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枢不蠹”这句古代的名言 , 远在《吕氏春秋》就有记载 , 它在我国人民中广为流传 , 说明我国人民很早就懂得了“运动”有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作用 。 我国古代的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魏书.华陀传》中 , 记载了华佗所创的《五禽戏》 , 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用来活动关节 , 以防病延年 。
我国古代道家的“静坐”、“导引”之术 , 均为养生疗病之道 。 《素问.异法方宜论》说:“其民食杂而不劳 , 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 其治宜导引按 ” 。 《素问.上古天真论》又说:“恬虚无 , 真气从之 , 精神内守 , 病安从来 。 ”这都充分说明“运动”和“清静”各从不同的角度养生 , 达到强身疗病的生理效应 。
自古迄今 , 养生疗病之术 , 种类颇多 , 各有特色 。 而陈氏太极拳则是总结了前人各种养生之术的精华 , 结合阴阳之理 , 把运动熔于清静之中 , 把静化于运动之内 。 这种动与静的巧妙结合 , 产生了内气催外形、思维与动作、快与慢、开与放、分与合等动作意气的相互协调 。 从而在思想上得以安逸 , 从形体器官上得以锻炼 , 元气得生、宗气得充、精气得保、身体强壮 。
(一)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1.改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 , 消除病灶反馈性影响 。 神经系统的作用 , 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 , 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 太极拳中清静用意、“意守丹田” , 乃为静功养身之术 。 这种静功 , 可以增加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 , 从而产生阻止病因病灶反馈信号机制的传递 , 起到纠正修复病灶反馈的恶性循环 , 抑制病情发展 , 提高健康水平 。 心静勿虑 , 意守丹田 , 是鼓动内气的基础 , 是产生毅力的条件 。 毅力是练拳的保证 , 锻炼持之以恒 , 就可以从内气到外形协调一致 。 使气沉于丹田 , 贯于尾闾 , 环流周身 , 从而使脏腑得充 , 周身得养 , 精力充沛 , 有利于病变和精神创伤的修复 , 有利病体的恢复和精神的保养 , 由于它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 , 使兴奋与抑制过程协调 , 对精神创伤 , 神经类疾病 , 如神经衰弱等 , 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2.增强心脏功能 , 改善微循环系统 , 扩大肺活量 , 提高气体交换能力 。 血液担负着营养周身各组织器官的作用 , 然而心脏则是血液运行的动力 , 毛细血管是微循环物质交换的场所 。 一个久练拳的人 , 每分钟心律在60次左右 , 这种由于久经锻炼而得来的心律减慢 , 延缓了心脏舒张期 , 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 , 促使心肌收缩力加强 , 输出量增加 , 提高了心脏的工作能力 。
持久锻炼 , 内气得以流通 , 周身放松 , 使微循环功能加强 , 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 , 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率 , 减少肌酸的蓄积 , 减轻疲劳 , 益于疾病的恢复 , 特别是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症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 呼吸下纳于肾是气体交换的重要条件 。 肾纳气 , 则是气沉丹田 , 肾不纳气则上浮胸中而喘 。 太极拳锻炼的呼吸方式要求深长匀柔 , 它可以增加膈肌及腹部肌肉的活动度和调节肋间的呼吸功能 , 使肺与胸廓之间的牵张力加大 , 增加肺活量 , 提高肺泡与毛细血管壁的接触面积 , 使氧及二氧化碳弥散能力增强 。 经过长期锻炼 , 可使呼吸频率减少 , 增强呼吸效果 , 具体的表现是在练拳时“汗流夹背不发喘” 。 他对防治慢性肺气肿有一定的作用 , 对防治各种慢性肺部病变均很适宜 。
/
3.强健肌肉、改善骨的理化特性 , 畅通经络 , 有利于营卫气血的通行 。 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是 , 一动无有不动 。 从内气的畅通到外形的变化 , 从五脏六腑到四肢百骸 , 都寓于“动”中 。 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及上下相随 。 内外结合快慢相间 , 节节贯串运动都熔为一体 。 从脏腑组织到肌体组织、关节韧带、腱鞘肌群 , 都得到活动和锻炼 。 久而久之 , 肌肉丰满发达 , 骨骼强健有力 , 使骨的理化物性得以改善 , 提高骨的抗折、抗压、抗弯、抗脱臼能力 。 对老年人关节病(关节僵硬 , 行走坐起不便 , 足膝萎软 , 屈伸无力、骨质增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
推荐阅读
- 要健康学太极
- 鸭血是什么做的
- 什么样的环境适于练太极拳
- 太极拳的健身魅力
- 炖肉常用的香料有哪些
- 维生素e的作用及养颜方法
- 杨梅酒是白酒吗
- 浅谈太极拳治病健身机理
- 土豆炖肉买哪个部位的肉
- 阿坝中蜂蜂王是什么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