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太行山在哪里,太行山是哪的具有特色的山


太行山具体分布在哪几个县? 太行山位于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地区, 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 。 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 南至濒临黄河的王屋山, 呈东北--西南走向, 绵延数百公里 。 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 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 。 太行山脉的的地质基底是复式单斜褶皱 。 东侧为断层构造, 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 山前发育典型的洪积扇以及冲洪积平原 。 从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阳曲山、王屋山等山峰 。 山西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 汇入河水系 。 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汇入黄河 。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 。 东部的华北平原是落叶阔叶林地带, 西侧的黄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带和干草原地带, 两侧的植被、土壤垂直带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 。 太行山脉多东西向横谷, 自古就是交通要道, 商旅通衢 。 古时有著名的太行八陉 。 位于太行山南端的王屋山, 在河南省西北的济源市, 是河南省与山西省的界山 。 王屋之名最早见于《禹贡》, 因山有三重, 状若王者车盖, 故名 。 《列子》中著名寓言愚公移山所提到的王屋山即指此山 。 太行八陉之一的轵陉在这里通过, 是古代由汾河流域进入中原的一个通道 。 王屋山西接中条山, 东为析城山 。 山地平均海拔1000余米, 主峰为天坛山, 海拔1711米 。 山地西南侧发源有短小河流, 直接南流入黄 。 隔黄河南望, 有邙山和嵩山, 三者共同构成黄河中游区最后一段山地 。 王屋山森林保存较好, 中部山区存有小片原始森林 。 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有金钱槭、青檀等珍贵植物种和猕猴、豹、麝等珍稀动物 。 如今, 王屋山已建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 王屋山峰峦起伏, 植被茂密, 山如剑立, 水如龙行, 自唐代起就成为中原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 。 各地前来修炼拜师者不绝, 文人墨客亦游山探胜, 吟咏成颂 。 王屋山道观宫庙众多 。 位于济源市西南部、天坛山南麓的阳台宫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寺庙殿宇 。 琉璃玉皇阁的20根石柱上雕刻有山水、人物、云龙等图案, 形象栩栩如生 。 位于济源市西北古济水之源的济渎庙始建于隋代, 宋代、明代又有增建, 也是一著名古迹 。 王屋山区还有迎恩宫、清虚宫、天坛顶、王屋洞、奉先观、大明寺等古纪风景点 。 1994年国务院公布王屋山--云台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太行山, 太行山在哪里, 太行山在哪个省 太行山(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 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 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

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 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 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 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 西接山西高原, 东临华北平原, 呈东北—西南走向, 绵延数400余公里 。
太行山在哪里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 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 。 它北起北京西山, 南达豫北黄河北崖, 西接山西高原, 东临华北平原, 呈东北—西南走向, 绵延400余千米, 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 。 太行山脉海拔高1000~2000米, 主峰小五台山, 海拔2882米 。 山中有许多重要的关口, 自古为河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 。 山地对夏季风有明显的阻滞作用, 迎风坡降水较多, 并形成暴雨区 。 背风坡则气候干燥 。 山地东侧为明显的断层, 许多地段形成近1000米的断层岩壁, 气势雄伟 。 太行山脉东侧华北平原温暖湿润, 属夏绿阔叶林景观;西侧黄土高原属半湿润至半干旱过渡地区, 是森林草原景观, 温度、湿度都较东部低 。 太行山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活动地区之一, 著名的北京猿人、许家窑人就生活在山麓地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