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推拿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作用效果

中医按摩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开始了推拿的医疗活动 。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实践,古中医了解了按摩能带给人们的作用 。按摩师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这种功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改变系统机能,达到治疗效果 。
“治病必求其本”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也是推拿治病的根本原则 。求本,是指治病要了解疾病的本质,了解疾病的主要矛盾 。就推拿临床具体而言,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本;病变部位和症状表现部位,病变部位是本 。如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下肢放射痛,腰部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则是本,治本就要首先解除神经根或脊髓的受压,不解除受压,只在下肢使用手法,舍本求末,徒劳无效 。
有些疾病,虽然推拿的作用不能及本,只能治标,但不了解本,治标也是盲目的 。如骨折发生疼痛肿胀,在对位固定后,动静结合,适当地施以推拿手法,可帮助消肿止痛,恢复功能,可是在未明确疼痛肿胀是骨折造成的情况下,草率推拿,就会贻误病情,加重损伤 。所以,尽管推拿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有其局限性,治病中还必须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根本原则 。
中医推拿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 。《素问·血气形志篇》中说:“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素问·举痛论》中说:“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 。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
经络遍布于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和联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组成了整体的联系 。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且由于气血循着经络的分布流注全身,能影响到内脏及其他部位 。如按揉背部十一、十二椎旁开一寸半的脾俞、胃俞能健脾和胃,按点合谷穴可止牙痛 。由此可知,推拿治病不仅是以痛为输,而且还必须根据经络联系的原则,循经取穴 。
【中医按摩推拿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作用效果】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