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佛门的茶事活动,与新式的禅林经济为特定的&"农禅并重&"密切相关正是农禅,为茶、禅的结合提供了物质基础 。约八世纪中叶,马祖道一率先在江西倡行&"农禅结合&"的习禅生活方式,鼓励门徒自给自足 。其弟子百丈怀海在江西泰新百丈山创《百丈清规》,并把世俗的生产方式移入佛门 。约九世纪中叶,由于新型的禅林经济普遍得到发展,寺院栽茶、制茶就在这种自立求生、经济独立的背景下大规模兴起 。加之如火如荼的寺院饮茶之风无疑也刺激了这种生产活动的持续展开 。
【茶文化 | 茶叶与农禅】其时,着名的佛教寺院普陀寺,即拥有了普陀山的茶地僧侣从事茶树种植并积累了丰富的种茶、采茶制茶经验 。据传,直至康熙、雍正年间普陀佛茶才开始少量供应朝山香客 。而九华山佛茶大约也是唐时开始培育出来的 。其僧人培植的&"金地源茶&"在当时就被誉为色味俱佳的名茶 。四川蒙山生产的&"蒙山茶&",相传最初是汉代甘露寺普慧禅师所培育 。
由于它的极为优异的质地,长期被奉为贡品,又被人们称为&"仙茶&" 。着名的&"乌龙茶&",亦即&"武火岩茶&"的前身,也是福建武火山当地的僧人所培育种植 。据考,此茶在宋元后亦以武夷寺内僧人制作为最佳 。清郭柏苍所着《闽产异录》载:&"武夷寺僧多普江人,以茶坪为生 。每寺请泉州人为茶师 。清明之后谷雨前,江右采茶者万余人&" 。
由于僧人技艺高超,又把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用不同的工艺分别制成&"寿星眉&"、&"少莲子心&"和&"风味龙须&"三种名茶,使其享有盛誉,经久不衰 。浙江的径山茶,名声极高 。径山为着名茶区,宋政和七年,徽宗赐径山寺名为&"径山能仁禅寺&"被唐太宗赐名&"国一禅师&"的僧人法钦,就在寺院亲植茶树,茶林遍野而茶风亦极盛 。此外,还有唐代荆州玉泉寺附近山洞水边罗生一种野茶,经玉泉寺真公和尚加以曝制,使之&"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 。李白曾对此茶赞不绝口,称其&"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 。(《答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并序》)江苏洞庭山水月院的僧采制的&"水月茶&"是现在皖南&"屯绿茶&"的前身 。
在明降庆年间,僧大方制茶技法精妙,因而名扬四海,人称&"大方茶&"此茶流传至今,改名为&"碧螺春茶&" 。还有浙江云和县惠明寺僧人种制的&"惠明茶&",云南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亦是当地着名的佛茶 。而&"罗汉供茶&"原由浙江天台山佛寺所供;&"香林茶&"则初为杭州法镜寺所供;&"云雾茶&"最早也是江西庐山、云居山及安徽黄山的寺院僧众培育或加下制作出来的闻名遐迩的好茶 。
总之,在由江西创辟&"农禅并重&"的风尚佛教僧众的种植茶树与茶叶制作加工活动积累了许多经验;长期的精心劳作,毕竟成就了茶业界繁荣,制成了诸多独具特色的名贵茶叶 。正因为如此,故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 。唐宋时的禅寺,多建造在高山峻岭之中,僧人禅师往往时节一到便制茶 。茶成了文人进入佛寺进行各类活动的最好中介,而僧人也是以茶来敬客,这成为唐宋时一派独特的文化气象 。
推荐阅读
- 克罗地亚挨着哪个国家
- 铁观音的茶文化有哪些
- 古代对茶叶的其他称呼和叫法!
- 手机时间怎么与淘宝时间同步
- 茶文化——吃茶记
- 鲤鱼与什么食物相克
- 牛奶与葡萄能一起吃吗?葡萄的食用禁忌是什么?
- 杜牧生活时代与三国相隔多久
- 桑寄生杜仲功效与作用
- 红糖姜茶的功效与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