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齐武帝萧赜看“以茶倡俭”

《茶经》开篇就说了“茶之为饮 , 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在《七之事》中也说了很多以茶倡俭的例子 。可以说 , 在陆羽的观念里 , “俭”是最重要的茶文化思想 。但是 , 到底什么是“俭” , 如何去实践以茶倡“俭”却不但没有说清楚 , 还相当矛盾 。
我们在之前说过的晏子、陆纳、桓温等等都是以茶践行“俭”的代表 , 这一回 , 我们要说的南齐世祖武皇帝萧赜也是一个典型的打上茶叶标记的“俭”人 。但是这些人的“俭”却又是各不相同的 。
我们中国人喜欢把事物都分成大小两类 , 比如大人和小人 , 大智慧和小聪明 , 大仁大义和小恩小惠 ,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非常有意思的是 , 分辨“大”和“小”的方法却是 , 越靠近标准答案的那一种越是“小” , 而越是“不像样”的那一类反倒越是“大” , 所以 , 老子要说“大智若愚”、“大直若屈 , 大巧若拙 , 大辩若讷”、“大白若辱 , 大方无隅 , 大器晚成 , 大音希声 , 大象无形”……
【从南齐武帝萧赜看“以茶倡俭”】不仅老子是这样认为的 , 孔子也是这样认为的 。孔子的思想中最核心的就是“仁” , 这个“仁” , 在孔子的眼里也是有“大仁”和“小仁”之分的 。有一次子贡问他:“管仲的所作所为应该不算是仁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 , 管仲没有为此杀身成仁殉节而死 , 反倒是做了齐桓公的相国辅佐起自己主子的敌人来 。”孔子就说:“管仲辅佐齐桓公 , 称霸诸侯 , 使得天下得以匡正 , 民众至今仍因此受其恩惠 。若不是管仲我们可能至今都是披头散发衣襟左开 , 像其他落后民族一样仍未开化 。管仲之仁岂是匹夫匹妇之仁可以比拟的!”若是以匹夫匹妇的“小仁”去考察管仲的话 , 他非但不能及格 , 简直就是无耻小人了 。他和鲍叔牙做生意 , 赚了钱 , 他要多分;他给鲍叔牙出主意帮忙 , 却是越帮越忙;一起去打仗 , 却总是率先逃跑……但是这些却又都不足以说明他不仁 , 《史记》中有一段管仲自述的话 , 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大仁”和“小仁”的不同来:“吾始困时 , 尝与鲍叔贾 , 分财利多自与 , 鲍叔不以我为贪 , 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鲍叔不以我为愚 , 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 , 鲍叔不以我怯 , 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 , 召忽死之 , 吾幽囚受辱 ,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茶经》引了《南齐书·武帝本纪》上世祖武皇帝的《遗诏》:“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祭 , 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类似的节俭、恤民的例子在《武帝本纪》上还有很多 。以老百姓最直观的眼光去看 , 这样的皇帝 , 没有理由不是好皇帝 , 因此 , 《南齐书·良政传》上说 , 在萧赜当政的“永明之世十许年中 , 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 , 都邑之盛 , 士女富逸 , 歌声舞节 , 袨服华妆 , 桃花绿水之间 , 秋月春风之下 , 盖以百数 。”这样的话也许并不全假 , 但是真实的成分却又注定高不了多少 , 因为《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正是萧赜的亲侄子 , 按照现在的说法 , 他和萧赜是利益相关人 , 如果是涉及法律诉讼的话 , 他都是要回避的 , 拿他对萧赜的评语来说事 , 当然是不能服众的 , 况且 , 即便萧赜的俭朴都是事实 , 这些做法能够取得的实际意义也并不大 。同样是在他侄子写的史书里 , 还有一封永明七年的诏书 , 上面写道:“晚俗浮丽 , 历兹永久 , 每思惩革 , 而民未知禁 。乃闻同牢之费 , 华泰尤甚;膳羞方丈 , 有过王侯 。富者扇其骄风 , 贫者耻躬不逮 。或以供帐未具 , 动致推迁 , 年不再来 , 盛时忽往 。宜为节文 , 颁之士庶 。并可拟则公朝 , 方樏供设 , 合卺之礼无亏 , 宁俭之义斯在 。如故有违 , 绳之以法 。”这么来看 , 萧赜的种种作秀行为并没有在真正应该从俭的士大夫富贵阶层中产生多大的影响 , 他们还是一样过着奢侈的腐朽生活 , 只不过很多时候改成偷偷地进行了 。而对于大多数贫穷的老百姓则更是没有意义 , 对他们来说 , 即使你不让他节俭他都会节俭的 , 他若不节俭谁来给他生活?
同样是说萧赜这个人 , 在他的敌人的史书里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魏书·宋弁传》上记载:“高祖曾论江左事 , 因问弁曰:‘卿比南行 , 入其隅隩 , 彼政道云何?兴亡之数 , 可得知不?’弁对曰:‘萧氏父子 , 无大功于天下 , 既以逆取 , 不能顺守 。德政不理 , 徭役滋剧;内无股肱之助 , 外有怨叛之民 。以臣观之 , 必不能贻厥孙谋 , 保有南海 。若物惮其威 , 身免为幸 。’”
宋弁是敌方大臣 , 对萧赜的评价 , 同样不免偏颇 , 但是很大程度上却也说到了点子上 。萧赜身为皇帝 , 却并无皇帝应有的度量 。在做太子时 , 因为行事专断 , 荀伯玉曾向高帝举报过他 , 高帝杀了他的亲信张景真 , 差点也将他的太子给废掉 , 等到他一继了位就毫不留情地杀了散骑常侍荀伯玉 。曾屡破魏兵的武兵尚书垣崇祖因为与荀伯玉交往甚厚 , 被他诛杀 。而最受他宠信的则是《佞臣传》中的人物茹法亮和吕文显 。萧赜还没死 , 皇族的斗争就开始了 , 整个南齐的历史也不过写了短短的24年就草草收笔了 。
话说到这里 , 按照老子和孔子的理论 , 我们不难认定 , 萧赜以茶倡导的“俭”不过是匹夫匹妇之俭 , 远远够不上“大俭”的要求 。真正的“大俭”当是“得意忘形”的俭 , 而他的俭却是“得形忘意”的俭 。在他这个位置上 , 理应做好这个位置上应该做的事情 , 整天就像蹩脚电视剧里好皇帝的微服私访、处理案件一样抓形式上的俭朴 , 越是做得多就离“大俭”越远了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