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音乐史上的一颗“明珠”-紫阳民歌
紫阳民歌是陕西有名的民歌,在整个汉族也有着一定的名气 。紫阳民歌也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艺术瑰宝 。歌词也是通俗易懂,它是带有当地特色的民歌 。紫阳民歌也丰富了中华名族的传统音乐,也让人更加了解了陕西文化 。下面为大家带来紫阳民歌的更多内容 。
紫阳位于陕南中部,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 。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周南”和“召南”部分25首歌谣的流传地主要就在包括紫阳在内的汉水上游,紫阳民歌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种种生活习俗的形成发展而逐渐成熟,于明清达到鼎盛 。
明清两代,由于战乱和灾荒,造成陕南(包括今汉中、安康、商州三市)人口大量死亡和迁徙,以至大批田地荒芜,经济衰落 。大批外地流民或因受灾逃生;或因躲避过重的赋税;或因人多地窄,无地可种;或因被朝廷夺去土地;自发流入拥有大量无主荒地的陕南山区 。此外,也有一些外地人因经商先客居后入籍,或为官任满定居,或从军退伍落户,而移民陕南 。同时,朝廷采取有组织的移民垦荒屯田的政策,强制人稠地窄地区和南方富庶地区的大批农民迁入陕南垦荒,即历史上着名的“湖广填陕西”事件 。人口的大迁徙不仅促进了陕南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使陕南的民俗风情、民间文艺、方言土语等方面都打上了客民原籍地方的浓重印记 。
陕南各县客民源流不尽相同,因之所受文化影响也不尽相同 。紫阳在明清两代移入的客民“以鄂、川、湘、皖人居多,赣、豫、闽、粤人次之 。”考察今天的紫阳民歌,在与四川山水相连,四川移民比较集中的南部高山区,高亢明亮、拖腔悠长、尾音下滑,具有浓郁四川民歌特色的紫阳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随处可闻;而擅唱小调的民间歌手却多集中在汉江流域的汉城、焕古滩、城关镇、洞河镇一线 。这里交通便利,农业灌溉条件较好,商业繁荣,正是两湖、江西、安徽、福建、广东移民的聚居地 。特别是在汉江沿岸的各个集镇,聚居着大批来此经商的两湖及江南商贾的后裔,这里所传唱的小调歌词,相当一部分都反映了市民生活情调 。这里的小调音乐,具有音调平和、旋律优美、柔丽婉转的南方音乐特点,与用假嗓演唱的高亢明亮、音域宽广的山歌号子、山歌调子形成鲜明对比 。以紫阳民歌为典型代表的陕南民歌这种“北地南腔”、“南北融汇”特点的形成,应当说与历史上的移民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
紫阳民歌分为“山歌”、“小调”、“风俗歌曲”、“花鼓八岔”、“号子孝歌”等和“新民歌”十几个曲种 。其音乐风格大多有着较强的抒情性、叙事性和舞蹈性,适于表演动作、表达情节和反映人物复杂感情 。劳动号子是紫阳民歌的基础,而船工号子是劳动号子的内核,在紫阳民歌中占有重要位置,风格粗犷豪迈,音调、节奏复杂多变,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山歌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是最能代表山区特点的民歌,山歌歌词有很多是在劳动中即兴创作的,见景生情,随编随唱,大多是表现爱情的;小调和山歌一样量大面广,歌词较为固定,其风格特点是曲调细腻流畅,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平稳细碎,音域较窄,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个人感情色彩;风俗歌曲是流传较广的民间口头文艺形式,是一种即兴创作歌曲,见啥唱啥,想啥唱啥,是反映紫阳人民生活习俗的歌曲,是紫阳民间举行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时所唱的歌曲;新民歌是新时代和新生活的产物,是解放后编创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较浓政治气息的新创紫阳民歌 。
陕南秦巴山区紫阳县的青年人谈情说爱时,要唱缠绵热情的“情歌”、“盘歌”;为老年人办丧事,要唱凄凉、悲哀的“孝歌”、“送葬歌”;在地里干活时,要唱高亢、激越的“号子”、“锣鼓草”;采茶时,要有悠扬、宛转的“花山姑娘”、“牧羊恋歌”;婚嫁时,要唱“哭嫁歌”、“迎亲歌”;行路时有“报路歌”,上山时有“樵歌”等等 。
紫阳人迎亲时,一路上,新郎、新娘、迎亲的、送亲的都要唱山歌、吼号子 。沿路边村寨,还有拦新娘对“盘歌”的风俗 。若遇上“歌迷”,迎亲队伍就停下来,陪新娘对歌 。紫阳农民干“帮帮活”时唱的歌,称之“锣鼓草” 。“锣鼓草”的演唱方式是由一个人自敲自唱,大伙边劳动,边帮腔 。如有人在干活时没把草根刨到土面上,领头的便唱:“哎-薅草末薅连根草,一场雨过又活了 。烈日下边流大汗,竹篮提水白费劳!”如果大伙都干得快,有人拖在后边,他就唱歌督促或善意地讥讽几句:“哎-大雁飞翔不离群,干活就要多鼓劲,莫学地角的懒蛤蟆,一步三停急煞人哟哎!”
【陕西音乐史上的一颗“明珠”-紫阳民歌】紫阳人大多是明末清初从湘、皖、赣、豫、闽、粤各地来的移民后裔,因而紫阳民歌具有明显的南方印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南方的唱本 。如《桑木扁担》、《十绣》、《倒采茶》等等 。
紫阳县民间有“山歌无假戏无真”之说,例如“报路歌” 。“报路歌”是有韵无一定调子,自由唱、合的“顺口溜” 。它是遇啥事说啥话,或为助兴,或为鼓劲对答 。紫阳的“对歌会”即“赛歌会”更有意思 。有同村“对”的,有邻村之间“对”的 。对歌会有“日间会”和“夜晚会”两种 。对歌者双方事先只约定时间、地点、参加人数不论,男女老少均可 。双方除有“歌头”、“参唱”的人而外,还有看热闹、帮阵助威的 。
“日间会”多在山坡上,双方各站一个小山包,面对面地“对唱” 。或在小河、小溪两边隔水对歌 。“对歌”多属“盘歌”,有盘问历史、古人、地理、神话的,也有盘问鸟、兽、花、草的 。有盘问当今时事的,也有歌唱幸福生活的 。“夜晚歌会”常在冬春时节举行 。在古庙或宽敞的“公房”里 。对歌双方各燃一堆木炭火,男女老少围火而坐,你唱问,我唱答;你唱个英雄,我唱个好汉;你唱名山,我对大川;你唱《刘海戏金蟾》,我唱《洞宾戏牡丹》 。唱对如流,此起彼落,赛歌喉,赛智慧,气氛热烈,经常是通宵达旦,歌声不停 。
紫阳民歌藏量极为丰富,所发现曲目总数已达5028首,编印成册的有828首,体裁包括号子、山歌和小调几大类,其中又包含了社火歌曲、风俗歌曲、宗教歌曲、曲子等不同歌种 。紫阳民歌的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唱山歌》、《洗衣裳》、《南山竹子》等 。由于积蕴深厚、传唱广泛,紫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歌之乡” 。
紫阳民歌流传久远,其歌词借喻巧妙,风趣幽默,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所用方言似川、似楚,韵味独具;其旋律优美婉转,高腔唱法中游移于调式音级间的色彩性颤音唱法具有独特的价值 。紫阳民歌的传承直接依托于各种民俗活动,反映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 。紫阳民歌对于丰富中华民族音乐宝库、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推荐阅读
- 写西北菜的书
- 古词名句唯美千古绝句,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绝句有哪些?
- 美篇怎么添加音乐
- 补钙吃什么好 史上最全补钙食物榜
- 怎么把音乐保存到本地音乐
- 外蒙古国,历史上有哪些蒙古人建立的国家?
- 何不食肉糜典故,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傻子皇帝是谁?
- 中国带西的省份
- 陕西和山西离得近吗
- 最高的动物,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