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煎茶道萌芽于西晋,酝酿于东晋南北朝以迄盛唐,形成于中唐代宗、德宗朝,兴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北宋,亡于南宋,前后历九百年的历史 。煎茶道是中国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广泛,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
(一)煎茶道茶艺
煎茶道茶艺有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
1.备器
《茶经》“四之器”章列茶器二十四事,即风炉(含灰承)、[上竹下吕]、炭挝、火[上竹下夹]、[钅复]、交床、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竹[上竹下夹]、鹾簋揭、碗、熟、盂、畚、札、涤方、滓方、巾、具列,另有的统贮茶器的都篮 。
2.选水
《茶经》“五之煮”云:“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 。井,取汲多者 。”陆羽晚年撰《水品》(一说《泉品》)一书 。张又新于公元825元年前后撰《煎茶水记》,书中引刘件刍评判天下之水等,陆羽评判天下之水二十等 。讲究水品,是中国茶道的特点 。
3.取火
《茶经》“五之煮”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 。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 。”温诞筠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的《采茶录》“辨”条载:“李约,[氵开]公子也 。一生不近粉黛,性辨茶 。尝日:‘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活火谓炭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 。”
4.候汤
《茶经》“五之煮”云:“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 。”候汤是煎茶的关键 。
5.习茶
习茶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罗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
撰于八世纪末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元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量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聊宜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饮茶者,李公请为之 。伯熊着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 。……”常伯熊,生平事迹不祥,约为陆羽同时人 。他对《茶经》进行了润色,娴熟茶艺,是煎茶道的开拓者之一 。
陆羽、常伯熊而外,皎然、斐汶、张又新、刘禹锡、白居易、李约、卢仝、钱起、杜牧、温道筠、皮日休、陆伟蒙、齐等人对煎茶道茶艺均有贡献 。
(二)茶礼
《茶经》“五之煮”云:“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 。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 。至七,行五碗 。若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一次煎茶少则三碗,多不过五碗 。客人五位,则行三碗茶,客人七位,则行五碗茶,缺两碗,则以最先舀出的“隽永”来补 。若客四人,行三碗,客六人,行大碗,所缺一碗以“隽永”补 。若八人以上则两炉,三炉同时煮,再以人数多少来确定酌分碗数 。
(三)茶境
《茶经》“九之略”章有“若松间石上可坐”,“若瞰泉临涧”,“若援藟跻岩,引絙入洞”,则茶事活动可在松间石上,泉边涧侧,甚至山洞中进行 。“十之图”章又载:“用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 。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在室内进行茶事活动,在四壁陈挂写有《茶经》内容的挂轴,开后世悬挂书画挂轴的先河 。
陆羽煎茶道,对环境的选择重在自然,多选在林间石上、泉边溪畔等幽雅的自然环境中 。或在厅堂书斋,四壁常悬挂书画条幅 。
(四)茶修
“茶之为物,味至寒,为饮最宜 。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茶经·一之源》) 。饮茶利于“精行俭德”,使人强身健体 。
在《茶经》“四之器”中,风炉的设计就应用了儒家《易经》的“八卦”和阴阳家的“五行”学说 。风炉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疾”的字样 。鍑的设计为:“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 。”正令、务远、守中,反映了儒家的“中正”的思想 。《茶经》不仅阐发饮茶的养生功用,已将饮茶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旨在培养俭德、正令、务远、守中 。
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条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 。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 。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
中唐以降,已经认识到茶的清、淡的品性和涤烦、致和、全真的功用 。饮茶能使人养生、怡情、修性、得道,甚至能羽化登仙 。陆羽《茶经》,斐汶《茶述》,皎然“三饮”,卢仝“七碗”,高扬茶道精神,把饮茶从目常物质生活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 。
【唐宋煎茶道有怎样的历史影响】八世纪下半叶,值中唐时期,煎茶茶艺完备,以茶修道思想确立,注重对饮茶环境的具备初步的饮茶礼仪,这标志着中国茶道的正式形成 。陆羽不仅是煎茶道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茶道的奠基人 。煎茶道是中国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鼎盛于中、晚唐、经五代、北宋,至南宋而亡,历时约五百年 。
推荐阅读
- 煎羊排的做法
- 浅谈茶道与禅的内在联系
- 带你一起体会茶道的8个境界
- 喝茶叩手礼手势
- 佛教与茶道的完美结合
- 煎中药用什么锅最好【器具煎中药注意事项】
- 茶道即人心 武夷茶思
- 宋明点茶道有着怎样的历史
- 日本茶道精神之一期一会
- 悖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