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亭的故事—医术精湛,悬壶济世

王乐亭名金辉 , 字乐亭 。 他1894年9月1日生于王指挥庄 。 其祖父、父亲两代均是秀才 。 乐亭到了求学年龄 , 父亲王广寿将他送到其祖父弟子乔六先生那里读私塾 。 十岁上 , 他又转到乔书阁先生门下学习 。 乔书阁曾在北京某大学教过中文 , 学识渊博 , 十岁的乐亭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 还练成了一手好字 。
 
乔书阁的祖父做清代典狱官时 , 曾从一犯人手中得到一祖传的金针秘诀 , 专治淋巴结核 。 可此秘诀在乔家白白传了三代 , 却无实践 。 一日 , 乔家一位在北京做首饰的亲戚来访 , 因此人患颈淋巴结核 , 面黄肌瘦 , 十分痛苦 。 乔书阁心中一动 , 要该亲戚从北京打来六寸银针一对 , 然后将祖传口诀传给了自己喜爱的聪慧弟子王乐亭 , 要他给病人行针 。 王乐亭按着老师口授 , 大胆而又细心地在患者身上行起针来 。 谁知年少的乐亭这生平第一次行针不但没出意外 , 反而真给病人解除了病痛 。 那患者为感谢乔书阁师徒 , 就将银针送与他们 。 从那开始 , 王乐亭踏上了针灸治病的道路 。
 
到了15、6岁上 , 王乐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专治瘰疬病(即淋巴结)的针灸医生 。 他深研病理 , 总结经验 , 医术越来越高明 , 并分文不取 , 以给人解除瘰疬病痛为最大乐趣 。 到了17岁上 , 父亲为其完了婚 , 妻子是扁城人侯氏 。 此时因家境越来越拮据 , 经人介绍乐亭到北京一家纸店学徒 。 在京城 , 他仍然金针不离手 , 每每为城内瘰疬患者治疗 。
 
五年后 , 即1917年底 , 王乐亭离开南纸店到一家律师事务所任书记 。 在此 , 他除去做好文书工作及业余看病外 , 还研读书籍 。 不久 , 他考上了中国大学 , 两年的大学生活结束后 , 他又立志从医 , 前去拜北京一位名医陈肃卿为师 。 陈家从父辈起就针灸技艺高强 , 誉满北京城内 。 从此乐亭在名医指导下 , 开始了正规的学医生涯 。 每天他跟陈医师边学医理边实践 , 一直忙到深夜 。 老师休息了 , 乐亭还要在灯下将一天的收获记录整理下来 。 王乐亭从陈医师那里不但学到了很深的医术 , 还学到热情体贴病人的医疗作风及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的医德 。


1929年 , 医业有成的王乐亭正式考取了针灸医师的执照 。 当时的主考官是北京有名的针灸医师孙祥麟 。 孙医师见了王乐亭娴熟的针法 , 精深的见解 , 谦和的谈吐 , 十分赞赏 。 因此王乐亭也很快拿到独立开业的许可证 。 事后王乐亭去拜访孙医师 , 正遇他为人行医 , 用的全是金针 。 这对王乐亭启发极大 , 因为古医书早有记载 , “以金造针更佳” 。 回来后 , 他立即到金店打造了一套金针 , 开始用金针为人行医 。

王乐亭的故事—医术精湛,悬壶济世

文章插图

为了使医术精益求精 , 他钻研了治疗各种疾病的针灸技艺 , 又不懈地研读了许多医学书籍 。 诸如《黄帝内经》、《难经》、《针灸大成》、《千金方》、《医宗金鉴》、《东医宝鉴》、《经脉图考》、《十四经发挥》等书 。 他都一一精读 , 博取众家之长 ,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术 , 逐渐获得了“金针王”的美誉 。
 
1930年 , 王乐亭曾工作过的律师所律师早逝 , 其夫人吴氏精神受到极大打击 。 为此 , 王乐亭常去安慰照顾 。 后来在朋友们的搓合下 , 王乐亭接纳了孤寡的吴氏与其结了婚 。 吴氏通情达理 , 待人热情 , 和在家乡的侯氏关系一直相处得很好 。
 
从1930年至1952年 , 王乐亭一直在宣武门外校场大六条私人开业行医 。 他名声极大 , 求医者总是络绎不绝 。 其间 , 他还先后收下了十几个弟子 , 有的也成为医学界的名人 。 1953年 , 王乐亭被聘请到北京中医学会 , 从此结束了私人行医 。 这时 , “金针大王”的名声已传得很广 , 社会上有许多他用金针使病者起死回生的传说 。 1953年3月 , 斯大林病重时 , 苏联红十字会拍来急电给苏驻华大使馆 , 请中国的金针大王王乐亭赴苏为斯大林治病 。 可就在王乐亭赴苏乘坐的飞机起飞前两小时 , 传来了斯大林逝世的消息 。 这时期 , 由于王乐亭医术在国际上的声誉越来越高 , 曾被英国皇家医学会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 并被吸收为英国皇家图书学会会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