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一石激起千层浪


最近猪肉是火得不能再火了,肉价的持续上涨已经让许多人不淡定了 , 但是清明节前夕,双汇的年报一披露,2015年净赚42.6亿,虽然在营收下降,但是利润却不降反升,进口美国猪肉赠双汇带来的好处又一次让许多肉制品屠宰加工企业眼红了;4月2日《证券时报》的一篇报道《双汇总裁:猪价将很快下降、降一半才合理》,简直就是把双汇推到了风口浪尖 。
首先是行业内的各大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对双汇的分析文章引起了养猪人的共鸣,点击量一夜之间都在三、四万以上,也有个辞自媒体的个人微信号 , 以为双汇只是说出了许多中国人都不愿意接受的事实而已 。其实,大家都没有错,只是代表的群体不一样,立在了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件事 , 所以才会引起了对不同观点的争论,但市场的竞争如同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一样,优胜劣汰 , 无论是养猪人,还是养殖企业,生存下去才是王道 。
小编也针对大家热议的观点说说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大家争议的焦点一:双汇作为大型的肉制品企业,不搀扶国内的养殖户,却大量进口美国猪肉,没有一点企业的责任感和爱国心!小编要说的是,作为企业,首先得生存,它是盈利机构 , 不是慈悲家,立在任何一个企业的角度是没有错的,作为一家大型企业,他有成千上万的员工要养活,要是企业不盈利,又让他拿什么去爱国 , 爱民呢?光嘴上说是不行的,关键时刻得有真材实料才行啊!
美国2014年受猪流行性腹泻的影响,生猪供应大幅减少 , 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涨 , 2015年 , 疫情受到控制,生猪供应恢重,而此时饲料原料的价格还一路下跌,此时双汇进口美国猪肉 , 是出于对成本的考虑 , 抓住了商机 , 试问哪一个企业在看到商机的时候,不会去考虑进口物美价廉的原料来降低成本,从而增添利润呢?从生存法则上讲,这一点企业没有错 。

其次,倘若要是这个企业被报道,为了爱国,支持国货 , 宁可不盈利,也不进口美国猪肉,大家又会怎么看?这不是傻吗?活都活不下去了,还死扛?有没有考虑过企业的员工?这一归 , 大家的舆论该变成企业对员工不尽职了!再说了,爱国的方式千千万,这样鱼死网破的爱国方式真的可取吗?企业有钱了,可以学习陈光标的方式做公益 , 还可以支援边疆和乒搂山区 , 这些公益报道,双汇还是有许多的,光用一个进口美国猪肉说他不爱国兴许还是有些勉强 。
争议焦点二:双汇以为现在的猪肉价格不合理,但许多养猪人以为亏损的时候大家都不说话 , 猪价刚刚高一些 , 大家就都开始舆论纷飞了!大家都知道约摸三年一个“猪周期”,每个周期都有相当一部分养猪人承受不了亏损而退出,这就是市场正常的波动,刚噶历的这个猪周期有点不普通 , 因为它的周期较长,亏损也约摸较之前大,能繁母猪数量和生猪存栏量都是持续30个月下降了,虽然是十几年来的历史低点 , 但是也可以看出,现在信息流通的便捷性,也让养殖户逐渐趋于理性,市场的波动加之政策的变幻,大家补栏不像早先那么盲目了,所以有了这一次较长的亏损 。
的确从2013年挺过来的养殖户很不简单,也都希翼现在持续高涨的猪价可以再长一些 , 再涨一些 , 但是许多年走过来的养殖户都理解,市场本就是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我们应该做好的就是怎么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养好猪!都说美国的猪肉便宜,养猪成本低,且不说,美国规模化的养殖厂多,机械化程度高,饲料成本也低,所以养殖成本低 。而我国 , 有我们的国情,虽然近些年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波类如温氏、雏鹰等大型的养殖企业 , 其中也不乏养殖水平可以赶超美国的,但是据小编知道,中小养殖户依然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养殖业曾解决了几千万人的就业问题,近两年已经有五百万的养殖户退出了,国家不得不面对大量养殖户退出带来的闲散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甚至是生存的问题,因为养猪曾是许多最最基层的劳动力赖以生存的基础 。
【双汇:一石激起千层浪】
猪价高与低,养殖户的进退都不是大家任何一个人说了算的 , 遵循市场规律,想主意提高现有养殖户的盈利水平,这才是我们现在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
争议焦点三:美国的猪肉安全 , 中国的猪肉不安全!首先这个争议,小编已经觉得很不合理了,无论美国和中国也没有绝对的安全和不安全,但的确美国的瘦肉精允许合理规范使用,但到了中国,为了利益,许多养殖户还是会钻法律的空子,超量使用,违规使用,所以在中国,索性只能先禁止使用 。
那为什么在中国会浮现这样的情况呢?而且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越发让人生怕呢?这不得不说到诚信问题,一个严肃而深重的话题!不光是食品格业,各行各业,中国都体现出了道德缺失、诚信缺失的病态 , 这的确是一个国家应该考虑的问题,全国人民的素质、最基本的诚信都何处去了?除了诚信问题,我国的监管问题,为什么说大型企业的食品还是比较放心的,因为企业大,监管机构随时去查,记录、信息尽整,一旦有问题 , 后果士大业无法承担的 。而一些小散户,本身文化水平低下,认识不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小编曾经问过一个养殖户,你养的猪加那么多的抗生素,你敢吃吗?他说,只要辞人敢吃,我就敢吃 。而这部分人群,往往是监管的盲区,我们不知道流入市场的每块猪肉,来自何处,安全不安全!

所以,小编以为,越来越多的散养户退出,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食品安全的需求,这并不是说散户就无路可去了,许多大型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即使是中小养殖户,只要不做违抗良心和法律的事,依然还是有路可走的!
争议焦点四:大量进口猪肉,伤害的不仅是猪农的利益,还有上游饲料企业、兽药疫苗企业,下游的食品加工企业,无一不受影响 。小编想说的是,其实这都是之前发展太快 , 导致产能过剩,而现在急需濒临去产能的问题,饲料企业数量已经从2012年的10858家到现在的6772家,到2016年预计惟独3000家;再者,即使没有猪肉的进口,饲料原料的进口依然会仍旧 , 每个企业都会为了降低成本,采购更为物美价廉的原料,有助于降低成本,但是这就是一个度的掌握,因为我国特有的国情 , 作为农业大国,各种农产品的进口都应该有一个量的规定,过量了就会影响到本地农民的利益,所以高粱、大麦、DDGS这些玉米替代品在经历一段光阴的无限制疯狂进口后也被纳入了自动进口允许管理,必须掌握进口的量才干兼顾国产,所以国家的政策方针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会浮现类如玉米大豆的问题 。
双汇的一块石头,的确引起了不小的浪花,但小编以为,国家首先应该起主导作用,掌握全局慷慨向,其次,让市场更多的起调控的作用,归归理性,归归到消费者的需求上,这就是国家向来提的供赠侧改革 。还有一点,虽然小编是媒体人士,这篇文章却不是作为双汇的说客来写的,也希翼广大媒体,尤其专业媒体,不要立在任何一方的角度来单纯评判一件事,要公正、客观、理性地对待每一件事,正确的引导广大读者 。
我们暂且不用再评价双汇的对错,作为企业和养殖户,最应该干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养好猪 , 如何生产出安全的食品,这才是对每一个中国人尽职,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尽职 。
观点:近年来,大量进口玉米、豆粕、鱼粉充斥着国内市场 , 现在猪肉也来了 , 面对如此多的进口猪肉,媒体、业内人士开始不淡定,纷纷提出要抵制进口,但却忘了反思自己,为什么国外猪价低?为什么国外饲料便宜?为什么国外食品安全?要是把这些问题归答了,并解决了 , 进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小编以为,在整个行业都存在的问题的情况下,一味斥责一个企业是不明智也是不理智的行为,养猪人要做的就是专心养殖 , 想尽主意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当养殖成本降低到比进口猪肉还低,食品安全方面再也没有威胁的时候,进口何足为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