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茶史

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时就已有种茶喝茶的记载,如周必大(1126-1204)的《次王少府送蕉坑茶韵》、王伟的《清州十咏》、李纶的《临漳志》等 。在云霄盘陀岭上(旧称黑龟岭)至今遗有三株宋时古茶树,当地大众称之“宋茶”,相传为岭上二个和尚所种 。
入明朝来,就有比较高的茶叶制造技能,所以明末阮文锡的《安溪茶歌》中有“迩来武夷漳人制”的说法 。出产的茶叶不只民间自饮,并且被列入贡品,正德间年贡“叶茶378斤,芽茶500斤”,嘉精间年贡“叶茶400斤,芽茶511斤” 。(万历《漳州府志》卷五)在《长泰县志》、《南靖县志》、《龙溪县志》等也均有进贡茶叶的记载 。可见其时的茶叶已颇有名望,因此推进茶叶栽培,明太常寺卿陈天定游平缓大峰山佛补祖岩诗句:“寺古多荒瓦,僧贫只荐茶”和天启进士沈起津游诏安九侯山诗句“香炉烟透云根里,雾锁茶园望海台” 。不只阐明内山峰产茶,沿海地区也栽培成片茶园 。时茶叶交易也渐兴隆,漳州商人往复于武夷山、安溪重金购茶 。据《海澄县志》,明中叶就有茶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记载 。
清代以来,漳州人不只制茶技能精深,并且品茗之风日甚,其烹泡方法--时间茶艺闻名遐迩 。清三十一年(1766年),永安知县彭光斗路过漳州时,就亲自享用了漳州的时间茶 。他说:“罢后去省,道过龙溪,邂逅竹园中,遇一野叟,延入旁室 。地炉活火,烹沁透心脾 。叩之乃真武夷也 。客闽三载,只领会一次,殊愧此叟也,”(彭光斗《闽琐记)》,时至今日,乌龙茶时间茶还在粤东及漳州诏安、云霄沿海各县广为盛行 。
清末,漳州茶叶声誉鹊起,交易居全省之冠 。光绪年间,漳州市里有声称“百年老铺”的奇苑、瑞苑等茶庄,他们不只在漳州开业,并且在厦门建立分庄,茶叶出口东南亚等国,年销量据其时记载:光绪二十年前约360担,光绪二十年约1200担,光绪末年约1800担,民初至抗日前夕为2000~6000担 。
解放后,漳州茶业在党和政府的注重下有了很大的开展,如今漳州已成为闽南乌龙茶出口的重要基地,必将为国家作出越来越多的奉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