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付出不应是单方面的,否则只能感动自己

贫穷但顾家的父母VS
富有但忙碌的父母 , 你选哪一个?
韩国有这么一档电视节目 , 主持人让几个孩子在“贫穷但顾家的父母”和“富有但忙碌的父母”之间做个选择 。
在场的孩子无一例外选择了后者 , 让观众感到十分震惊 。
主持人问孩子:
“选择忙碌的父母 , 就没人陪伴你们了 , 你们不会感到难过吗?”
孩子们的回答让人感到格外心惊:
一个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样的女孩说:
“我不想住在鼻孔一样大的房子里 。”
一个大约只有6岁大的男孩说:
“我情愿他们去赚钱 , 因为穷 , 留下的都是不好的回忆 。”
父母的付出不应是单方面的,否则只能感动自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看完节目后 , 我的心不禁一片冰凉:什么样的家庭会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小小年纪却说出了如此
“现实”
得让人汗毛竖起的话语 , 让人完全无法感受到孩子对父母的那种天然的孺慕之情 , 更加体会不出孩子对养育自己、陪伴自己的父母的感恩之心 。
似乎在节目中的这些孩子看来 , 父母对自己的爱和付出极其廉价 , 还没有一间大房子、一双新球鞋有意义 。
更可怕的是 , 这样的事情在当今并非个案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10岁的男孩非常聪明 , 学习成绩十分优秀 , 家境算是中等 , 家长尽力呵护、培养他 , 送他参加了很多兴趣班 , 平时对他也十分疼爱 , 在生活上从来都不亏待他 。
孩子也很争气 , 围棋、轮滑样样都拿得出手 , 后来又参加了奥数比赛 , 也取得了好成绩 。
放暑假的时候 , 父母带他去亲戚家玩 , 年轻的小表姨夸奖他聪明优秀 。
哪知道孩子竟然用不屑的语气说:
“我再优秀有什么用呢?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哪里配得上这么好的我?”
“我们班的同学假期可以去国外旅游 , 我却只能跑跑国内的亲戚家;班里好多同学都有最新款的苹果手机 , 可我妈却只肯给我买一个儿童手表 。”
“我对我的家庭已经彻底失望了 , 以后只能靠自己 , 才能脱离这样的生活 。”
表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 又问了他好几遍 , 才确认这确实是他真实的想法 。
表姨的心情顿时跌落到了谷底 , 她实在不明白本该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 。
父母的付出不应是单方面的,否则只能感动自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父母的付出不应是单方面的 , 否则除了感动自己之外 , 没有任何意义
孩子的话语中 , 透露出的是一种
“残忍的真实”
, 真实得让人寒心 。这或许是当今很多被物欲迷昏了头的成年人的真实想法 , 但却不应该从一个10岁的孩子口中如此自然地表达出来 。
类似事件频出 , 也不禁提醒我们去重新定义和思考
“付出”的价值:
的确 , 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 背后都有父母辛苦而无私的付出 。
可是付出想要有“质感”、有回报 , 就不能忽略一个最为关键也最容易被父母们遗忘的前提——那就是孩子有没有足够的感受爱和回应爱的能力 。
父母的付出不应是单方面的,否则只能感动自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现今大多数中国家庭里 , 慈爱的父母们早已习惯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 , 习惯了为孩子打理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 , 习惯了为孩子提前设计好今后人生路的每一步……
父母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付出着 , 有时甚至因为忙于工作 , 无法给孩子足够的陪伴而感到无比内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