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安溪,蕴涵着丰富的古老的花文化 。【安溪中国乌龙茶之乡】翻开安溪的历史,就是一部茶叶的发展史 。安溪悠久的产茶历史,有着丰富的茶树资源,众多的茶树品种,精湛的制茶经验,独特的制茶技艺,优良的茶叶品质,多彩多姿的茶文化积淀,是我国茶叶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史以来,安溪人以茶为生,茶业生产的兴衰与安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安溪仍有80%的人的生产、生活与茶相关,30%的人直接从事这一产业,年产茶叶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安溪人,种茶、制茶、品茶、泡茶,赛茶王、吟茶诗、唱茶歌、跳茶舞……因为茶,安溪被誉为飘香的土地 。安溪,以铁观凌晨而蜚声海内外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 。安溪地处戴云山东南坡,地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境内多山,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气候温和,水量充沛;千年的实践,总结出了精湛的制茶技艺,选育出了优良的茶树品种,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天、地、人、种”四种兼备的古老茶区 。安溪境内有不少古老的野生茶树 。在蓝田剑斗地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冠达3.2米 。据专家论证,已有1000多年的生长历史 。此外,在西坪、福前等地也不断发现野生茶树,表明了安溪具有丰富的茶树资源 。据考,安溪产茶始于唐末 。当时韩林学士韩屋有诗云:“古崖觅芝叟,乡俗乐茶歌” 。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 。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安溪茶农树无性繁殖法的发现与创造 。明代以前,我国茶树均采用种子直播的有性繁殖法,茶树容易变种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安溪茶农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 。因而,使安溪成了中国茶树无性繁殖的发源地 。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又创制了乌龙花 。乌龙茶即介于红茶与青茶之间的半发酵的特种茶 。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我国传统制茶工艺又一重大革新 。明清雍正三年(1728)前后,安溪茶农又发现了名茶铁观音 。特别的乌龙茶制作工艺,独一无二的铁观音,奠定了安溪作为尊品茶叶之乡的地位 。清初,安溪茶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黄旦、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茶树优良品种的相继发现,把安溪茶业推向了鼎盛发展阶段 。安溪茶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乌龙茶生产技术和铁观音等优质名茶也不断向海内外广泛传播 。茶业已成为了安溪县最大的生产支柱和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 。时有谣“千村学种茶,杉茶遍户栽,植茶当防老,茶价供万家” 。民国时期,安溪茶业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安溪茶叶外销减少,茶庄纷纷倒闭,大片茶园荒荒 。当时曾流传着一首民谣:“金枝玉叶何足惜,‘观音’不如茶菜豆叶,茶叶上市无人问,砍下茶树当柴烧 。”新中国成立后,安溪茶业得以恢复,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更使安溪茶业呈现勃勃生机,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2.5万亩,百分之百是无性系品种 。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大叶乌龙等五大名茶占茶园面积的90%,并建有10万亩铁观音基地,6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茶叶年产量超过1.5万吨,总产值3亿多元 。全县茶叶产量占福建省乌龙茶总产量的1/3,占全国乌龙茶总产的1/4 。茶业,已成为安溪县的特色产业,涉及农业、食品工业、茶机工业、保健品业、运输业、包装业、旅游业和服务行业,全县有60%的人口从事涉茶产业 。千百年来,随着乌龙茶品类的诞生和发展,在安溪这块飘香的土地上,逐步形成了古老独特,绚丽多姿的茶文化 。安溪茶文化集历史、经济、宗教、民俗、礼仪、教育、医学、园艺、陶瓷于一堂,融诗词、书画、歌舞、戏剧、文学艺术于一体 。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十分讲究的品茶技艺——茶道、茶礼、茶论、茶俗,并把品茶技艺融进南音、茶歌、茶舞、赛茶王、茶艺表演、茶餐等活动中,成为独具一格,品味较高的安溪茶乡茶文化 。
推荐阅读
-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在我国境内被称为什么
- 白毫乌龙茶如何泡 白毫乌龙茶的泡法技巧
- 如何挑到优质铁观音?
- 关于酒文化的书
- 中国文化遗产标识是什么
- 蜜桃乌龙茶口感
- 打造茶叶品牌 “安溪铁观音”蜚声国内外
- 蜜桃乌龙茶好喝吗?
- 蜜桃乌龙茶自制方法
- 自制蜜桃乌龙茶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