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滚脚和足底按摩类似

常看电视电影,会注意到有“滚脚”的场景,那么什么是滚脚呢,中医专家介绍说其实就是中医平时的足底按摩之类的,是一个意思 。
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曾红极一时 。其中“点灯捶脚”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四姨太忆莲新婚之夜前长坐床边,丫环雁儿手捧黑乎乎的药水盆,冯二妈手举两把带响儿的镂花小铜锤,跪在床边为她捶打脚底 。那哗啦、哗啦的捶脚声紧随着虚张声势的点灯仪式贯穿剧情始末,透着诡异与神秘 。
无独有偶,2003年,李保田主演的电视剧《神医喜来乐》27集里,也有一段以洗衣板加中草药搓脚底治疗众老臣腿脚不利索的情节 。这些捶搓脚底的影视情节从何而来?古人用什么器具、怎样做足底养生?
明代出现的“滚脚凳”为一种医疗用具
【电影中滚脚和足底按摩类似】在首都博物馆五楼“老北京民俗展”里,有个场景吸引了我的注意:洞房拔步床边,下置一乌木滚脚凳,就是古代足底保健的代表性器具 。
滚脚凳属脚踏的一种特殊类型 。所谓脚踏,又称“脚蹬子”、“脚床”或“踏床”,即搁置或固定在椅或床前用来搭脚的木棂或杌凳,作用是增加坐姿的舒适度和稳定性,使高矮不同的人坐下后都能俩脚掌全着地,保持坐位平衡 。在脚踏面上安装滚轴以利于坐者搓滚活动,就成了“滚凳”或“滚脚凳”,最早出现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 。滚脚凳有竹制也有木质,滚轴光滑、中间略粗且稍高出面板,最少一对,最多三对 。
现存美国明那波里斯博物馆的明代黄花梨木滚凳和故宫博物院里的明代乌木滚凳,说明它在当年已普遍使用 。滚脚凳中的滚轴悬空装置,活动时很省劲儿;搓滚时双足同时前后活动,更符合*正常腾挪步态,对老年多病、行动不便者颇为适宜,故它非普通家具而应视为一种医疗用具 。
涌泉穴对肾经的保养很重要
搓滚脚凳能养生,首先是它对涌泉穴的刺激作用 。“涌泉”在脚掌前1/3、第二、三跖骨间,屈足卷趾脚底凹陷处即得,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又叫“地冲”,意思是说:肾中精气如泉水,由此源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精气从此生发,但寒湿也由此潜入 。古人多穿草鞋或布底、毡底鞋,所谓“湿由脚下起,寒从脚底生” 。肾是先天之本,所以对涌泉穴的保养就比其他经脉井穴的保养更重要 。
滚脚凳发明前,养生术中有以手擦涌泉穴法,即用一手固定脚趾,另一手掌根大小鱼际紧贴足心,快速用力擦至足心发热为止,脚趾再稍加活动,两足可交替进行 。明清医家或将手擦涌泉列为“却病八则”之首,认为它有“除湿气,固真元”功效(明·冷谦《修龄要旨》),或编入十二段锦中(清·尤乘《寿世青编》),认为常习不辍可保晚年步履轻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