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秋季养生

正值凉凉秋日,我们该如何养身呢?
这个秋天你该如何“养身”
时令已过立秋 。接下来,早晚的暑气逐渐消退,我们该把这个秋天如何“养身”摆上议事日程了 。秋后养生,民间有诸多说法,又是进补又是“秋冻”,如果不注意科学性,在“养身”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伤身”!为此,采访人员邀请中医养生专家为您解读秋后科学养生大法 。
常见“养身”手段一:秋天进补
俗话说“入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过,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易倦怠、乏力、发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显得十分必要 。
邵逸夫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方青介绍,秋季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此时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在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更宜在秋天打好保健基础,以增强体内应变能力,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 。
“这个季节,也是胃口大开的季节,此时通过食补可使人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和推迟衰老的目的 。”为此,方医生提出以下建议:
秋凉进补宜先调理脾胃,并以滋阴润肺为上策 。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 。否则,营养物质不但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 。如鱼、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等 。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 。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另外,随着秋季气候一天比一天凉爽,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干燥,对肺的侵害也日趋严重 。所以要以滋阴润肺为上 。”方青说 。
常见“养身”手段二: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 。“天气渐凉,这时应加强防寒锻炼,不仅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还能激发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吴晓虹副主任医师介绍,这当中最常见的为呼吸道疾病 。此外,冬天往往诱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风湿病等,秋天进行秋冻锻炼,能提高抗病能力,对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
“尽管有诸多好处,但秋冻应该有很多注意事项 。”吴晓虹建议:
“秋冻”应看“天时”,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即“冻一冻”是可以的 。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还一味追求“秋冻”而不及时增衣保暖,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招灾惹病,感冒和某些呼吸道疾病就会“不请自来” 。
“秋冻”应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条件即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可急于求成 。“同时,要把握好‘秋冻’的度 。”吴晓虹认为,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如耐寒锻炼,增强身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 。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无论何种活动,都应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
常见“养身”手段三:心身兼养
“心身兼养乃秋后养生的最高境界 。”方青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总结道,“主要包含精神调养、起居调养和运动调养几种 。”
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
起居调养是指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立秋仍是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身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一般以清晨5点30分或6点起床为宜,选个清幽之处,或江河湖畔,或林荫道,进行锻炼,有益于身心健康 。
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方青给读者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 。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意送至丹田 。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 。如此反复30次 。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

本人摘录:
《黄帝内经》秋季养生法则

《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
白话解:秋季的7、8和9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时令,自然景象因—竺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 。此时天气劲急,地气清明 。为适应这一时令,人应龀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为宜,以保持神志的安定宁静,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 。收敛自己的心绪,控制自己的感情,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 。不使神志外驰,以保持肺气的平和匀整,这便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秋气收敛,便会伤及肺脏,到冬天使阳气当藏而不能藏,便会发生阳虚腹泻之症 。
不忙添衣
秋季,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天气渐趋凉爽 。“秋宜凉”,“未寒不忙添衣”,避免衣多汗出,津伤气泄,才符合阴精内收、阳气内敛的秋季养生之道 。“春捂秋冻”可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御寒能力 。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白露过后,天气渐凉,应随气候变化适当增衣 。民谚:“白露身不露 。”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 。秋季早晚凉,午问热,大汗之后忌脱衣裸体,应及时换衣,避免遭受风寒邪气而发病 。秋季远足,应多带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薄毛衣等,以备增减 。
清润养阴忌苦
金秋肺气旺,味属金,食辛金旺 。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故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 。如食木瓜、梅子、山楂等,以养肝气 。油炸煎烤、辛辣香燥、肥甘厚味的食品,多吃易内火亢盛,伤津劫阴 。脾胃属土,土生金,甘味养脾,脾旺则肺气充 。秋天干燥,宜多食梨、芹菜、萝卜、蜂蜜等含水较多的甘淡滋润食物可养脾利肺、生津润燥,防治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毛发枯槁等秋燥津亏病症 。肺病禁苦,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苦性燥,易伤津耗气 。
小劳小动
秋风习习,气候凉爽,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散步、长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进行户外运动 。户外锻炼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除秋愁 。
秋季锻炼或劳动,应遵守“秋季养收”的养生原则,即保证阴精内蓄,不随阳气外耗 。情绪宜安宁清静,收敛神气,动作宜平缓温和,勿汗出淋漓,周身微热,汗出即止 。
“津常咽,齿常叩”是长寿皇帝乾隆的养生秘诀 。“漱津咽唾,可以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 。”日本西冈教授发现,唾液含免疫球蛋白,能抵御病菌侵袭,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奇妙作用,是天然防癌剂 。细嚼慢咽,唾液增多,胃肠病显著减少,并有助于延缓衰老 。
防泄润养
秋季干燥,易伤津耗液,常见咽干口燥、皮肤皲裂、大便秘结、鼻出血等“秋燥病症” 。应多吃梨、甘蔗、芦根、萝卜、西红柿、香蕉、猕猴桃等新鲜水果蔬菜,可润燥生津,利咽通便 。秋季寒热更迭,慢性咳嗽、哮喘、鼻炎的患者容易发病,另外也是菌痢、食物中毒、伤寒、霍乱以及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等多种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多事之秋更需小心谨慎 。,
为冬令进补,仲秋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 。打“底补”是为了健脾和胃,促进消化 。可请中医师配制打“底补”的开路药,或服健脾助运的中成药,也可取芡实、薏米仁、红枣、莲子煮汤服食 。

登高,郊游都很好,平时可以喝些菊花水,弄点百合吃!

霸王花煲猪肺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民间秋日时常饮的汤水,其气味淳和清润可口,且润肺益气,止咳除痰 。再配以清热的鲜茅根和止嗽的南杏、北杏,则更具清热润肺、祛痰理气的功效,更为今日天气的家庭靓汤了 。鲜茅根即新鲜的白茅根,亦是广州人熟悉的煲汤药性之物,如茅根竹蔗水、红萝卜茅根汤等 。它性寒味甘,入肺、膀胱、胃经,有消热凉血、利尿消肿之功,常用于阳虚水肿、温热消滞、小便不利 。
材料:鲜茅根80克、霸王花50克、南杏20克、北杏15克、猪肺1个、生姜3片 。
烹制:各配料洗净,浸泡;猪肺从其喉部灌入清水,用手挤出,反复多次,再擦冲干净,切为块状 。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猪肺、霸王花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

没事少吃药,象S B,出去练练,少穿点衣服,适应冬天的温度抖降【黄帝内经秋季养生】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