每年一到这时候,我就想吃春笋蕨菜马兰头

本文转自:上观
每年一到这时候,我就想吃春笋蕨菜马兰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熬呀熬 , 熬到“七九八九 , 隔河看柳”的时候 , 我们就知道 , 皖南的春天快来了 。经过一冬的酝酿 , 柳枝的春芽早就在冰雪下悄悄萌出 。待到春雷一声响 , 似乎一夜之间 , 就密密麻麻挤满了枝头 , 在春风中微微摆动 , 似在摇旗呐喊召唤着春天的到来 。
古徽州地区 , 自古“八山一水半分田 , 半分道路和庄园” , 山多不适合种庄稼 , 但是每到春风萌动的时候 , 大自然便赐予了这片山区另外一种丰厚回馈 。那些不适合长庄稼的山上 , 漫山遍野萌生出来的山笋、蕨菜、野葱等等 , 味道鲜美 , 一茬紧跟一茬 。只要春风一吹 , 他们便绵绵不绝地从地下、从林间冒出头来 。儿时的我们看到山青了 , 水绿了 , 便知道 , 打牙祭的好时候到来了 。
要说徽州春天特有的美味 , 那还得数竹笋 。小时候听我妈说 , 真正的挖笋高手 , 挖的都是没有出土的笋子 。他们会根据竹子的长势判断长笋情况以及出笋大致位置 , 缩小寻找范围 。然后通过地上的裂缝来判断这一块地下是否长有竹笋 。瞅准目标 , 一个锄头下去 , 便能看到土下裹着厚厚冬衣的笋子安静地躺着 , 犹如一块宝藏等待着采掘 。没有破土的笋子吃起来更嫩更鲜 , 在市场上的卖价也更贵 , 所以乡亲们大多选择在春笋还没冒头的时候便上山挖笋 。一个锄头 , 一个水杯 , 带上几块徽州春节前打的糯米糖、米糕 , 能在山上消磨掉大半天的时光 。儿时我最惦念的一道美食便是春笋炒面 。面条汆至七分熟时捞出锅 , 地里刚挖出来的春笋剥开外衣切成丝 , 豆腐干切丝 , 香菇切片 , 再加上冬季腌制的火腿肉一起放入锅中翻炒 , 随后倒入面条 , 加入生抽老抽食盐等各式调料继续炒 , 最后出锅时再撒上葱花 , 一盘清香扑鼻的炒面便出炉了 。
【每年一到这时候,我就想吃春笋蕨菜马兰头】儿时 , 这道春笋炒面不仅仅是一道美食 , 更代表着春天到来的一种仪式感 。那时 , 只要谁家中午炒面 , 定会用家中的大铁锅炒上满满一大锅 , 而后给左邻右舍都送去一大碗分享 , 似乎要将这美好春天也与周边的人一起分享 。记得我隔壁的大妈就是个挖笋高手 , 每年春天 , 当她载着满满一竹篮的春笋回家时 , 我们家总要沾光吃上好几餐的春笋炒面 。
除了这种圆滚滚的从地下挖出来的春笋 , 还有一种野生竹子长出来的笋子 , 瘦瘦细细的 , 外形有点类似毛笔 , 笋头上还挂着几根须须 。这种野生笋子 , 一般等到他们长出地面二三十厘米左右 , 然后就像拔萝卜一样拔出来即可 , 遇到笋子的丰收年 , 经常能拔回一大篮子的笋子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 , 晚上看电视时 , 全家围坐在一起剥笋衣 。用食指缠绕着野笋的须须 , 而后指头边转圈便扯拉着笋衣往下扯 , 这样剥开半边 , 再如法炮制剥下另外一边 , 直到露出鲜嫩的笋肉 。这种细细的笋子切成丝 , 用肉一炒 , 又是一道美味 。假如吃不完 , 放入大铁锅中煮熟 , 大太阳下晒上三两天晒成笋干 , 烧肉煲汤时加上它 , 便又是一道好菜 。
除了笋子 , 另一道山上随处可见的当属蕨菜 , 细细长长犹如筷子般 。多生长在山区土质湿润、肥沃、土层较深的向阳坡上 。早春时新生叶拳卷 , 呈三叉状 , 柄叶鲜嫩 , 上披白色绒毛 。小时候家中吃食简单 , 蕨菜是餐桌上难得的一道菜肴 。小学放学后书包一扔 , 便直奔村子后面的小山上去采蕨菜 , 仗着个子小 , 钻进丛林中 , 常常采得披头散发才回来 。但是成果丰硕 , 短短一个小时便能采得一盘的分量 。葱姜爆香 , 过年时剩下的腊肉和蕨菜放入一起翻炒 , 出锅时撒上点滴麻油 , 至今回忆起来仍让人垂涎三尺 。上班后再也没有采过野生蕨菜 , 偶尔我妈从菜市场买来人工种植的蕨菜 , 吃起来总觉得少了几分味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