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附理中丸的神奇功效,理中丸家族与经方中的三碗汤
文章插图
一种温散风寒的中成药 , 具有补杨琪、祛内寒的作用 。其代表药为理中丸 , 意为调理 , “中”意为中 。理丸是一种调节人体中焦的药丸 。方子出自《伤寒论》 , 原名“人参汤” , 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 。人参能大补元气、健脾和胃 , 是主药;干姜辛热 , 温补脾胃之阳 , 祛内寒 , 被认为是佐药;白术补脾润燥 , 被认为是佐药;甘草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的作用 , 诸药配伍 , 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 , 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 。症状包括呕吐和腹泻、腹痛、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 。临床上 , 理中丸对脾胃虚寒的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胀、霍乱等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
理中丸有很多“兄弟” , 包括:
01
附子理中丸
在原方的基础上 , 加附子炮制 , 增强了温补脾胃的功效 。
适用于脾胃虚寒证 , 症见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少饮少、腹胀温暖、大小便、霍乱、肌肉僵直、口塞等 。
目前附子除大蜜丸外 , 还有浓缩丸、片剂等剂型 。近年来发现该药经中医辨证后可灵活使用 , 对以下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慢性消化不良的治疗:附子理中丸口服 , 每次1丸(9g) , 每日2次 , 温开水送服 , 7天为一个疗程 。该药物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 增加食欲 , 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 促进积气排出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口服附子理中片 , 每次6片(每片含生药0.5g) , 每日3次 , 温开水送服 , 10天为一个疗程 。该药可使溃疡结肠炎症大部分消失 , 溃疡愈合 。慢性腹泻的治疗:口服附子理中丸 , 每次9克 , 每日2次 , 10天为一个疗程 。该药物可调节消化功能 , 增进食欲 , 缓解腹痛和腹泻 。治疗男性不育症:口服附子理中丸 , 每次9克 , 每日2次 , 10天为一个疗程 。该药能刺激全身机能 , 改善身体的一般状况 , 是一种滋补强壮的药剂 , 对治疗男性不育症有一定的效果 。寒湿带下治法:女性感寒凉后 , 自觉外阴有寒凉感 , 白带量明显增多 , 呈连续、细、白 , 无腥臭味 , 小便长 , 腰酸 , 小腹冷痛 。附子理中丸可口服 , 每次一丸 , 每日2次 , 具有祛湿散寒、温肾健脾的作用 。
02
枳实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 , 增加了枳实和茯苓两种药物 。这个处方来自《和剂局方》 。具有温中消肿的功效 , 可祛痰止痛 。
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胀或无力、胃肠潴留(指水在体内滞留 , 聚集于胃肠道 , 影响胃肠功能) 。
03
理中化痰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 , 加半夏、茯苓 。这个聚会来自《名医杂著》 。有一首歌说:“理论上 , 痰与夏相加 , 你善于止饮大便 。”具有温中化痰的功效 。
适用于脾胃阳虚、痰湿者 , 以及因痰湿便溏者戒酒 。
04
桂附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 , 加附子、肉桂 。这是为了
p>在理中丸的基础上 , 去掉甘草 , 加上黄芪、肉桂、熟地、当归、白芍、枸杞子、补骨脂、山萸肉、核桃仁、酸枣仁等组成 。此方来源于《医林改错》 。
这是理中丸中的“小弟弟” , 专治小儿脾胃虚寒所致诸症 。
方中以人参为主 , 补脾益气;辅以黄芪、白术加强健脾补气之功 , 干姜、肉桂温中散寒 , 共为辅药;佐以熟地、白芍、当归补血 , 枸杞子、补骨脂、山萸肉、核桃仁补益肾气 , 以通利血脉 , 温补脾肾之阳 , 酸枣仁养心安神 , 诸药相合 , 共奏健脾补气、温中散寒之功 , 适用于儿童脾胃虚寒所致的腹冷、泄泻、面黄肌瘦、无神、身倦、食欲不振等症 。
温馨提示:以上这些温中祛寒类中成药 , 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 , 故对中医辨证为阴虚阳盛、真热假寒等热证忌用;过敏体质者及孕妇慎用 。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 ,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 表虚自汗服之轻 。
桂枝汤是古代的补益剂 , 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后 , 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 , 均可使用 。张仲景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 , 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 , 疲于奔命的难民 , 就是桂枝汤的最佳适应者 。经过大量的出汗 , 已经多日无法正常进食和休息 , 成天处在极度惊恐之中 , 可谓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 , 这样的人必定形容憔悴 , 消瘦 。强烈的惊恐导致心动悸、烘热 , 饥饿导致干呕、腹部阵阵的隐痛 , 反复的出汗使得全身肌肉酸痛 , 寒冷的刺激又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 。这就是桂枝汤证 。桂枝汤中药物都是食物中药 。甘草、生姜、大枣、桂枝、芍药 , 就像今天的酸辣汤 。先喝一碗 , 然后喝上热气腾腾的糜粥 , 盖上被子 , 好好睡一觉…… 。病人自然会微微出汗 , 一觉醒后 , 许多症状必然减轻 。这就是桂枝汤的魅力 。桂枝汤不是发汗剂 , 病人服药以后的汗出 , 是机体各种调节机能恢复的标志 , 中医的话说 , 是那热粥的“谷气”加上患者的“胃气”交融的结果 , 是“营卫之气和谐”的结果 , 是体内阴阳平衡的结果 。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 ,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恶寒头项痛 , 喘而无汗服之宜 。
麻黄汤是发汗剂 , 但是是比较安全的发汗剂 。温服以后 , 伴随着心跳的加剧 , 周身开始发热 , 皮肤开始湿润 , 最后 , 可能是大汗淋漓 。随着大汗的到来 , 原先“体若燔炭”变成“脉静身凉” , 原先的“无汗而喘”变为心平气和 , 原先的“骨节疼痛”变为浑身舒坦 。麻黄 , 是麻黄汤中的主要药物 , 它有强烈的发汗作用 , 同时 , 会导致心跳加剧 , 甚至出现“其人叉手自冒心 , 心下悸 , 欲得按”的情况 , 或者如“气从少腹上冲心”症状 。对此 , 张仲景自有办法 , 那就是服用桂枝甘草汤 。桂枝四两、甘草二两 , 这两味药物具有定悸的作用 。也就是说 , 麻黄汤中的桂枝甘草具有对麻黄发汗动悸作用的预防作用 。所以说 , 麻黄汤是安全的发汗药 。但是 , 教科书认为麻黄配桂枝发汗 , 麻黄无桂枝则无发汗作用 , 这似乎值得商榷 。
小青龙汤
小青龙用桂芍麻 , 干姜辛夏草味加;
外束风寒内停饮 , 散寒蠲饮效堪夸 。
小青龙汤是气管与支气管炎症的专方 , 是剧烈咳嗽和大量稀痰的镇咳剂与化痰剂 , 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 。小青龙对于以咳 , 喘 , 呕 , 肿 , 痰稀为主诉的呼吸系统疾病 , 确是名医手中的一张王牌药 。小青龙汤证之喘满 , 咳嗽 , 短气 , 微肿 , 是属寒饮 , 根据临床经验 , 本方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相关条文共有5条 , 其中“咳”作主证的共3条 , 可见咳嗽是本方主治的目标所在 。至于咳嗽的程度 ,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咳逆倚息不得卧”则是直点龙睛之语 。事实上 , 病人咳嗽越是严重 , 本方的效果也就越好 。临床加减很多 , 本人常用的有加石膏 , 加黄芪 , 去麻黄加人参、麦冬等 。只要对证 , 取效神速 。
张仲景虽然没交代痰液的形状 , 但从“妇人吐涎沫”条文的描述来思考 , 便不难触类旁通了 。临床所见 , 病人咳嗽多伴随大量的痰液 , 尤其是夜间更多 。如果细心观察该类病人 , 不难发现一大早其人床前的痰盂或纸篓里总是装得满满的 。这种痰如果吐在地上 , 则呈鸡蛋清状或带有泡沫 , 很快就渗入土中而不见 。病人自己也会说痰清凉凉的滑溜溜的很好吐 。过敏性鼻炎也流大量清稀的分泌物 , 伴有频繁的喷嚏 。从症状的比类来看 , 其鼻涕类似于痰 , 喷嚏类似于咳 , 故也同样适合运用本方 。对此 , 我把它们形象地归纳为“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 , 治水的青龙把水蠲” 。
如何看待本方条文的或然证 , 也是临床医生所关心的问题 。这些或然证的出现应当有它们共同的病理基础 , 从临床来看 , 这种病理基础很可能是长期咳喘造成的肺原性心脏病 , 在继发感染时出现的心功能衰竭 。此时 , 体内的水分过多地停留在组织中而不能被人体有效地利用 , 所以出现“或渴”;同时可以并见消化道的水肿 , 胃及食管的水肿可以出现“或噎”;肠道的水肿加上受到寒冷的刺激可以出现“或利”;经过肾脏排出的水分减少 , 因此“或小便不利”;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腹水可见“少腹满”;心衰不能泵出足够的血到肺进行氧交换 , 血氧浓度下降因此“或喘” 。从一元论的角度来看 , 惟有这个病理基础能将所有的或然证全部解答 。较之古代医家云里雾里的注释也更贴近临床 。再从用药来看 , 加附子以强心 , 加茯苓以利尿 , 去麻黄是因为此时麻黄会无效地增加心跳次数 , 使病人感到心慌 。提示我们在心衰时运用小青龙汤的注意事项 。当然 , 张仲景不会想得这么多 。学经方为的是古为今用 , 为了能更实际地理解古方 , 为什么非要排斥现代医学呢?
本方用了大队的温热药物 , 也符合“病痰饮者 , 当以温药和之”的精神 。方虽八味 , 但核心药物仅为“姜、辛、味” , 此仲景治咳之利剑 , 这一点从张仲景加味方的条文中可得到证明 。应当指出的是 , 本方不能作为老慢支的根治药而久服 , 一旦病情缓解 , 即当改为苓甘类方继后 , 否则温热药会很容易引起诸多变证 。
张仲景创立的“理中汤” , 应该算是中药方剂中的“男人”了 , 因为它的药物组成全是纯阳的热药:人参、于姜、白术、甘草 。这个方子用到宋代 , 又增加了附子 , 就是现在的附子理中丸 。
附子是什么?《本草正义》里形容说:
“其性善走 , 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 , 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 , 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 , 彻内彻外 , 凡三焦经络 , 诸脏诸腑 , 果有真寒 , 无不可治 。”
附子显然是“男人中的男人” , “附子理中丸”也就有了现在说的“纯爷们儿”的躁烈之性 。所以它的最好治疗对象是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带来的问题 , 这种人的典型症状就是极端地怕冷 , 特别是腹部 。
1
寒邪最容易击中最柔软的地方
《易经》里的乾、坤、坎、离分别对应天、(土)地、水、火 。“坤”是对应“土”的 , 所以中医里和“土”相对应的“脾土”也叫“坤土” 。“坤”是什么?“坤者 , 至柔也” , 这就是说 , “脾土”是人身的至阴 , 它所主的地方是全身最柔软的地方 , 哪里呢?就是腹部 , 一点骨头都没有的地方 。
我们看小孩子 , 小的时候都是大肚子 , 肚皮好像很薄 , 内脏都膨出着 , 逐渐长大了才有了腹肌 , 肚子才收回去 。因为什么?小孩子的“后天之本”——脾土还没长成呢 。因为脾虚所以收敛不住 , 肚子里的内脏就鼓了出来 。
一个得了消耗性疾病的病人衰竭到最后 , 肚子往往是陷下去的 , 医学上称为“舟状腹” 。这个时候一般都伤了元气 , 很难恢复了 , 因为它的“后天之本”——脾土已经不足到不能支撑腹部这个所辖之地了 。
脾土是至阴的 , 所以它主管的这个地方——腹部 , 是最容易因为阳气不足导致虚寒的 。它的虚寒程度也要比其他部位严重 , 否则不会用上附子这个“温药中的温药”、“男人中的男人”来温补脾胃的阳气了 。
2
脾土虚寒 , 腹泻、怕冷、未老先衰
这种脾土虚寒的表现首先是腹泻 , 常年大便不成形 , 泻出来的东西经常是吃进去的原形 , 中医叫“完谷不化” , 就是粮食原样排出了 , 好像胃肠一点消化作用都没起 , 怎么进来的就怎么出去 。而且肚子怕冷 , 即便是个胖子 , 一边出着汗 , 一边还得护着肚子 , 即使是夏天 , 进了有空调的房间一会儿 , 可能就要去泻肚 。
这就是因为中焦、下焦虚寒了 。“虚”就是功能的萎缩 , “寒”就是能量的不足 , 好比一个灶台 , 底下的火力不足或者没有火了 , 锅里的米饭怎么可能煮熟呢?他们如果做肠镜检查的话 , 一般是慢性肠炎 , 或者是溃疡性结肠炎 , 或者干脆查不出问题 , 就是个“胃肠激惹综合征” , 也叫“胃肠神经官能症” , 是一种神经调节失调带来的问题 , 虽然不会危及生命 , 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这种病 , 目前没有特效药 , 服用附子理中丸却可以达到改变虚寒怕冷体质、减缓发作的目的 。
中焦、下焦虚寒的人也是容易未老先衰的 , 从消化系统的问题影响到生殖功能 , 出现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的问题 。所以虽然附子理中丸温补的主要是中焦 ,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肾阳的温煦 , 照顾到下焦 , 起到壮阳的作用 。
3
附子理中丸也是减肥药
“瘦人多阴虚 , 胖人多阳虚” , 胖本身就是阳虚的结果 。
人发胖 , 肯定是脂肪代谢不出去了 , 停留在体内 。什么时候脂肪代谢不出去?肯定是功能降低的肘候 。人们在年轻时代谢是旺盛的 , 脂肪、水液都能正常地吸收和消耗 , 但到了老年 , 火力就弱了 。好比一个灶台下面的火不足了 , 一锅水总是烧不开 , 不能蒸化为水蒸气 , 也不能消耗脂肪 , 这个人就要变胖了 。这个“火”就相当于中医说的肾阳 , 是全身功能和能量的基础 。
因此 , 我们看人发胖主要在两个阶段 。一个是小孩子的婴儿肥时期 , 这时候他们的器官功能还很稚嫩 , 中医说的“肾阳”还在萌芽阶段 , 还处于肾阳不足时期 , 脾阳也因此很弱 , 火力不旺 , 自然会胖 , 但这个胖不结实 , 含水很多 , 所以孩子是“胖嘟嘟”的 。还有就是人到了四五十岁 , 中年发福 , 肌肉变得松软了 , 这正是“肾阳”开始衰败的年龄 , 脾阳也趋弱 , 所谓“人过四十 , 阳气自半” , 肾阳和脾阳衰弱的直接后果就是代谢能力下降 , 脂肪消耗不出去了 , 自然就开始发胖了 。
能称得上胖子的人 , 都是脂肪过盛的 , 即便不到中年 , 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中年的肾阳虚状况 。而胖只是其未老先衰的症状之一 , 除此以外 , 还会出现不同脏腑的阳虚问题 , 比如脾阳虚 , 这种人遇冷就泻 , 大便溏稀 , 肚子最怕冷 。有的人手脚即便在夏天摸上去也是冰凉的 , 到了冬天 , 穿多厚的裤子膝盖以下也总是冷的 , 这种情况在年轻女子中更常见 , 她们往往皮肤偏白 , 舌头颜色也淡 , 天生就是这种体质 。这种人吃附子理中丸可以达到两个效果 , 一个是温阳止泻 , 人会慢慢地交得不那么怕冷 , 肚子也不那么娇气;另一个作用就是减肥 , 因为附子理中丸具备的热性 , 可以加快脂肪代谢 , 把肥肉消耗掉 , 人自然就变瘦了或者说变得结实了 。
这种温阳补肾、补脾的减肥法 , 才真的符合医理 。因为它是通过增加脂肪的消耗去减肥 , 类似焕发起人的青春活力 , 从根本上激活身体;而节食减肥和泻肚减肥属于恶治 , 会因为影响营养吸收而危害健康 。
4
你的唾液是甜的吗?
很容易泻肚的人 , 还会有个现象 , 就是总觉得自己唾液很多 , 而且质地很稀 , 嘴里没味儿 , 也不想喝水 , 特别是凉水 , 稍微喝多一点就一直汪在胃里 。这一点也同样是因为脾肾阳虚 , 属于附子理中丸的管辖范围 。
在自然界 , 云雨均匀的地方 , 肯定生态环境好 , 植物茂盛 , 因为天地之气交会得好 。春夏两季雨水多 , 秋冬降雨少 , 所以春夏时欣欣向荣 , 到了秋冬就万物凋零 。云雨就是天地之气交会得好的结果 , 是自然的生机 。
人体也类似于自然 , 所谓“天人合一”嘛 。“太阴所至化为云雨” , 就是说 , 太阴脾土是主管气血的生化的 , 最终要将吃进去的水谷精微 , 化成人体的“云雨” 。什么是人体的云雨?这就是唾液 , 也叫涎 , 也是我们说的口水 。中医讲 , 心之液为汗 , 肺之液为涕 , 肝之液为泪 , 脾之液为涎 。涎的状况很能反映身体的状况 。
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说 , “理中丸”还能治疗呕吐 , 这个呕吐往往是没有内容物的 , 仅仅是呕清水 , 这种清水就是脾阳虚不能蒸化掉的水液 , 张仲景说“寒多而呕” 。这种人 , 他的唾液会很多 , 而且质地清稀 , 嘴里总是觉得很寡淡 。
正常情况下 , 唾液应该是带一丝丝甘甜、清香的气味 , 而且自己不应该感到它的存在 。但理中丸适应证的人 , 除了水便清长之外 , 唾液也偏多 , 而且质地也偏稀 , 舌头颜色很淡 , 甚至上面有水滑的舌苔 , 这就是寒的表现 , 是水液代谢不出去的表现 , 也是衰老的表现 。
需要注意的是 , 口中的甜味也应该是隐隐的 , 并不真甜 。如果感到嘴里发甜 , 甚至唾液很黏 , 则是脾胃湿热的表现 , 这个时候舌苔也会腻 , 胃口会随之变坏 , 这时就绝对不能吃理中丸了 , 而是需要吃二陈丸、平胃散之类清理脾胃湿热的药物 。
我们吃馒头或者是全麦面包 , 或者喝有点苦味的茶 , 最后会越嚼越甜 , 喝出点甜头儿来 。首先说明你的脾胃功能比较正常;其次也说明 , 这些逐渐出现甜味的食物是符合你的脾胃习性的 。粮食是养脾胃的 , 茶可以清热利湿 , 使脾胃保持清利 。
5
腹泻和便秘都可以源于阳虚
有的人是早晨起来就要泻 , 严重的是清晨五点刚醒来就得去厕所 。这在中医里叫“五更泻” , 是脾肾阳虚导致的 , 和附子理中丸的治疗范围很接近 。
清晨正是阳气最虚的时候 , 本来就虚的肾阳此时更收敛不住了 , 所以必须早早爬起来泻出去 。如果这个人还有腰酸 , 比别人怕冷的表现 , 那就更确定有肾阳虚的问题了 。这种情况在老年人更常见 , 因为肾阳随着年龄的增长是要逐渐衰微的 , 也是衰老的表现之一 。如果才四五十岁 , 这个过程就出现得太早了 , 还是要找原因 。
一种是先天不足 , 一直体质差 , 是明显的阳虚体质;
一种是生病之后 , 对元气的打击太大 , 遗留下了这个问题;
还有一种是生活不规律、不节制 , 导致了对肾精肾气的过度消耗 , 比如一直被人忌讳的性欲过度 。
但真的属于这种情况的人还是少数 , 而且肾虚也绝对不是全都由性欲过度造成的 , 因为一治疗性功能出现的问题 , 就要用中医补肾的药 , 食疗时也是羊腰子、海狗肾 , 使得人们误把中医的“肾虚”狭隘地理解为仅仅代表性功能了 。其实 , 任何巨大的消耗 , 包括体力的过度劳累、脑力的过度劳累 , 或者疾病的消耗都可以引起肾虚 , 也就都可以引起“五更泻” 。
中医治疗“五更泻”有个方子叫四神丸 , 现在也有中成药 , 成分是补骨脂、大枣、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 , 基本是温肾收敛的药物 , 主要是针对肾阳虚的 。事实上 , 这种清晨就泻的人 , 往往是脾和肾双虚的 , 其中脾的问题可能更严重 , 所以最好是附子理中丸和四神丸配合着吃 , 可以增加温补的力量 , 特别是病情已经迁延很长时间的时候 。
6
便秘也可能是阳虚的问题
腹泻是脾肾阳虚引起的 , 那是不是说 , 便秘就没阳虚的问题了?老年人便秘的也很多呀 。
其实 , 老年人的顽固性便秘有时候和晨起腹泻是同一个原理 , 都可以是因为阳虚 , 特别是脾肾阳虚 。腹泻是因为阳虚没有火力消化水谷 , 使食物原封不动地排出;便秘是因为阳不足导致肠道的推动力不足 , 不是大便干 , 而是没有力气排出去 。这种便秘的人同时也和腹泻的人一样 , 腰以下特别怕冷 , 用手摸上去都是冰凉的 , 也伴有腰酸无力、舌苔很淡的症状 , 看上去有水滑苔 , 这就是肾阳极度亏虚造成的 。这种情况的便秘 , 也有个能买到的中成药 , 叫“半硫丸” , 就两味药 , 一个是半夏 , 一个是硫黄 。
一听硫黄大家吓一跳 , 这种炸药成分也入药?是的 , 硫黄是补命门之火的 , 燥热程度在附子之上 , 只有肾阳虚到极端的时候才可以启用 。这个药很霸道 , 所以在炮制方法上很讲究 , 是要用纯净的硫黄 , 通过蒸煮然后再用 。中药有很多这种“以毒攻毒”的绝招 , 通过特殊的炮制保留其药性 , 去掉其毒性 , 从而出现治疗的奇迹 , 硫黄就是其一 。
半硫丸的热性比附子理中丸还要大 , 后者顾及了脾 , 而前者主要针对肾 , 这种便秘在老年人很常见 , 他们在便秘的同时要有明显的怕冷、下肢冰凉的症状 , 这种人如果也吃去火药 , 用大黄之类的通便 , 效果不好不说 , 能够接受硫黄热性的肾阳虚人 , 怎么经得起大黄的泻下之力?只会越吃肾阳越虚 , 便秘越严重 。
7
服用方法
附子理中丸一般是蜜丸 , 常规是一天吃两次 , 一次吃一到两丸 。如果是春夏 , 天气炎热或者干燥 , 一天吃一次 , 也可以两天吃三次 , 把之间的时间均匀就可以 。
因为附子理中丸的燥热 , 在服用过程中难免有上火的问题 , 但在上火的同时肚子仍旧怕冷 , 这就意味着寒并没有彻底驱散出去 。
这个时候有两个办法可以减轻药物的热性 , 一个是用冷水送服附子理中丸 , 也可以用开水把蜜丸溶化成药汤 , 放凉之后吃;还有一个办法是用黄连1~2克 , 或用苦丁茶1根泡水 , 用这个水送服附子理中丸 。
黄连和苦丁茶都是寒性的 , 一起服用可以减轻服用热药带来的上焦的火 , 使附子理中丸能坚持吃下去 。因为改善这种虚寒体质是需要时间的 , 上火不过是服用过程中的“刮蹭” , 并不是虚寒改善的依据 , 所以要克服这个不良反应就要坚持服用 , 至少要到肚子怕冷、大便不成形的问题得到改善 。
温中祛寒的中成药具有振奋阳气、去除里寒的作用 , 其代表药为“理中丸” , “理”就是调理的意思 , “中”就是中间的意思 。理中丸 , 就是调理人体中焦的药丸 。处方来源于《伤寒论》 , 原名为“人参汤” , 方由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等四味药组成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 , 补益脾胃 , 为主药;干姜辛热 , 温脾胃之阳 , 除里寒 , 以为辅药;白术补脾燥湿 , 以为佐药;甘草补中益气 , 调和诸药为使 , 诸药配伍 , 共奏温中祛寒、健脾理胃之功 , 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证 。症见呕吐泄泻、胸满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临床证实 , 理中丸治疗急、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霍乱等属脾胃虚寒者有较好的效果 。
“理中丸”还有众多“兄弟” , 加减化裁有:
01
附子理中丸
在原方基础上 , 加上炮附子 , 增强了温补脾胃的功效 。
适用于脾胃虚寒证 , 症见神倦懒言、畏寒肢冷、食少不饮、腹胀喜温、二便清利、霍乱、转筋、口噤等症 。
目前 , 附子理中除大蜜丸剂型外 , 还有浓缩丸、片剂等多种剂型 。近年来研究发现 , 该药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 , 对下列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治慢性消化不良:口服附子理中丸 , 每次1丸(9克) , 日服2次 , 温开水送服 , 7天为1个疗程 。该药能促进消化液分泌 , 使食欲增加 , 并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及促进积气排出 。治溃疡性结肠炎:内服附子理中片.每次6片(每片含生药0.5克) , 每日服3次 , 温开水送服 , 10天为1个疗程 。该药能使绝大部分溃疡结肠炎症消失 , 溃疡愈合 。治慢性腹泻:内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 , 1日2次 , 10天为1疗程 。该药能调整消化功能 , 增进食欲 , 缓解腹痛 , 减轻腹泻 。治男性不育:口服附子理中丸 , 每次9克 , 1日2次 , 10天为1个疗程 。该药能振奋全身机能 , 改善机体全身状况 , 为补益、强壮之剂 , 用于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治寒湿带下症:妇女感受寒凉后 , 自觉阴户冰冷,白带量明显增多,连绵不断,质稀,色白,无腥臭味,小便清长,腰酸如折,小腹冷痛 。治疗可口服附子理中丸 , 每次1丸 , 每天2次 , 有祛湿散寒、温肾健脾的作用 。
02
枳实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 , 加上枳实、茯苓两味药 。此方来源于《和剂局方》 , 有温里消痞的功效 , 能逐痰饮、止腹痛 。
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或无力症、胃肠留饮症(指水饮蓄留体内 , 聚于胃肠 , 影响胃肠功能) 。
03
理中化痰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 , 加上半夏、茯苓两味药 。此方来源于《名医杂著》 。有歌诀曰:“理中化痰加苓夏 , 擅治停饮大便溏 。”具有温中化痰的功效 。
适用于脾胃阳虚湿痰者 , 以及痰湿停饮 , 大便溏泄 。
04
桂附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 , 加上附子、肉桂两味药 。此方源于《三因方》 。功效主治同附子理中丸 , 但升阳祛寒力量较强 。
05
党参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 , 将人参改为党参 , 干姜改为炮姜 , 共为细末 , 炼蜜为丸 。具有温中散寒、健胃的功效 。
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等症 。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 不宜消化的食物;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感冒发热者、孕妇慎用 。
06
福幼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础上 , 去掉甘草 , 加上黄芪、肉桂、熟地、当归、白芍、枸杞子、补骨脂、山萸肉、核桃仁、酸枣仁等组成 。此方来源于《医林改错》 。
这是理中丸中的“小弟弟” , 专治小儿脾胃虚寒所致诸症 。
方中以人参为主 , 补脾益气;辅以黄芪、白术加强健脾补气之功 , 干姜、肉桂温中散寒 , 共为辅药;佐以熟地、白芍、当归补血 , 枸杞子、补骨脂、山萸肉、核桃仁补益肾气 , 以通利血脉 , 温补脾肾之阳 , 酸枣仁养心安神 , 诸药相合 , 共奏健脾补气、温中散寒之功 , 适用于儿童脾胃虚寒所致的腹冷、泄泻、面黄肌瘦、无神、身倦、食欲不振等症 。
温馨提示:以上这些温中祛寒类中成药 , 多由辛温燥热之品组成 , 故对中医辨证为阴虚阳盛、真热假寒等热证忌用;过敏体质者及孕妇慎用 。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 , 如有需要 , 请加关注[谢谢]
【桂附理中丸的神奇功效,理中丸家族与经方中的三碗汤】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公益性分享 ,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 , 如有异议 , 请告知小编 , 我们会及时删除 。
推荐阅读
- 桂附地黄丸多少钱一盒,取暖用桂附地黄丸还是桂附理中丸
- 红枣桂圆泡水喝的功效,做成红枣桂圆枸杞茶喝
- 干桂圆泡水的正确方法,带你了解正确的冲泡方法
- 桂花茶的功效及作用有哪些,喝桂花茶有哪些禁忌?
- 龙眼和桂圆有什么区别,龙眼和桂圆有什么区别
- 桂附地黄丸的神奇功效,还是桂附地黄丸
- 肉桂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来看看这份肉桂的食/使用大全
- 附子理中丸吃多久见效,服用附子理中丸收获奇效
- 菊花枸杞桂圆茶的功效与作用
- 桂花酒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