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汪永泉、朱怀元要求“不得蹲桩” , “不要塌腰” , “盘架子要用腕子”
七八十年代 , 我和于桐和先后向高占奎、朱怀元学拳 , 高老师和朱老师是汪永泉最早的四大弟子中的两位 , 于桐和他父亲和汪永泉、朱怀元是协和医院里工作多年的老同事 , 关系好 。 一天于桐和拿来了一本手抄小本子——“揉手须知” , 是朱老师向汪永泉学拳的手记小本本 , 我把它视为珍宝 , 在第二页一开始就强调“不得蹲桩” , “双手只负责给腰劲开门” 。 汪老说:“腰不能塌” , “脚不要踩死” , “盘架子要用(手)腕子” , 还特别强调意气的作用:“要明确 , 内气是领导者 , 主动力 , 外形姿势是被领导者 , 被动者 , 两者都是要受意的支配”(见刘金印《汪永泉授杨式太极拳语录与拳照》一书) 。 上面这段话正是对拳谱“意气君来骨肉臣”很好的诠释 。
结语
我认为 , 要学好太极拳 , 首先要明确学什么 , 如果要学“借力” , “四两拨千斤” , 你就要练“用意不用力” , 就好好体悟上述大师们的教导 , 他们的苦口婆心;不要蹲桩 , 要用意领 , 用梢带 , 腰要活 , 不可用力…… 。 如果说 , “以心行气 , 以气运身”不好理解的话 , 我想上述大师们的比喻是很容易懂的 , 问题是去不去那样练 。 朱怀元老师说:“不准用力 , 不得在对方身上乱找乱问 , 更不可用手推人拿人” 。 他教出了许多太极拳高手 , 如李和生、石明、朱春煊等 , 说明他的教学是足有成效的 。
如果有人要问我 , 如何才能练好拳的话 , 我曾在《中国太极拳网》成立座谈会上 , 题写了下面几四句话:
两手春风拂杨柳 ,
双脚犹如踩浮舟 ,
南屏晚钟悬百会 ,
静听宏音扬全球 。
意思是说:两手不但要像杨柳那样随风飘柔 , 而且更重要的是 , 它是被春风吹动的 , 是被动的 , 春风是“意” 。 双脚不要踩死 , 要有腾挪之势 , 好像在船上 , 即拳谱所说“飘飘荡荡浪里钻 , 上轻下沉不倒颠” 。 第三句讲的是身形 , 要正 , 像口悬挂在寺庙里的铜钟 , 发散着声波 。 而自己心要静 , 意要随 , 不要想打人 , 不执着追求什么 , 随宏伟的音波散向太空 。
有拳友向我请教的呼吸 , 我想借此谈谈我练五十多年的体会 。
现在 , 很少有人关心太极拳的呼吸 , 也没人研究太极拳的快慢 。 现在打太极拳都配以音乐 , 音乐的节奏就是太极拳的节奏 , 音乐的快慢决定了太极拳的快慢 。
太极拳要求“上下相随” , 现在大家都做到了 , 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 , 进退自如 , 一动俱动 , 一静俱静;但“内外合一”却很少有人问津 。 这就关系到动作配合呼吸问题 。
太极拳的呼吸的一般原则:开、进、外展时呼气;合、退、内收时吸气 。 掤出、挤出、推掌、斜飞、冲拳都属进和外展 , 都用呼;捋式、以及各种蓄势都是吸 。 身体上升(如高探马)为吸、下降(如下势)为呼 。 每个动作 , 一攻一蓄 , 一开一合 , 连贯不断 , 所以一呼一吸也连贯不断 。 呼吸得快 , 动作也就快 , 呼吸得慢 , 整套动作就慢 。
推荐阅读
- 太极拳知识 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运动中注意事项
- 练太极拳最容易被忽悠的19条 传统杨式太极拳练功次序
- 太极拳运动为什么全在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怎样调息
- 浅谈陈氏太极拳的“泛臀” 太极拳的四种功-吴图南
- 太极拳的步法-猫步 陈式太极拳的内功基础
- 太极浅识 怎样进一步提升太极拳推手和防身的素质
- 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关系
- 运动完多久吃饭,健身之后多久吃饭是最佳时间
- 半之韵,半之妙
- 历史地理知识|艺术之都是哪个国家,每个国家独有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