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期出血的原因有哪些,非经期出血的可能与什么有关( 四 )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处理需根据内膜病变轻重、患者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 年龄>40岁、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议行子宫切除术 。 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 经全面评估和充分咨询后可采用全周期连续高效合成孕激素行子宫内膜萎缩治疗 , 如甲羟孕酮、甲地孕酮等 , 3~6个月后行诊刮加吸宫(以达到全面取材的目的) 。 如内膜病变未逆转应继续增加剂量 , 3~6个月后再复查 。 如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消失则停用孕激素后积极给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 在使用孕激素的同时 , 应对子宫内膜增生的高危因素 , 如肥胖、胰岛素抵抗同时治疗 。 子宫内膜恶性肿瘤诊治参照相关的临床指南 。
5.AUB-C
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型白血病、各种凝血因子异常、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等全身性凝血机制异常 。 有报道 , 月经过多的妇女中约13%有全身性凝血异常 。 凝血功能异常除表现为月经过多外 , 也可有IMB和经期延长等表现 。 有些育龄期妇女由于血栓性疾病、肾透析或放置心脏支架后必须终生抗凝治疗 , 因而可能导致月经过多 。 尽管这种AUB可归为医源性范畴 , 但将其归入AUB-C更合适 。 月经过多患者须筛查潜在的凝血异常的线索 , 询问病史 , 以下3项中任何1项阳性的患者提示可能存在凝血异常 , 应咨询血液病专家 , 包括:(1)初潮起月经过多;(2)具备下述病史中的1条:既往有产后、外科手术后、或牙科操作相关的出血;(3)下述症状中具备两条或以上:每月1~2次瘀伤、每月1~2次鼻出血、经常牙龈出血、有出血倾向家族史 。
治疗应与血液科和其他相关科室共同协商 , 原则上应以血液科治疗措施为主 , 妇科协助控制月经出血 。 妇科首选药物治疗 , 主要措施为大剂量高效合成孕激素子宫内膜萎缩治疗 , 有时加用丙酸睾酮减轻盆腔器官充血 。 氨甲环酸、短效口服避孕药也可能有帮助 。 药物治疗失败或原发病无治愈可能时 , 可考虑在血液科控制病情、改善全身状况后行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和子宫全切除术 。
6.AUB-O
排卵障碍包括稀发排卵、无排卵及黄体功能不足 , 主要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引起 , 常见于青春期、绝经过渡期 , 生育期也可因PCOS、肥胖、高催乳素血症、甲状腺疾病等引起 。 常表现为不规律的月经 , 经量、经期长度、周期频率、规律性均可异常 , 有时会引起大出血和重度贫血 。 诊断无排卵最常用的手段是基础体温测定(BBT)、估计下次月经前5~9d(相当于黄体中期)血孕酮水平测定 。 同时应在早卵泡期测定血LH、FSH、催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促甲状腺素(TSH)水平 , 以了解无排卵的病因 。 治疗原则是出血期止血并纠正贫血 , 血止后调整周期预防子宫内膜增生和AUB复发 , 有生育要求者促排卵治疗 。 止血的方法包括孕激素子宫内膜脱落法、大剂量雌激素内膜修复法、短效口服避孕药或高效合成孕激素内膜萎缩法和诊刮 。 辅助止血的药物还有氨甲环酸等(详见2009年“功血指南”) 。 调整周期的方法主要是后半期孕激素治疗 , 青春期及生育年龄患者宜选用天然或接近天然的孕激素(如地屈孕酮) , 有利于卵巢轴功能的建立或恢复 。 短效口服避孕药主要适合于有避孕要求的妇女 。 对已完成生育或近1年无生育计划者可放置LNG-IUS , 可减少无排卵患者的出血量 , 预防子宫内膜增生 。 已完成生育、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内膜切除术或切除子宫 。 促排卵治疗适用于无排卵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 可同时纠正AUB , 具体方法取决于无排卵的病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