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西南的险山恶水和原野丛林之间 , 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 , 千百年来 , 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 , 悠远的马铃声 , 串起了山谷、平坝和村寨 , 也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 。如今 , 古道石板上的马蹄印仍历历在目 , 跨越江河的铁索吊桥也已几经沧桑 , 被当年烟火熏黑的巨石诉说着这段传奇 , 古老的茶马古道 , 正日益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
进入藏区的马帮 , 大部分是用“软驮”运输货物 , 以免有些地段过度狭窄 , 骡马因货架碰撞山体而掉进深渊 。
在云南西双版纳 , 这块地球北回归线上惟一幸存的绿洲里 , 除了佛寺、高脚竹楼和傣家少女 , 还有着鲜为人知的老茶树和茶马古道的故事 。云南是茶树的主要原产地 , 世界上用于制茶的植物有23属380种 , 其中15属260种分布在云南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和最早的人工栽培型茶树 , 都在西双版纳 。
拥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茶园 , 西双版纳自然成为茶马古道的南端起点 。历史上 , 西双版纳生产的普洱茶不仅作为献给朝廷的贡品 , 还远销西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 , 每年跋涉在茶马古道滇藏线上运茶的驮马已达5万匹之多 。
唐宋时期以后 , 云南和四川的茶叶开始销往西藏地区 , 受到了藏族同胞的喜爱 , 以至于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 。茶马古道也就有了两个出发点:一是云南普洱 , 二是四川雅安 。从普洱北行的路线经过南涧、大理、中甸、德钦、碧土 , 从雅安西行的路线过泸定、康定、理塘、巴塘、芒康、左贡 , 两条路线在今西藏邦达汇合 , 然后又分为两条主要的商道通往印度 。一是由邦达向西南行 , 经然乌、察禺进入印度东北角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 , 与着名的“蜀身毒道”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 。二是由邦达经昌都一直向西 , 到达拉萨后又分为两路 , 一路经江孜等地进入尼泊尔、锡金、不丹 , 一路继续西行 , 经日喀则、拉孜、萨嘎、普兰到达印度、尼泊尔 。
山间马店
从古代到近代 , 茶马古道上的交通运输主要是依靠马帮 。马帮可以说是云南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 , 由云南的地理环境和驰名于世的马匹这两大因素结合而成 。历史上云南以产马着称 。考古学家从170万年前元谋人时期的哺乳动物化石中 , 发现了马的化石;汉唐时期 , 云南有着名的“越赕马”;宋代的“大理马”更是驰名于世 。而马帮的发展又与茶马古道的兴盛紧密联系在一起 , 马帮为西南地区的对外交通贸易提供了便利 , 茶马古道的繁荣则促进了马帮运输业的扩大与发展 。
马帮形成初期 , 各家各户只是将自己的马匹用于短途驮运 。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 , 需要进行长途贩运的货物逐渐增多 , 加之复杂的道路状况 , 单人匹马很难成行 , 也无力承担全部运输业务 , 于是便数人相约合伙同行 , 共运一批货物 , 从而形成了最初的马帮 。清末民初 , 云南各地出现了一批大的商帮 , 有些更是富甲全国 。云南的商帮大多拥有自己的专业性马帮 , 有些商帮就是由马帮直接发展而来 。
经常以地为床以天为被的赶马人早已习惯了简单艰苦的生活方式 。
专业性马帮有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 。从领导来讲 , 一般分为大锅头、二锅头、管事三等 。大锅头1人 , 是整个马帮的头号首领 , 其他人要入伙搭帮 , 要向大锅头交纳一定数量的钱银 。对大锅头的要求也比较全面 , 既要智勇双全 , 又要熟悉商情、各地的风土人情、道路和驿站的情况 , 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手段 , 能当家理财 , 管理好马夫、牲口和财物 。二锅头为二号首领 , 大锅头不在时全权掌管马帮 。管事则专门负责马帮内部的经济事务 。马帮的大小按拥有牲口多少区分 , 5匹牲口为一把 , 5把为一小帮 , 设一小锅头负责 。一个马帮少则几十匹牲口 , 多则成百上千 。赶马人与牲口的比例 , 一般为4匹骡马配备一名赶马人 。
进入清代 , 云南外运货物总量大增 , 除了每年要运输京铜600多万斤以外 , 茶、盐等云南特产也是各路马帮驮运的主要货物 。马帮运输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 茶马古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据史料记载 , 清代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距离为5916里 , 而从云南普洱府到拉萨的距离则为7019里 , 中间有100多个驿站 。如果再加上从拉萨到尼泊尔、印度等地的里程 , 茶马古道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万里之遥” 。
从自然条件来看 , 茶马古道滇藏线最为艰难 。通道皆位于崇山峻岭之中 , 雨季气候炎热 , 瘟疫等各种疾病流行 , 人和骡马都极易染病 , 所以 , 商队通常是在每年5月雨季到来之前通过云南西南部地区 。而从滇西北进入西藏地区 , 行走更为不便 , 夏有蚂蟥之害 , 冬有大雪封山 。即使在天气好的情况下 , 马帮驮队也步履艰难 , 有的通道极为狭窄 , 宽不及尺 , 左边是绝壁 , 右边是深渊 。由于道路状况较差 , 沿途缺乏供给 , 加之路途遥远 , 人马容易困乏 , 因而经常出现人亡马死的事故 。
随着滇川藏印之间贸易的发展 , 云南的一些商人和马锅头落籍印度、尼泊尔等国 , 成为华侨 , 其中以丽江、中甸等地的纳西族和藏族居多 。这些人长期经营茶马古道上的驮运业务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茶马古道成为中国西南惟一的一条陆路运输线 , 马帮驮队从印度运进大批的国际援助物资 , 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
【茶马古道——曾经消失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修筑的滇藏公路和川藏公路 , 大多地段是以茶马古道为基础 。汽车代替了驮马 , 茶马古道也已成为历史 , 不过在云南边远山区 , 马帮至今仍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那些往日的马锅头和赶马人 , 如今已进入古稀之年 , 他们聚在一起的话题 , 仍是当年赶马途中的轶闻趣事和令人伤感的经历与磨难 。
推荐阅读
- 补法误区—体质不虚也大补
- 八千里路雨和风——访“马帮进京”组委会后勤部部长蔡国荣
-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 惠崇春江晓景内容
- 古代的美男子盘点——公子如玉难自弃
- 茶人解茶——居家喝茶和待客
- 援外茶叶专家——林德恩
- 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介绍
- 粤菜酒席菜谱大全图片
- “茶马古道”发现记
-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 江南逢李龟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