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株古树对中国茶的贡献

单株在植物演化史中是一种奇迹 。像人类一样,茶树会有许多疾病和天敌,长江中下游灌木型的绿茶品种能活过一百年的已是少数,半乔木型的武夷岩茶及安溪铁观音品种超两百年竟可视为国宝,比较而言云南乔木型的普洱茶树、广西过渡型的茶树,活过三百年就多了起来 。两千七百年的野生大茶树据考证在云南勐海,而东南亚毗邻中国的缅甸、老挝、柬埔寨等,笔者曾看到了大片极久远的古茶树群,开发处于原始状态,因而保护较为完整 。?从中国西南往东北,从高原到临海,茶树的体型愈短矮而文化愈兴盛 。想一想,这些植株都是数百年前,或明代或清代或更早的先人劳作筛选的遗存,与城市博物馆的金银瓷画一色文物应是相对等的人类瑰宝,最大的不同在于,茶树是自然文物,还在天地雨露中生长,可以制作成茶,品格甚至与祖上无异,文物却大多成了静静的被人看读的什物 。茶树单株的存在不需要过多的成本和付出,不需要消耗太多的人工和资源,又可以提供理解历史与认识人文的诸多真实基因和原始滋味,是极能体现天人合一东方智慧的 。?过分提出单株的概念是逼出来的 。近十来年茶市场和需求趋旺,泥沙俱下,茶树改组和品质拼配之风盛行,概迎大规模和大产业之俗,许多茶叶的原味不断地丢失,喝到一杯原味的茶汤甚而成为奢望 。少数单株或古茶园的茶品,只在少数的茶客圈子内流转,市场定是有价无市,笔者所寻湖南湘西保靖400余年黄金古树,贵州印江400多年团龙古树,浙江湖州安吉白茶古树,婺源大连山上饶大叶种古树等概莫如是 。单株走俏,是对茶树学术迅速滑坡、茶叶道德底线屡被击穿的抗争和呐喊,心智和社会成本极高,但价值应是长存的 。?中国南方多单株,这是中国茶对世界的贡献 。现时的世界版图,茶产量最多的是印度,茶出口最多的是斯里兰卡,茶生活最高的在欧洲如英伦法兰西等,而茶文化竟也成了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等代名词,茶树的发源地中国仅余茶树了 。中国幅员之大、个性之繁、品种之富,是世界唯一的茶树基因库 。绿、白、黄、青、红、黑等六大茶类竞香吐艳,靠的就是古老茶树及其子孙 。若连这点家底都丢掉输掉,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再快,断也是缺了色彩和灵魂的夜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