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树种,土生土长的洞庭群体种!

喝好茶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乐趣!喝碧螺春就是如此!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那是什么样的茶树才能制作出如此好茶呢?碧螺春茶树品种?洞庭山碧螺春茶采用的是土生土长的洞庭群体种,这是最适宜制作碧螺春茶的品种 。碧螺春茶在这种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长期影响下,鲜叶叶绿素含量较高,叶质柔软,内含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等生化成分 。中国农科院研究所对其进行检测:碧螺春茶一芽二叶鲜叶成分中的氨基酸等生化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绿茶,因而制成的绿茶香鲜浓、味鲜醇、色鲜艳,被誉为茶中珍品 。?东、西山群体种(以“柳叶条”、“酱板头”、“柴茶”等小叶茶树品种为代表)适宜制作洞庭碧螺春,是洞庭碧螺春原产地主导茶树品种 。“槠叶种”、“迎霜”尚能制作洞庭碧螺春;“福云五号、六号”、“福鼎大白”等中大叶品种不太适宜制作碧螺春;“乌牛早”不能制作洞庭碧螺春,是东、西山严禁的茶树品种 。碧螺春采摘标准?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 。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 。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 。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制作工艺?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 。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 。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 。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 。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 。历时13~15分钟 。?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 。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 。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 。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炒制特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搓团提毫: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于,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 。炒干时作轻巧翻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 。最新国家标准碧螺春茶分为五级:分别为特二级、特一级、特级、一级、二级 。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 。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树种,土生土长的洞庭群体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