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独特的饮茶习俗

你喝过侗家的油茶吗?倘若你有机会到侗家山寨,热情、好客的侗家人,就会给你捧出一碗热呼呼的、香喷喷的油茶 。
侗家的油茶是用糯米、茶油、茶叶、食盐作原料,经过精心制作而成的 。它具有香、酥、甜等特点,能提神醒脑,帮助消化,是侗族人民喜爱的食品 。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蒸熟、凉干、搓散,放进滚开的油锅(茶油、菜油均可)里作酥,然后舀放到土罐里装起来 。吃时,还要做好油茶汤,即把油煎开,放进一把茶叶,再加一定数量的冷水,便成油茶汤,就成了侗家的油茶 。
油茶的吃法,一般分为两种:平时早餐和响午吃的油茶,比较简单,盛上大半碗冷饭,放一把糯米花,泡上滚烫的油茶汤,全家大小围桌而吃;比较讲究的吃法是先将糯米用碓舂烂,过筛,加上稻草灰拌水做成汤圆,再放进油茶汤了煮熟,舀到碗里吃,谓之“粑粑油茶”,多在民族节日,或有远方来客时,才做来吃 。
侗家人爱吃油茶由来久,成了他们的传统习惯 。有的地区,侗家人一日两餐油茶,天天不断 。
山区人民是好客的 。客来了,首先递给小茶罐,再从竹篓里抓来茶叶,当茶罐烤烫,将茶放入,慢慢地边抖边炒,再把预先烧开的水倒入罐里,“滋”的一声,一股芳香的茶香味扑鼻而来……山区人民生活中离不开茶 。一次,我在观风海一个铁工房里,遇见几个老铁匠,他们将茶叶嚼碎了吞下肚去 。怪了,茶是喝的,怎能“吃”了?老铁匠向我解释:要是不“吃”茶,大便就硬结,象羊屎疙瘩那样,要用手指一点一点的抠,才痾得出来 。我原不信这样的怪事,后来问了许多老茶客,也就慢慢的同意了他们的说法 。我孩子的外公,已经七十高龄了,还在给生产队放牲口 。他说:“只要每天喝三开酽茶,精神就来了,赶牲口有劲了,咋样大的坡坎也不怕了;不喝它,就头闷腰酸,连眼也睁不开--莫说放牲口,就是走路也是偏偏倒倒的!”为此,每逢去看望老人,我只要带上三两斤茶,就会被视为珍品 。
侗家所采的茶,有栽培的家茶,也有坡上自生的野茶,品种繁多 。如粗茶、细茶、大叶红果茶、节骨茶、刺茶、苦茶、甜茶、八担紫叶茶等等 。
采摘来的茶叶,先用滚水略烫一下,使其柔软,然后把它塞入蒸糯米饮用的木甑内,用手压紧,约一寸厚时就隔着一层丝瓜布,再继续塞入 。茶叶经过蒸煮,自然粘合 。取出晒干或晾干,象盘子一样的茶饼,就成了侗家常年储备的“煮油茶”佐料了 。
煮油茶是由家中主妇操作 。四角火灶上,架着一口铁锅,待锅里的茶叶滚熟,将晒干的糯米饭粒(有的地方叫阴米)放入锅内,立即膨胀如金珠 。米花炸好,又炸黄豆或花生,然后往锅内放入一把籼米,炸焦时,从茶饼上撕下茶叶一起炒拌;片刻,闻到香味,立即冲入冷水 。等锅中水滚开一阵,再用竹篾漏勺过滤,味浓的油茶即成 。
煨罐茶的方式比较讲究而独特,煨茶的器皿是当地生产的土陶罐 。煨茶时,先将罐斟满清水,然后把茶罐靠近燃着的柴火边,待清水煮沸后,将茶叶放入煨罐内至重新开沸即可,等到茶叶沉底之后倒入盅中享用 。煨罐煨的茶,色泽深黄,可口清香,回味甘甜 。喝下之后不仅使人清除疲劳振奋精神,心情舒畅,而且还能治病 。如果你患伤风感冒,可把小块生姜去皮洗净压碎放在罐内与茶叶一起煨,睡觉之前喝一杯,第二天就会有好转 。这个方法早已成为土家族治疗伤风感冒的特效良药,当地人就把这种茶叫做“姜茶” 。如在刚从罐内倒出的热茶中掺入两小匙蜂蜜,还能润肺止咳,对上了年纪的老人尤为见效 。长期以来,煨罐茶成了土家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必需品 。
黔西南擂茶面:晴隆、普安一带在元宵、端午、七月半,家家户户均不可少,以晴隆碧痕区和普安地瓜区、青山区山寨最盛 。先将糯米粉作成丸子,然后将茶叶、阴包谷(包谷煮熟后阴干),苏子或黄豆擂成粉末,用水稠成糊状,放入沸水中煮羹,根据各自的嗜好,另加食糖,或油盐,再放入糯米丸子,煮熟后一并食用 。
威宁“罐罐茶”遐迩闻名,威宁“炉山香炉茶”可以与全国名茶媲美 。
用威宁特制的一种沙罐,置炉山茶于其中,炒茶(待有微烟),盛水熬之,即成“罐罐茶” 。威宁人几乎每家均有此罐,有的甚至有几只哩 。客人到了山区农家,一罐一把茶,请君自行方便 。威宁人喜欢吃牛羊肉,那油腻之物进了肚,不喝几杯酽茶怎么行呢?
这是谁想出这除去油腻的办法呢?传说,清雍正年间,回族武将哈元生带领回兵由陕西、甘肃经四川进入威宁 。回族同胞的主菜是牛羊肉,食后甚觉口干舌燥 。哈元生的府邸把熬茶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几经品尝,传之至今 。
威宁原不产茶,追溯到明代初,是威宁驿道的开筑,奢香夫人把中原茶种传来 。据《水西文史》载,奢香子阿溪陇弟《太学归》:“草海名洋坡星走,湄山香茶载月”,这“湄山”要不指威宁,就指湄潭 。不管怎样,茶叶的种植已经从中原传入 。
【贵州省独特的饮茶习俗】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