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教育之父是谁,传统教育学之父是谁( 四 )


1816年, 福禄培尔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学校, 实验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主张并取得了成功 。 1826年, 他的著名教育代表作《人的教育》一书问世 。 1829年, 激进的福禄培尔受到反动当局的迫害, 学校被迫关闭, 他本人也流亡到了瑞士 。

流亡期间, 福禄培尔在瑞士相继开办了几所学校, 继续他的教育实验, 并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幼儿教育 。 1837年, 福禄培尔重返家园, 为学龄前儿童创办了一所活动学校 。 几年后, 该校正式改名为幼儿园 。 与此同时, 他还开设了幼儿教师培训班 。 福禄培尔的其他教育著作也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版, 如《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幼儿园教育学》等 。 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活动受到了社会的重视, 幼儿园在各地相继建立 。 1851年, 德国反动当局下令关闭所有的幼儿园 。 次年, 福禄培尔在悲愤中离开了人世
中国教育之父是谁? 如果问起谁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之父”?我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哪位中国人, 但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位白皮肤的外国人, 而且还是一位传教士 。 他, 就是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来华传教士狄考文 。

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 1836—1908年), 国际学界及基督教界公认的近代美国来华著名传教士、教育家、翻译家, 是19世纪教会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所创立的文会馆的课程设置模式在教会学校中具有一定典型性 。

狄考文1836年1月9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坎伯兰县, 但狄家不久就加入前往中西部拓荒的行列, 因此他的童年是在不断迁徙与充满挑战中度过的;他的父母育有七个子女, 狄考文是家中长子, 帮助父母克服困难的机会最多, 因此锻炼出他健壮的身体、倔强的个性、坚韧的毅力和凡事自己动手做的习惯, 而这些素质都有助于他以后来华的传教生涯 。 后来他们兄妹长大后共有四位离开家乡远赴中国宣教 。

狄考文进入大学和神学院读书时, 在当时美国席卷全国的宗教复兴运动的感召下, 他确定自己要做一名海外传教士, 到异教国度去撒播基督之爱 。 几经周折, 他选定并最终达成了到中国的心愿, 临行前, 他向国内的同行们郑重宣告:“我已决定把一生献给中国;我期望住在那里, 死在那里, 葬在那里 。 ”狄考文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

1863年7月3日, 他偕新婚半年的妻子狄邦就列, 还有蜜月中的同工郭显德夫妇(参看我的文章:), 在纽约登上了远赴中国的帆船, 历经5个多月的漫长艰辛海上旅程, 于是年12月16日抵达上海 。 稍作休整后, 翌年1月到了山东登州(今蓬莱市), 自此直到1908年9月28日于青岛福伯医院去世, 狄考文在中国山东生活和工作了整整45个年头, 死后葬在了烟台毓璜顶美国北长老会墓地, 实现了他年轻时的诺言 。

狄考文在中国生活的近半个世纪时间, 恰恰也是中国社会经历痛苦蜕变的时期, 他亲历了这一蜕变过程, 也为这一蜕变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 晚年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 他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有着美好的未来 。 我很高兴有机会做我所能做的使她迈向美好未来的事情 。 ”

狄考文年轻时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 也信守誓言艰辛备尝兢兢业业忘我奋斗至生命的终点, 那是从宗教信仰出发, 决心向中国传布上帝之爱, 引导中华归主, 但在他给中国带来了基督福音、上帝之爱的同时, 他也给中国带来了合乎时代进步要求的现代文明 。

狄考文不但是一位传教士, 也是一位教育家, 他一生从事于教育工作, 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贡献尤大 。

狄考文于1864年创办的私立学校“蒙塾”, 1876年改称“文会馆”, 1881年开设大学预科, 1882年纽约长老会总部批准以tengchow College(登州学院)为学校英文名称, 以“文会馆”作为中文名称 。 是中国第一所教会大学, 是齐鲁大学的初创阶段, 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型大学, 传播和介绍西方近代科学, 为中国早期高等学堂输送了大批师资力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