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应该怎么过


重阳节应该怎么过

文章插图
文章目录
一、重阳节应该怎么过
1. 重阳节应该怎么过之赏菊
2. 重阳节应该怎么过之佩茱萸
3. 重阳节应该怎么过之吃重阳糕
4. 重阳节应该怎么过之登高望远
5. 重阳节应该怎么过之饮食菊花
二、重阳节的来历
三、重阳节养生保健的要点
重阳节应该怎么过1、重阳节应该怎么过之赏菊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所以在重阳节这天也有赏菊的风俗 。这个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
2、重阳节应该怎么过之佩茱萸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
3、重阳节应该怎么过之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 。制作较为随意、简易 。重阳节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 。
4、重阳节应该怎么过之登高望远 登高是重阳节最古老的习俗,又称“登高节” 。古人登高之原始目的是避祸消灾,逢凶化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极为受人崇拜的神秘数字 。
而在现代,与亲朋好友扑向大自然怀抱,登高望远,放飞心灵,解放感自由感油然而生,情绪愉悦,一扫悲秋阴霾 。登高又是很好的有氧运动,醒脑益智,养心健肺,畅通血脉,强筋壮骨,对防治心脑血管病、肥胖症、糖尿病、便秘、骨质疏松等病大有益处 。
5、重阳节应该怎么过之饮食菊花重阳节有赏菊、咏菊、食菊的风俗 。屈原在《离骚》中吟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九章》中的“播江离与滋菊兮,原春日以为糗芳 。”是指将菊花与谷物相掺和制成食品 。魏晋时代的文人名士将菊花奉为“仙品”,普遍相信服食菊花可使人长生不老 。晋人傅玄称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 。”晋代医家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说:“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 。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时间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
重阳节养生保健的要点1、饮食清淡,预防秋燥: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 。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 。应对秋燥,可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润燥,比如用石斛煲汤 。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
2、早睡早起,适当午睡:黄帝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也就是说,秋季养生应早卧早起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如果秋季适当早起,便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
除了提高夜间睡眠质量外,还要有适当的午睡来补充 。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 。
【重阳节应该怎么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