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戏活化石—关索戏

云南地处西南方,由多个民族交汇,整个城市文化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其中有这么一门特殊的剧种是只存在于云南的,它被称为古老傩戏的活化石,那就是关索戏这一种带有祭祀色彩的戏剧,下面就一起看看关索戏都是怎么样的 。
【傩戏活化石—关索戏】流传在澄江县阳宗小屯村的关索剧属于傩戏范畴,以传说中的蜀汉大将关索的名字命名,何时形成无确切资料 。关索剧的演出以镇灾祈祷人畜平安为主要目的 。迄今为止,关索剧的领牲词还有“十八大将封成神,保护人民得安宁”的词句 。
关索剧仅在每年祈神时演出(正月初二开始,十五日结束),有严格的季节性 。建国前,面具、服装损失,演出时断时续 。建国后,改革了只有祈神驱鬼逐疫才能演出的习俗,较多地向自娱性戏剧活动转变,并参与社会活动及艺术交流 。
关索剧所演的剧目,均以蜀汉一方为主要内容,早期有20多个剧本,70多出戏,因年久失传,现在演出的仅有24个 。常演的有12个 。关索剧的剧目都是艺人们父子相传,虽有文字记录本,也比较粗糙 。每个剧目唱多白少,唱词为五、七、十字句格式 。
关索剧不设舞台,大都在广场上表演,演员戴上面具,穿上服装,带上刀枪把子等道具即可出场表演 。行当有生、旦、净三行,多以净为主,角色以面具和服饰区分 。演出时全以打击乐的鼓点配合表演指挥唱腔起落 。表演由小军或马童先登场,用道白简要说明情景,随即开始各种各样的翻滚表演动作,以吸引观众,继而剧中主要角色依次上场 。
通过说、唱、打来表现戏剧情节,没有严格的固定程式 。其武打表演部分,近似武术性动作,有一定的套路 。演员表演时,除随手的刀、枪、剑、鞭等道具作表演外,一般不用舞台陈设及装置 。演员在表演中还可以即兴自由发挥 。
关索剧音乐无管弦伴奏,旋律质朴,音乐风格基本未受当地和其它外来艺术的影响 。滇剧在云南兴起后,由艺人将部分唱腔曲调用于关索剧,使两种不同声腔共居一体,但又保持着各自的个性特色 。
唱腔有两支基本曲调,其一因系《战长沙》一剧中关羽同黄忠手持大刀交战时的唱腔,艺人称为“大刀腔” 。“大刀腔”节奏较自由,无明显节拍规律,上下句结构,上句落商下句落徵 。上句起腔节奏字位较宽,下句起腔节奏字位较紧 。音域为六度,曲调较为固定,不同唱词的乐段,旋律小有差异,艺人有时也根据情况作行腔上的润饰 。
另一支曲调因经常演唱十字句唱词,故有“十字板”之称,节奏较规整,上下句结构,上句落宫下句落徵,音域为八度 。下句前半部分经过变化,即形在“十字板”的变体 。关索剧唱腔为单曲体结构形式,大部分剧目中的不同角色只用一个曲调演唱,剧中说白较少 。
少数剧目由于唱词有十字句和七字句之分,也将“大刀腔”和“十字板”用于同一剧目中不同角色或同一角色的不同唱段 。使用乐器主要有大钹、大锣、大鼓、和小钹,大钹为领奏乐器 。
西南彝族中,特别是澄江一带,早有关索英勇事迹在流传,而且造为遗迹,立庙祭祀 。完全和诸葛亮在这些地区受到的崇拜一模一样 。这些地方为了祭祀他们崇拜的关索,把他的故事演为戏剧以娱神,这是很合理的论断 。“关索戏”这个特殊的剧种的起源,就是如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