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传统习俗_云南的风俗文化有哪些

云南的风俗文化你指的是哪一类风俗文化啊?范围太大了
云南少数民族年节习俗
云南元阳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彝族,按照古老的彝族太阳历,一年中要过两次年 。
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 。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 。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 。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 。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是送祖日 。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祖,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 。
元阳县彝族与汉族交往多起来后,也与汉族一起过春节,但仍然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点 。春节前三天内,家家杀年猪 。屋里屋外要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前栽松树,大小门头、灶前厩旁都插上松枝,祝愿来年生活美满幸福 。年三十晚上不在别人家过夜,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全部还清 。
除夕之夜,严禁说不吉利的话,不准恶言秽语,不准打妻子小孩 。父亲或长子率领全家老小,用托盘托着酒、肉、饭、水等祭品,依次向祖宗、天地、土、水、日、月、龙、灶献祭,然后又向门、柱、水缸、畜厩、大农具一一献祭 。全家入席后,将饭菜每样取一点放到门外给无家可归的野鬼 。然后盛一碗饭给狗,传说第一次洪水年里庄稼全被淹死了,是狗从天神那里讨回了五谷种子,所以年节首先慰劳狗 。等狗吃饱了,然后全家才吃年夜饭 。
正月初一早上,鸡刚打鸣,天还未亮,各家男子就鸣枪放炮,到水井祭祀水神,争取第一个取回新水 。天刚刚放亮,全家已经起床,穿上节日盛装迎接财神,然后做汤圆献祭各路诸神 。再做一个汤圆贴在小孩子脑门上,表示孩子又长了一岁 。元阳彝族把正月初一称作“女皇日”,妇女不作或少作家务,做菜做饭全由男人操办 。饭甄子无论有多大,饭都要蒸得满满的,表示粮食全年有余 。初一全天都不动刀斧,不出寨门,不出门作客,不到菜园取菜 。初二、初三才开始走亲访友,女人带着孩子回娘家 。
木刻“请柬”邀亲友
在每年的冬月或腊月,独龙族要过唯一的传统节日,独龙族语叫“卡雀哇”,是独龙族的年节 。节日的长短主要看食物的准备情况而定,一般是两三天或四五天 。节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日期,各家各族自由选择好吉日,就开始过年 。
独龙族居住在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雪山之间的独龙江流域,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选定过年的吉日后,各家都邀请亲友一起来过年 。他们在特制的木条上刻上缺口,这就是“请柬”,派人送往邀请的村寨 。木条上刻了几个缺口,就表示再过几天后要举行仪式,庆祝年节 。接到木刻“请柬”的人,要带上各种食物,前往致意祝贺 。宾主相见,要共同饮一筒水酒,相互对歌 。晚上,全村的人都陪着客人欢聚一处,围着篝火,一面品尝食物,一面看青年男女跳“锅庄舞”,共同庆贺一年一度的丰收 。男子一边祝词,一边喝酒,喝完酒就把酒碗抛入悬挂在火塘上空的竹架以卜祸福,碗口朝上为吉兆 。
“女儿国”女人忙
“女儿国”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把春节叫“库诗”,即新的一年 。摩梭人过春节,意味着祭拜祖先,祭祀天地日月和万物,这是“女儿国”里妇女最忙碌的时候 。
摩梭人保留着的母系社会,至今还实行以感情为唯一基础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 。在摩梭人中,母亲的权威最高,因此被称为“女儿国” 。在摩梭家庭,由家中年纪最大、最有威信的老祖母或母亲主持家政,全家每个人的收入都交给她,由她安排全家人的生活 。过年前一个月,主持家政的妇女就要为全家每人买新衣裤,每人至少一套 。接着,妇女们开始酿酒、榨油、做米花糖、舂米磨面,春节所需的松明子、柴禾也要准备齐 。因为,按照摩梭人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十六,不能动用绳子,否则新的一年会遇到蛇 。腊月二十四日,所有摩梭人家的妇女都从屋顶屋角到门缝铺下,进行彻底清扫 。女人给孩子理发洗澡,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 。
正月初一,黎明刚刚来临,摩梭妇女就背上木桶,到清泉或小溪边背水,这叫“争头水” 。谁起得最早并争到头水,意味着这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财源茂盛 。所以妇女很早就起床梳洗好,等到天边泛白时候,争先恐后来到山泉溪流边 。水背回来后,主妇准备好早餐,全家祭锅庄,向祖宗和老人磕头 。太阳出山,母亲带着孩子,背箩里装着猪膘、茶叶、酒,到同一“斯日”(同一母系血缘的各个家庭组成一个氏族)的长者家拜年 。
过完大年就成人
对于年满十三岁的普米族孩子来说,过大年对他们特别重要 。因为过大年要为他们举行“穿裤子”“穿裙子”礼,以后他们就是成年的小伙子、小姑娘了 。
过大年是云南普米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男女老少都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迎接新年 。除夕之夜,满了十三岁的孩子们,按照性别各自团聚在一起,通宵作乐,告别可爱的童年生活 。一等雄鸡高唱,东方吐白,他们立即回到自己家中,准备参加专为他们举行的成年仪式 。家里人根据要举行成年礼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在火塘边的“男柱”或“女柱”旁,放好一袋粮食和一只猪膘 。猪膘是将杀好的猪掏空内脏、抽去骨头,在猪肚子里抹上花椒、盐巴后风干作成的,是普米族和摩梭人的特有食品 。猪膘象征财富,粮袋象征丰收 。
女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裙子礼”,由母亲主持 。小女孩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粮袋和猪膘上,右手拿着耳环、串珠、手镯等装饰品,左手拿着麻纱、麻布等日常生活用品,手上的物品象征妇女将有享受的权利和承担家庭的义务 。接着巫师向家祖和灶神祈祷,母亲给女孩脱去麻布长衫,换上麻布短衣,穿上百褶长裙,系上绣有图案的腰带 。换上新装的女儿向灶神和亲友叩头表示感谢,亲友送给礼品表示祝福 。
男孩的成年礼叫做“穿裤子礼”,由舅舅主持 。普米族保留许多母系社会遗俗,舅舅在家中地位最高 。小男孩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边,双脚踩在猪膘和粮袋上,右手握尖刀,象征勇敢;左手拿银圆,象征财富 。巫师向灶神和家祖祈祷,舅舅把男孩的麻布长衫脱下来,给他穿上麻布短褂、麻布长裤,系上腰带 。换上新装的男孩也要向女孩一样给灶神和亲友一一叩头,用牛角酒杯向亲友敬酒 。亲友们往往送他一只羊,祝贺他日后平安吉利,牛羊成群 。
举行“穿裙子礼”、“穿裤子礼”时,女孩或男孩的父母要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参加的亲友客人 。他们端给客人每人一碗骨头汤,一块肉和一些猪心猪肝,表示大家是至亲骨肉,心肝相连 。宴会后,仪式才算结束 。
举行了“穿裙子礼”和“穿裤子礼”,小女孩和小男孩算是成人了,成了小姑娘和小伙子,可以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 。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云南的传统习俗_云南的风俗文化有哪些
云南的习俗有哪些?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传统的恋爱方式,也是节日的庆贺方式 。
如苗族的“游方”、瑶族的“唱风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赶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调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流感情,寻觅情侣,选择配偶的方法和途径 。对歌内容根据当地流行的词曲,视环境和对象临时编出内容,歌声抑扬顿挫,对答妙趣横生 。
哭婚是壮、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风俗,一般在婚礼前几天或婚礼当天进行,由新娘的母亲及家属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现新娘对少女时代生活逝离的悲伤、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对家人离别的眷恋,也有对婚姻不满的控诉 。
在云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颇、瑶等民族都有抢婚习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恋爱婚姻受到阻拦的情况下发生 。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许,由男方缴约伙伴佯作抢亲或约伙伴抢走暗中选好的姑娘,姑娘即使愿意,也必须佯作反抗 。
每年泼水节时,傣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相对排成两行,女方把花包掷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装作不接花包,愉快认输,把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肠 。丢包时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动 。
5、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恋习俗,又称走寨,每当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着月琴,吹着洞箫到村村寨寨去寻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弹唱,嬉笑娱乐,通过“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谊,甚至相恋而盟誓终身 。
云南的民风民俗有哪些?三道茶
三道茶原是南昭、大理国时期国王宴请将军大臣的礼待,后来配方流入民间,形成民间待客的一种方式 。
三道茶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 。苦茶是用下关沱茶制成,小茶盅泡饮,苦中带涩,有清凉之效;甜茶用乳扇、核桃仁、红糖、感通山青毛茶配置而成,一饮清香甘甜;回味茶用蜂蜜、茶水、花椒、姜片、桂皮配置而成,味道辛辣而略甜,回味无穷,三道茶有如人生三味 。三道茶一道一道地端敬宾客,敬地,白族姑娘双手举杯齐眉,以示尊敬 。席间端来小碟的红绿丝,花生米、蜜饯、果脯等 。宾客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民族歌舞表演,《掐新娘》、《金花之歌》、《八角鼓舞》、《情歌对唱》等已成为三道茶保留文艺节目 。
僳僳族
僳僳族先民乃汉代滇西“嶲”(xi县名,今作“越西”)、“昆明”之属,属于氐羌族后裔 。约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在头领木必扒带领下渡过澜沧江,翻越碧罗雪山抵达怒江,以此作为生息繁衍据点,其中部分氏族逐步向南沿怒江西岸迁徙至芒宽境内;部分氏族由福贡、泸水境内往西迁到腾冲大塘等国境沿线一带 。后来,迁徙到腾冲大塘一带的部分氏族又翻越高黎贡山进入潞江境内 。
僳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有文字 。僳僳族中的很多人还能操汉、彝、傣、白、德昂、苗等族语言,僳僳族语言常借用汉、彝、傣词汇 。民国时传教士曾使用拉丁字母创造变形体表音的老僳僳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语言学家帮助僳僳族人民创造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新文字 。
僳僳族有“花僳僳”和“黑僳僳”之分,高黎贡山的僳僳族多数属于“花僳僳” 。主要分布在怒山与高黎贡山山脉之间的怒江东西两岸的高寒山区、半山区及低热河谷地区,集中分布于高黎贡山东部的潞江和芒宽的27个自然村 。其姓氏主要以麻、余、欧、胡、密姓居多 。
解放前常居住在高黎贡山丛林,过着狩猎、刀耕火种的游牧式生活 。以种植包谷、荞麦为生,以猎取飞禽野兽为食 。在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傣族不上山,僳僳不下坝 。”僳僳族大多居住于山区,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必然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坡上开荒垦地 。他们还通过狩猎来改善生活和换取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 。他们的居室一般比较简陋,多为简易竹、木架结构的草房,有的就住在终年潮湿的岩洞中,有的随耕地搭窝棚居住,随着轮耕地不断搬迁 。僳僳族人民成村成寨的较少,三五家就成1个村寨,多为无邻无舍的独住 。解放后,大多数都是山坝两头居,形成1村两地,1户两锅,一年四季忙上忙下的状况 。随着形势的改变,僳僳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和稳定,他们的居室也大有改变,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富一点的还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打破了过去的拥挤简陋的住房习惯 。
僳僳族不仅是一勤劳勇敢、朴实忠厚和直爽开朗的民族,而且也是一个较好客和最讲信誉的民族 。不管家境如何贫寒,都热情好客,喜欢结交朋友 。无论亲戚朋友还是过往行人,到了僳僳族家,都要茶水饭食招待,如你不吃,会视为你对他们不恭 。在僳僳族中有“山不转路转,谁出门能把房子背着走”之说 。僳僳族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 。与僳僳族交往,只要你不欺骗,说到做到讲信用,他愿把心肝肺腑都掏出来给你 。假如你不怀好意,进行欺骗、不讲信誉,那他再也不愿与你再继续交往下去 。
云南食花
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四时竞妍的鲜花不仅是观赏的植物,而且还是餐桌上时兴的菜肴,几乎每一种可食之花都与一种菜谱联系着 。如果你去云南不吃一顿花菜,那就算白去了一趟 。
云南野生观赏植物约有2500多种 。许多花卉都可食用,比如火红火红的木棉,芳香四溢的茉莉,洁净纯雅的幽兰,亭亭玉立的木兰,漫山遍野的杜鹃等都是可食花卉中的姣姣者 。正可谓“秀色可餐”,云南人舍不得春去花落 。云南26个民族兄弟都有关于花的菜谱,他们爱花,好像觉得非要把花吃进口才能表达内心的爱 。他们的食花历史据有关资料表明已逾千年,每到春天,不论是男女老少都赶往山上,边采摘野花边唱山歌,采得百花之后,晒干,腌制,用罐储存起来待用 。
澜沧江畔生活的拉祜族也是一个以花为生的民族,花不仅是菜中佳肴,还是他们生命的象征 。拉祜族吃花的历史很长,几乎贯穿于他们整个历史发展时期 。苗族踩花山,其实是采花山,有歌唱道“采得百花配成菜,招待未来的太太”,可见花菜的地位与尊贵 。
纳西族认为开白花的植物对人类都是滋补品 。花菜既是菜也是良药 。山茶花有凉血之功效,是治吐血肠风的良药;蜜蒙花有祛风明目的功效;绿苞山姜是暖胃健脾的良方 。翻开一部中草药图谱,仅花卉就占了一半以上,而这一半以上的花朵又经常出现在云南各民族的饭桌上,丰富着红土高原的饮食文化 。
傣族是一个以花为荣的民族 。在他们眼里,一朵鲜花的价值胜过一颗宝石,一片落花也会惹起他们善良心池中阵阵涟漪 。傣家人开的餐馆,十有八九的菜谱中都会有花的影子,一道道花菜又都冠着非常好听的菜名,“鹅血玛瑙”中有红山茶的花瓣,“天女下凡”中掺杂着棠梨花的芳踪,“人间仙宫”里不乏幽兰含苞待放的花蕊 。一次,我和文友来到美丽富饶的橄榔坝,在竹干栏式的饭馆里享用了一顿鲜花席,享受到傣家人独具风味的食花文化 。
传统的傣家菜多以酸辣著称,吃法上讲究凉拌为主,辅以绿佐料,但傣家人的花菜,讲求的是自然风味,色香俱全,偏重于菜的外观色泽,因此,当我们围住丰富的花菜,仿佛面对浓缩了的春天花园,红的似血,白的如玉,黄的呈金,蓝的如钻石,几乎所有的颜色都在竹篾编制的餐桌上集合了 。菜谱中有木棉花炒酱豆米,有小百花酸腌菜汤,有凉拌棠梨花,有辣酱凉拌生食大白花,有水煮芭蕉花,有山茶花糯米粥,有鸡蛋炖仙人掌花……面对满桌的花菜,真是有些不忍心下手,这是我见过的各种宴席中最为独特而华丽的宴席了 。景观: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 。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 。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 。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 。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 。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 。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 。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 。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 。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 。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 。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 。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 。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 。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 。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 。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 。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 。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 。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 。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 。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 。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 。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 。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 。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 。据说这一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一 。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 。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
民间婚俗
“阿夏婚”
居住在沪沽湖边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袭着一种“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 。摩梭人称这种婚姻为“阿夏婚”(“ 阿夏”意为亲密的情侣) 。成年男女经恋爱,双方建立“阿夏”婚姻关系后,男子夜间到女子家中偶居,次日黎明前返回,生产生活各从其家 。“阿夏”关系长短视为双方感情而定 。妇女在生产、生儿育女中居于家庭支配地位,子女从母姓,血缘按母亲计算 。这种地球上至今仍然存活着“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遗俗,被称作人类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
抢婚或跑婚
抢婚或跑婚是解放前丽江纳西族的习俗 。男女经过恋爱彼此有了感情,私定了终身,但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或担心遭到女方父母反对,于是男女双方就采取抢亲或跑婚的作法来成婚 。古时抢婚或跑婚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女方家里生活困难无法陪嫁大批的嫁妆 。当然,现今这种习俗已不存在 。
成年礼
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孩子,到13岁时便要举行成年礼 。仪式一律在大年初一凌晨举行,地点在自己家的正房火塘下方两根屋柱下 。右边的圆柱为女柱,左边的圆柱为男柱 。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一脚踩着猪膘肉,一脚踏着粮袋,象征终年吃用不尽 。女孩由妈为其穿上漂亮的衣裙,盘发和配戴饰物 。男孩由舅舅佩上腰刀 。成年礼过后,算是大人了,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
洞房夜的撕打
小凉山的彝族婚礼相当特别,洞房之夜,一对新人要进行一番激烈的撕打 。新娘要用竹签戳、用手抓新郎,使新郎手上、脸上留下血痕,以示新娘的贞操体面 。
云南“十八怪”
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八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一种体现 。
其中一种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四季开不败” 。这个顺口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 。景观: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 。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
绕三灵
【云南的传统习俗_云南的风俗文化有哪些】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 。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 。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 。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 。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 。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 。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 。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 。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 。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 。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 。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 。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 。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 。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 。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 。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 。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 。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 。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 。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 。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 。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 。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 。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 。据说这一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一 。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 。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
民间婚俗
“阿夏婚”
居住在沪沽湖边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袭着一种“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 。摩梭人称这种婚姻为“阿夏婚”(“ 阿夏”意为亲密的情侣) 。成年男女经恋爱,双方建立“阿夏”婚姻关系后,男子夜间到女子家中偶居,次日黎明前返回,生产生活各从其家 。“阿夏”关系长短视为双方感情而定 。妇女在生产、生儿育女中居于家庭支配地位,子女从母姓,血缘按母亲计算 。这种地球上至今仍然存活着“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遗俗,被称作人类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
抢婚或跑婚
抢婚或跑婚是解放前丽江纳西族的习俗 。男女经过恋爱彼此有了感情,私定了终身,但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或担心遭到女方父母反对,于是男女双方就采取抢亲或跑婚的作法来成婚 。古时抢婚或跑婚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女方家里生活困难无法陪嫁大批的嫁妆 。当然,现今这种习俗已不存在 。
成年礼
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孩子,到13岁时便要举行成年礼 。仪式一律在大年初一凌晨举行,地点在自己家的正房火塘下方两根屋柱下 。右边的圆柱为女柱,左边的圆柱为男柱 。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一脚踩着猪膘肉,一脚踏着粮袋,象征终年吃用不尽 。女孩由妈为其穿上漂亮的衣裙,盘发和配戴饰物 。男孩由舅舅佩上腰刀 。成年礼过后,算是大人了,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
洞房夜的撕打
小凉山的彝族婚礼相当特别,洞房之夜,一对新人要进行一番激烈的撕打 。新娘要用竹签戳、用手抓新郎,使新郎手上、脸上留下血痕,以示新娘的贞操体面 。
云南“十八怪”
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八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一种体现 。
其中一种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四季开不败” 。这个顺口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 。你可以去百度一 下哦有很多了```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自治州的白族人,他们的居住房屋样式很多.
最高有白族风情的是“长间”.所谓“长一间”.由两层的主楼及分开建造的厨房,畜栏组成.这三间房子之间都有一小块场院分隔,用处各不相同,全是泥砖,木构顶架,茅草铺顶.主楼正房楼上,用以储存粮食及其它食物.楼下住人,做饭到另一间橱房,畜栏专门用来圈羊牲..畜
半山区的白族民居,是两层木构的茅房,竹木结构的蔑笆房和用石块堆叠成墙’木架’茅草做顶的房屋.山区高寒地区的白族人住的是用哈横木段来垛成的”木垛房”,”木垛房”有单间和双连间两种.为避寒取暖,室内没有火塘.
白族人的民居非常有特色,不仅是民居,白族人的春节也十分有趣.
白族人过春节时要放升炮.所谓放高升炮是指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让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抛绣球”;互拜,赠送礼品,泡有米花的糖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这些都是白族人过春节独有的习俗.
春节和民居固然引人注目,但云南那边的戏曲也是不可轻视的.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有<<娥并与桑洛>>等剧目.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而成,经丝弦腔为主.有<<牛皋扯旨>>,<<闹宫>>等剧目.
这就是云南的民风民俗,你看它多么有特色啊![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丧葬[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居住[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服饰[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饮食[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家庭[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婚姻[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取名[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基诺族的婚礼[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布朗族的丧葬习俗[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爱尼族的丧葬习俗[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宗教信仰[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傣族的丧葬习俗[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基诺族的丧葬习俗[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阿昌族-礼仪及禁忌[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布朗族-礼仪与禁忌[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蒙古族-礼仪及禁忌[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纳西族-礼仪及禁忌[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水族-礼仪及禁忌[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满族-礼仪与禁忌[04-27]
[云南民风民俗 风土人情][图文]傣族—民族婚俗文化[04-27]
云南的传统习俗_云南的风俗文化有哪些
云南民俗有哪些?来云南完全看你的时间才知道能体验多少民风民俗了 。
推荐是昆明石林看看哈尼族,昆明民族村大概的体验下云南的个少数民族风情 。然后去楚雄体验彝族风情,以后大理白族风情,之后丽江纳西风情,然后香格里拉藏族风情!这条线路不冲突可以一路玩下去,也是很多来云南的游客的选择!当地的好玩事要看你去的时间是否和民族的节庆日相同了,相同的话就更有意思了,不过这边的风情不论什么时候去都是别样的!
还有时间的话可以去保山腾冲芒市这条线路,就是东南亚热带风情了,傣族景颇族黎族,非常有特色!这条线的话还可以顺道去去缅甸,泰国!在芒市的免税商店一定要去购物哈,东西都是原装进口的,价格比市面确至少低3成以上,非常划算!吃的民俗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忒别史少数民族
我是云南的少数民族节日之最
影响面最大的节日——傣族泼水节
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大理三月街民族节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傈僳族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
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景颇族的木脑纵歌
最有名的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最有名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基诺族的成人礼
少数民族婚恋习俗之最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最有趣的情书——鲜花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最优雅的恋爱方式——以琵琶、口弦传情
世界上最古老的婚姻习俗之——摩梭人的阿注婚
最奇特的婚俗——抢亲
最俭朴的婚礼——劳动
最独特的离婚仪式——设宴请客
少数民族奇风异俗之最
最奇特的书信——以物代言
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
最讲礼貌的民族——怒族
最喜欢拔眉毛的民族——瑶族
最喜欢戴耳环的民族——基诺族
最有情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
最奇特的捕鱼工具——景颇族长刀
最高强的狩猎方式——空手捕猎
最善于养鹰捕猎的民族——纳西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