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的普及,人们对于粮食的加工可以说基本脱离了人力和畜力,可以靠着各种机器就能完成对各种粮食的一系列加工流程,不仅效率高,而且更加安全卫生,加工的品质也更加稳定 。但是古代科技落后,人们是如何加工粮食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
说起来加工粮食,很多农村的小伙伴应该会不由自主的想起磨盘 。大的磨盘能够碾碎粮食,小一些的也能磨碎其他的谷物,然而你知道吗?石磨的历史可比想象中的还有久 。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学会用石块制造成石棒和石磨 。考古专家在各种遗迹中的发现了数种大小组合的石棒和石磨 。
文章插图
这些石磨虽然形状不一,整体为长方形,长度一般都在四十厘米左右,石棒为圆柱形,和擀面杖类似,长度一般在三十多厘米 。在加工粮食的时候,只需要将谷物在磨上铺开,然后用石棒来回用力的碾压,不仅可以去除外壳,还可以将粮食磨成面粉 。
不过这种方式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弊端也更加明显,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加工水平也过于粗糙 。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更加高效的加工手段 。于是人们发明了杵和臼 。考古专家在距今约五千多年的河南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石杵和石臼 。因此可以得知,古人就是用这种更快捷的方式,对粮食进行处理和加工 。后来杵和臼除了用来加工粮食,还能捣药,甚至是加工其他任何需要磨成粉的东西都可以用这套物品 。
文章插图
【古人是如何加工粮食的?他们都有哪些工具呢?】除了上面说的几种加工工具外,古人还有一类工具名为“擂钵”,也叫刻槽盆 。基本构造就是在内壁上刻有各种不同凹槽的容器 。擂钵种类繁多,起源也很早 。人们将粮食放在擂钵内,并用杵杆反复的捣和磨,最后达到去皮或磨粉的最终目的 。而盆内凹槽不仅能增加摩擦力,还能提高研磨的效率,还能在淘洗和澄清的时候有利于物质的过滤和沉淀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和优势,直到现在我国西南和西北的一些地区,擂钵几乎是家家必备的生活器具 。
不管石棒和石磨,还是杵臼和擂钵,虽然在现代看起来都是很原始的工具,但其实里面却蕴含了先民们的勤劳和智慧,而人类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也是在这种一点一滴的进步和积累中,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 。
推荐阅读
- 萧正德是什么出身?他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
- “茶痴”张岱的茶事
- 衣带诏事件之后,张飞是如何从曹魏八名大将中的围剿中脱困的?
- 汽车保养一般多少钱
- 李陵到底是牺牲品还是贪生怕死 李陵为什么会投降匈奴
- 华佗之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为什么要杀治病的华佗
- 叠墅是普通住宅还是非普通住宅
-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都功勋卓著 刘彻为什么会是千古一帝
- 喀什的特产是什么
- 四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