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的作者是柳公权吗 兰亭集序的作者

兰亭集序的作者是柳公权吗 兰亭集序的作者

兰亭集序的作者是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
《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亦足以畅叙幽情 。
是日也,天朗气清 , 惠风和畅 , 仰观宇宙之大 ,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夫人之相与 , 俯仰一世 ,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 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兰亭集序》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 , 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 , 纵目游赏,胸襟大开 , 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 , 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 , 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 , 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 , 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 , 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 , 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 。"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 , 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 。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 , 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 , 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 。后人阅读这些诗篇 , 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
《兰亭集序》注释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
暮春:阴历三月 。暮 , 晚 。
会:集会 。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 , 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 。
毕至:全到 。毕,全、都 。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
咸:都 。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
修竹:高高的竹子 。修,高高的样子 。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 , 使动用法 。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 , 排列而坐 。次,旁边,水边 。
【兰亭集序的作者是柳公权吗 兰亭集序的作者】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 。盛 , 盛大 。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
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
是日也:这一天 。
惠风:和风 。
和畅,缓和 。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
所以:用来 。
骋:使······奔驰 。
极:穷尽 。
信:实在 。
夫人之相与 , 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相与,相处、相交往 。俯仰 , 表示时间的短暂 。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 。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 , 寄托自己的情怀 , 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因,依、随着 。寄,寄托 。所托,所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无拘束 。形骸 , 身体、形体 。
趣(qū)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 。趣舍,即取舍,爱好 。趣,同“取” 。万殊,千差万别 。
静躁:安静与躁动 。
暂:短暂 , 一时 。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然,······的样子 。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 。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迁 , 变化 。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系 , 附着 。
向:过去、以前 。
陈迹:旧迹 。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以,因 。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 。兴 , 发生、引起 。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化,自然 。
期:至,及 。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 。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 。在符契上刻上字 , 剖而为二 , 各执一半 , 作为凭证 。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 。临,面对 。
喻:明白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本来、当然 。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 。虚诞,虚妄荒诞的话 。彭,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 。殇,未成年死去的人 。妄作,妄造、胡说 。一生死 , 齐彭殇 , 都是庄子的看法 。出自《齐物论》 。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
《兰亭集序》赏析本文是一篇书序 。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做诗的缘由;有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 。同时,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
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 。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 。用语简洁 。富有诗情画意 。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 , 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 。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 , “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 。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 。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 。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 , 紧承上文的“乐”字 , 引发出种种感慨 。
先用两个“或”字 , 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 , 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 , 一是“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 , 放浪形骸之外” 。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 , 却“不知老之将至” 。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 。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优,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 。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 。
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 。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殇”论调的批判 , 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 。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 , 喜好虚无主义的清谈 。作者能与时风为悖 。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 。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 。其一致也” 。
《兰亭集序》创作背景公元353年(晋穆帝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 , 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
《兰亭集序》作者介绍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王羲之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