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失衡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阴阳失衡”很多学过中医的人想必不会陌生,从中医角度出发,阴阳失衡是指人体内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产生了变化 。不管是男性阴气过重,还是女性阳气过重,都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关于阴阳失衡,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下面为大家介绍下阴阳失衡的症状 。
【阴阳失衡的症状表现】
一、阴阳偏盛
1、阴偏盛
(1)概念:即阴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病理性偏盛,机能抑制或减退,热量耗伤过多,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阿病理状态 。
(2)症状表现:阴偏盛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临床表现以寒、静、湿为其特征 。
寒即寒象,如恶寒肢冷、面色苍白、脘腹冷痛、舌淡、脉迟等;静即沉静少动、静卧等;湿指水液代谢障碍所致的水湿留滞症状,如泄泻、水肿、痰液清稀、带下清稀、小便清长等 。“阴胜则阳病”,即阴寒偏盛进一步发展必然损伤阳气,疾病则从实寒证转化为实寒兼阳虚证或虚寒证 。
2、阳偏盛
(1)概念:即阳盛 。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亢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
(2)症状表现:临床表现以热、动、燥为其特征 。
热即热象,如发热、面赤、目赤、舌红、苔黄、脉数等;动即躁动不宁,如烦躁、发狂,或出血等;燥即干燥,如口渴、尿少、便干等 。“阳胜则阴病”,即阳热亢盛进一步发展必然耗伤阴液,疾病则从实热证转化为实热兼阴亏证或虚热证 。
二、阴阳偏衰
1、阴偏衰
(1)概念:即阴虚,指机体阴气不足,精、血、滓液等阴液亏少,以及由于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气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
(2)症状表现:临床上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盛,可导致阴虚内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等不同的表现 。
阴虚内热之热象,多以全身性虚热为主,如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多以局部症状为主,如咽干疼痛、牙龈肿痛、颧红升火、咯血或痰中带血等;阴虚阳亢,多见阳气升腾太过之象,如头痛眩晕、耳鸣等 。
阴液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但以肺、肝、肾三脏为多见 。由于肾阴为人身诸阴之本,故肾阴不足在阴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阴虚则热与阳胜则热,虽然在病机上有一定的联系,但其病理特点各不相同 。前者是以阴虚为主,虚而有热;后者则是以阳盛为主的实热证,虚象不明显 。
2、阳偏衰
(1)概念:即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 。
(2)症状表现:阳偏衰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 。
阳气偏衰时,突出地表现为温煦、气化、推动、兴奋功能的减退 。一方面阳虚温煦作用减弱,气化功能减退,产热减少则见寒象,如畏寒喜暖、四肢不温、面色白光白、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等;另一方面,阳虚推动无力,脏腑经络等功能减弱,血和津液运行迟缓,加之失于温通气化,则更易使血液凝滞,脉络蜷缩,脉搏跳动微弱或沉迟无力,或津液停聚不能气化而成水湿痰饮;阳虚兴奋作用减弱,则见精神不振、喜静踡卧之象 。
阳气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但以心、脾、肾三脏为多见,其中尤以肾阳不足为最 。因为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故肾阳虚衰在阳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阳虚则寒与阴胜则寒,尽管在病机上有一定的联系,但其病理特点各不相同 。前者是以阳虚为主,虚而有寒;后者则是以阴盛为主的实寒证,虚象不明显 。

阴阳失衡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三、阴阳互损
1、阴损及阳
(1)概念:指由于阴气阴液亏耗,累及阳气生化不足,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
(2)症状表现:常见如肝阳上亢,其病机本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虚无力制阳而阴虚阳亢,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亦可进一步耗损肝肾阳气,继而出现畏寒、肢冷、面白、脉沉细等阳虚症状,发展为阴阳两虚证 。
2、阳损及阴
(1)概念: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
(2)症状表现:常见症状如水肿,其病机本为阳气不足,津液代谢障碍,水湿泛溢肌肤 。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亦可因阳虚化生无源,或通阳利水过久,以致阴液日渐亏耗,出现形体日益消瘦、五心烦热、盗汗、失眠、烦躁不安、筋脉拘急、肌肉瞤动等阴虚症状,即发展为阴阳两虚证 。
四、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
【阴阳失衡的症状表现有哪些】(1)概念:又称格阳 。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
(2)症状表现:其病理本质是虚寒之重证,但由于阴盛而格阳于外,故在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阴寒症状的基础上,还表现有面红,自觉身热,但欲盖衣被,口渴欲饮,但喜热饮量少等假热之象,故称为真寒假热证 。此外,临床上还有一种称为“戴阳”的病变,是指下元真阳极度虚弱,阳不制阴,偏盛之阴盘踞于内,逼迫衰极之阳浮越于上,阴阳不相维系的一种下真寒、上假热的病变,亦属于阴盛格阳 。
2、阳盛格阴
(1)概念:又称格阴 。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从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
(2)症状表现:病理本质是阳热内盛,但由于格阴于外,故在烦渴饮冷、面红、气粗、烦躁、胸腹灼热、恶热、口干舌燥、尿黄便干、舌红苔黄等阳盛症状的基础上,还表现有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证 。
五、阴阳亡失
1、亡阳
(1)概念:指机体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而致全身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 。
(2)症状表现:阳气暴脱亡失,则温煦、推动、兴奋、卫外功能衰竭尤为突出,故可见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面色苍白,躇卧神疲,脉微欲绝等症 。
2、亡阴
(1)概念:指机体阴气阴液发生突然性大量耗伤或丢失,而致全身属阴的功能出现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 。
(2)症状表现:亡阴之时,以宁静、滋润与内守等功能衰竭最为明显,可见气喘,烦躁不安,手足虽温而汗多欲脱,面色红或紫,脉数疾等危重病证 。
以上就是中药材频道为大家介绍的有关阴阳失衡的症状表现等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