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 匠师如其言的其是什么意思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 匠师如其言的其是什么意思

意思:工匠师傅遵照她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该句出自《梵天寺木塔》,《梵天寺木塔》选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本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了结构整体性,解决了木塔不稳定的问题,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梵天寺木塔》原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 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 , 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
《梵天寺木塔》注释1、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 。吴越国为钱镠所建 。
2、据:统治 。
3、两浙:宋时路名 , 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
4、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 。此处的梵天寺木塔指宋乾德二年(964)重建的木塔 。原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 。
5、方三两级:才建了两三层 。方,才 。级,层 。

6、钱帅:即钱俶(929—988),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 。
7、患:嫌,担忧,忧虑 。
8、故如此:所以像这样 。(此:代指塔晃动)
9、瓦布:盖瓦 。布:铺设 。
10、密:私下 。
11、使:派 。
12、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 , 生卒年代不详 , 普通木工出身,北宋初年曾任都料(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人称预都料 。他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 , 善于学习 , 勤于思索,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宝塔和楼阁 。相传喻皓曾撰成《木经》三卷 。《木经》为我国古代重要建筑工程著作,可惜亡佚 , 具体内容现已无法窥究 。沈括《梦溪笔谈·技艺》中还有一条笔记专记《木经》,虽然文字不多,但是为我们提供了与《木经》有关的弥足珍贵的资料 。
13、贻:本文译作赠给 。赠送财物之意 。赂在上古并不作贿赂讲,其由“赠送财物”引申出的“贿赂”之义是后起的 。“贿赂”在古代叫“赇” 。
14、易:容易 。
15、耳:语气助词,无实义 。
16、但:只 。
17、讫(qì):完毕 , 终了 。
18、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 。实:使坚实 。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 匠师如其言的其是什么意思】19、如:遵照 。
20、遂:果然 。
21、盖:因为 。
22、弥束:全部紧束,文中指“通过逐层钉板,使塔体得到紧固、结构得到加强”的意思 。
23、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即下文举例所用箱子的六个面 。
24、胠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撬开 。
25、履:踩踏,走 。
26、相持:互相支撑 。
27、自:自然 。
28、伏:通“服” , 敬佩 , 信服 , 佩服 。
29、精:精熟 。
30、定:稳定 。
31、持:支撑 。
《梵天寺木塔》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 , 工匠师傅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 , 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
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她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 。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

《梵天寺木塔》赏析本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了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不稳定的问题,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本文叙述了梵天寺木塔由“动”到“定”的过程 , 揭示了木塔“定”的缘由,即“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巧妙的建设建筑结构与超高的工艺水平 。
文章叙述描写也颇显功力,从而增强全文的感染力 。如以“患其塔动”,“而动如初”为下文的“塔遂定”作铺垫;又如“贻以金钗”的细节描写,“皓笑曰”的语言描写都十分生动得当,与说明的内容丝丝相扣 。
《梵天寺木塔》创作背景关于《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及相关情况,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序》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1082年(宋元丰五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元祐三年)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可谓是深居简出 。
《梦溪笔谈》的撰写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 。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正·引言》中提出:“《梦溪笔谈》撰述于1086-1093年(宋元祐年间),大部分于1088年(元祐三年)定居于润州以后写的” 。
李裕民《关于沈括著作的几个问题》(《沈括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认为:“作于1082年(宋元丰五年)十月沈括在随州安置后,至迟在迁居润州梦溪园之初已完书 。”但现一般认为,胡道静的说法较为可靠,即《梦溪笔谈》成书于1086-1093年间 。
《梵天寺木塔》作者介绍沈括,字存中,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仁宗嘉佑年间中进士,任扬州司理参军 。后又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负责编校书籍 。神宗时,他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多次被委以重任,曾提举司天监 , 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亦曾出使辽国,谈判边界划分问题 。后知延州(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因他人兵败受牵连,坐贬 。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闲居 。
这期间,据其科学实践与平生见闻,著成本书 。沈括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在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以及水利、军事、文学、音乐等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
他一生撰书多种,据《宋史·艺文志》载 , 其著述有22种155卷,但据《梦溪笔谈》和宋代诸家书目 , 此外尚有18种 。现在尚存的只有《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长兴集》残存本19卷和《苏沈良方》中的一部分沈括医方,其他均已失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