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出伏啦~ 夏秋之交有什么养生之道?

三伏天是出小暑与立秋之间 , 是一年中气温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伏即为潜伏的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指“、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所谓的“伏天” , 就是指农历“三伏天” , 即一年当热的一段时间 。

因 , 时节要记得 , 通风开窗 , 注意保暖 , 不贪凉 。夜晚入睡时 , 一定要盖上被子、毛巾被之类的被褥抵御夜凉侵袭 。也要格外注意卫生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切忌暴饮暴食 。
“出伏”之后 , 开始真正意义上向过度 , 逐渐干燥 , 这个时候饮食上要润一点 , 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 避免燥邪伤害 。
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 , 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
出伏以后人容易感到疲乏 , 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 。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时期 , 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 , 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 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 , 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 ,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 , “秋乏”更容易出现 。
要减缓“秋乏” , 睡眠尤其要充足 , 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 。另外 , 还要加强锻炼 , 如早晚、打拳、做操、爬山等 。
出伏以后 , 温度会逐渐降下来 , 虽然不明显 , 30℃上下 , 是却给了霉菌适宜的繁殖温度 , 而且出伏以后的雨水会逐渐增多 , 只要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 , 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霉菌活力很强 , 一般温度在25℃—30℃、湿度在80%以上 , 并有充足的氧气 , 便会生长繁殖 。
出伏以后如果不在的时候要注意通风勤一点 , 换秋装的朋友 , 应把衣物箱中取出 , 挂在通风干燥的 。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 , 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 。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 , 以保证良好的通风 。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
中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 , 虚症病人用补药 , 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 , 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 否则适得其反 , 会伤害身体 。保健虽然不像治病样严格区别 , 但根据体质可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 。偏寒者寒喜热 , 手足不温 , 口淡涎多 , 大便溏 , 小便清长 , 舌质淡脉沉细 。偏热者 , 则手足心热 , 口干 , 口苦 , 口臭 , 大便干结 , 小便短赤 , 舌质红 , 脉 。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 , 容易“火上加油” 。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认为“多吃补药 , 有病治病 , 无病强身”是不学的 。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 , 可引起腹胀 , 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 , 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
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 , 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 , 而且味美可口 。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 , 若久服多服 , 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 , 常常不堪重负 , 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 , 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 , 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 , 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 。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 ,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
药补不如食补 , 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 。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药物 。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 , 顺气宽胸 , 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 。日常食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
【【提醒】出伏啦~ 夏秋之交有什么养生之道?】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