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支气管扩张
文章插图
文章目录 中医如何治支气管扩张1、中医如何治疗支气管扩张1.1、滋阴降火止血汤
仙鹤草15克、牡丹皮6克、生地15克、阿胶10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泽泻10克、黄芩炭6克、山茱萸10克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
功效滋阴降火,潜阳止血 。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咳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
1.2、清化止血汤
桑白皮10克、象贝母10克、光杏仁10克、竹沥10克、半夏10克、紫菀10克、阿胶10克、黄芩12克、全瓜蒌12克、仙鹤草15克、栀子10克,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敛血 。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咳嗽气急,痰多,质粘厚或稠黄或有腥味,咯血,口干而粘舌苔黄腻,脉滑数 。
1.3、清肝泻肺止血汤
牡丹皮8克、郁金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紫菀10克、仙鹤草15克、钟乳石3克、小蓟12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
功效清肝泻火,止血镇咳 。
主治支气管扩张咯血 。咳嗽气逆,咯血鲜红,肋痛善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
2、支气管扩张如何治疗2.1、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引流:患肺位置抬高,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使痰液流入大支气管和气管,经咳嗽而排出 。如病变在下叶,患者俯卧,前胸靠近床沿,两手撑地,头向下进行深呼吸和咳痰 。可同时拍背以提高引流效果 。
支气管扩张药:适当给予支气管扩张药解除气道痉挛有利于痰液排出,如口服氨茶碱、激动药;亦可吸入β2受体激动药 。
2.2、积极控制感染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感染细菌的种类以及对肺组织和气道分泌物的穿透力而定 。病情较轻者以口服为主,较重者采用静脉用药 。
2.3、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肺是根治支气管扩张的唯一方法 。具体手术指征要依据胸片情况及肺功能检查结果而定 。适应证为反复呼吸道急性感染和大咯血,病变范围小于二叶肺,药物不易控制,年龄40岁以下,全身状况好,可根据病变范围做肺叶切除术 。
3、支气管扩张吃什么好3.1、燕窝
具有养肺阴、润肺燥之功效 。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阴虚燥咳咯血者最为适宜食用 。或煮粥,或烧汤,或加冰糖蒸食均可 。
3.2、冬瓜子
具有镇咳、祛痰之功效,支气管扩张之人痰热咳嗽者适宜用冬瓜子仁15克,加冰糖适量捣烂研细,每日2次,开水冲服 。
3.3、荷叶
具有止咳血之功效,适宜支气管扩张之人咳嗽咯血者煎水代茶饮,或用干荷叶研为末,每日3次,每次5~6克,米汤送服 。
3.4、山药
具有补肺润肺、化痰之功效,可作为支气管扩张患者常食蔬菜,煨汤做菜均宜 。
支气管扩张有什么症状1、燥热伤肺症状
咳嗽吐痰,痰中带血或咯血,喉痒咽痛,口干鼻燥,或有身热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
证候分析:感受风热燥邪,损伤于肺,使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故咳嗽喉痒,痰中带血;燥热伤津,故口干鼻燥;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感受风热燥邪,燥热伤津之象 。
2、肝火犯肺症状
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咳吐纯血,血色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
证候分析:肝火上逆犯肺,使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故咳嗽咯血;肝之络布于胁肋,肝火偏亢,脉络壅滞,故胸胁胀痛;肝火上炎,故口苦,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火偏亢之象 。
3、痰热壅肺症状
咳嗽,咯痰黄稠,或痰中带血,口苦口干,胸胁隐痛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证候分析:邪热壅肺,灼津成疾,肺之肃降无权,故咳嗽,咯痰黄稠;肺络受损,则痰中带血;痰热郁蒸,故口苦口干;痰热壅肺,肺络不和,故胸胁隐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壅肺之象 。
支气管扩张要注意什么1、饮食以平性为主
支气管扩张病人多属心脾肺阳气不足,水湿运化不利,造成痰浊内阻 。所以,既不能吃辛辣食品,以防炼液为痰,使气道炎症加重,影响气道的通畅;
2、戒除烟酒
香烟在燃烧后产生的有害物质吸入人体后,可直接刺激气道,引起呼吸道炎症及痉挛,加重通气阻碍 。酒能扩张外周血管,并能增快心跳,加大耗氧量,加重肺的供氧负担,所以,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应坚决戒除烟酒 。
3、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因为辛辣刺激性可能刺激呼吸道,使病情加重,所以应该避免,如如辣椒、胡椒、蒜、葱、韭菜、生姜等辛辣之品 。另外,患者也要注意的是,菜肴调味不宜过咸、过酸 。
【中医如何治疗支气管扩张】
推荐阅读
- 外阴瘙痒偏方治疗方法 6种偏方彻底根治外阴瘙痒
-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说谎 孩子说谎应该如何看待
- 怎样做酥脆的红薯好吃 如何做酥脆的红薯好吃
- 如何让孩子不说谎 怎样让孩子不说谎
- 油炸粉肠怎样做最好吃 油炸粉肠如何做最好吃
- 怎样做油条炸得酥脆好吃 如何做油条炸得酥脆好吃
- 女白领如何远离宫寒保暖和适当运动
- 白领应该如何面对压力
- 溶栓工作如何开展,溶栓治疗应如何实施?
- 心梗静脉溶栓后死亡,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