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节气分别是哪24个节气
1、中国的24个节气分别是什么?
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李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24节气 章*[%] 章# 周 [占年数]
小寒 01/05 [80%] 01/05 01/05 [96/200]
大寒 01/20 [80%] 01/20 01/20 [121/200]
立春 02/04 [61%] 02/04 02/04 [126/200]
雨水 02/18 [44%] 02/18 02/19 [122/200]
惊蛰 03/06 [80%] 03/05 03/05 [98/200]
春分 03/21 [80%] 03/20 03/21 [97/200]
清明 04/05 [33%] 04/04 04/05 [112/200]
谷雨 04/20 [59%] 04/20 04/20 [122/200]
立夏 05/05 [83%] 05/05 05/05 [105/200]
小满 05/21 [55%] 05/21 05/21 [120/200]
芒种 06/05 [78%] 06/05 06/06 [111/200]
夏至 06/21 [82%] 06/21 06/21 [110/200]
小暑 07/07 [61%] 07/07 07/07 [109/200]
大暑 07/23 [67%] 07/22 07/23 [111/200]
立秋 08/07 [82%] 08/07 08/07 [102/200]
处暑 08/23 [62%] 08/23 08/23 [119/200]
白露 09/07 [79%] 09/07 09/08 [117/200]
秋分 09/23 [54%] 09/23 09/23 [121/200]
寒露 10/08 [77%] 10/08 10/08 [119/200]
霜降 10/23 [82%] 10/23 10/23 [113/200]
立冬 11/07 [82%] 11/07 11/07 [119/200]
小雪 11/22 [79%] 11/22 11/22 [117/200]
大雪 12/07 [67%] 12/07 12/07 [129/200]
冬至 12/21 [59%] 12/21 12/22 [120/200]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
立夏:夏季的开始 。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立秋:秋季的开始 。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
秋分:昼夜平分 。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
立冬:冬季的开始 。
小雪:开始下雪 。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2、请问中国的24个节气都指的哪24个节气啊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
24个节气是指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署 立秋 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划定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即根据太阳的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 。也就是
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度 。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须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
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 。并有两句口诀: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年来八,二十三 。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
有着密切的关系 。
二十四节气详解
立春:太阳黄经为315度 。是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
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
雨水:太阳黄经为330度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
惊蛰:太阳黄经为345度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中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所
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 。中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
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
春分:太阳黄经为0度 。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 。所以叫春分 。中国古书中有不少有
关春分的记载,如:“春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更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
球春季开始 。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
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靛,秋分收麦收蒜
(安徽)” 。
清明:太阳黄经为15度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开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 。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
都在门口插上扬柳枝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
谷雨:太阳黄经为30度 。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
种瓜种豆” 。
立夏:太阳黄经为45度 。是夏天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 。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
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
忙种:太阳黄经为75度 。这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的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时,
“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前后,中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
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叫“黄梅天” 。
夏至:太阳黄经为90度 。太阳在黄经为90度“夏至点”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中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昼最短
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 。过
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
小暑:太阳黄经为105度 。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
大暑:太阳黄经为120度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 。要作好防暑
降温工作 。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谚语,要注意防讯防涝 。
立秋:太阳黄经为135度 。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七爽,月明风清 。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
处暑: 太阳黄经为150度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 。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
白露:太阳黄经为165度 。天气转凉,地面水气结霜最多 。
秋分:太阳黄经为180度 。秋分着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
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依中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 。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
秋分开始的 。
寒露:太阳黄经为195度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 。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
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 。而水气则凝结成白色露珠 。
霜降:太阳黄经为210度 。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
立冬:太阳黄经为225度 。习惯上,中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 。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
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立冬一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中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敧?湹浡挀潃????建设和
其他农事活动中 。
小雪:太阳黄经为240度 。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
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
大雪:太阳黄经为255度 。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
冬至:太阳黄经为270度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中国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天文学上规定这
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就逐渐长了 。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
小寒:太阳黄经为285度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而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
大寒:太阳黄经为300度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 。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正值三九,谚曰:“冷在三九” 。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 。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
从节气的含意可知,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即: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
节气 。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
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
立春:太阳黄经为315度 。是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
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
雨水:太阳黄经为330度 。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
惊蛰:太阳黄经为345度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中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所
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 。中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
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
春分:太阳黄经为0度 。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 。所以叫春分 。中国古书中有不少有
关春分的记载,如:“春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更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
球春季开始 。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
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靛,秋分收麦收蒜
(安徽)” 。
清明:太阳黄经为15度 。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开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 。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
都在门口插上扬柳枝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
谷雨:太阳黄经为30度 。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
种瓜种豆” 。
立夏:太阳黄经为45度 。是夏天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 。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
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
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
忙种:太阳黄经为75度 。这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的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时,
“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前后,中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
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叫“黄梅天” 。
夏至:太阳黄经为90度 。太阳在黄经为90度“夏至点”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中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昼最短
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 。过
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
小暑:太阳黄经为105度 。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
大暑:太阳黄经为120度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 。要作好防暑
降温工作 。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谚语,要注意防讯防涝 。
立秋:太阳黄经为135度 。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七爽,月明风清 。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
处暑: 太阳黄经为150度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 。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
白露:太阳黄经为165度 。天气转凉,地面水气结霜最多 。
秋分:太阳黄经为180度 。秋分着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
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依中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 。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
秋分开始的 。
寒露:太阳黄经为195度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 。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
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 。而水气则凝结成白色露珠 。
霜降:太阳黄经为210度 。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
立冬:太阳黄经为225度 。习惯上,中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 。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
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立冬一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中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敧?湹浡挀潃????建设和
其他农事活动中 。
小雪:太阳黄经为240度 。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
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
大雪:太阳黄经为255度 。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
冬至:太阳黄经为270度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中国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天文学上规定这
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就逐渐长了 。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
小寒:太阳黄经为285度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而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
大寒:太阳黄经为300度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 。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正值三九,谚曰:“冷在三九” 。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 。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
从节气的含意可知,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即: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
节气 。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
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大家对农历有一个误解:以为是按月亮的运转规则制定的,事实上农历是阴阳合历,所以农历里面的有些东西就是根据太阳制定的 。廿四节气在中国历史相当久远,一楼的朋友说根据阳历制定是不正确的,而且廿四节气就是从属于农历 。
3、24节气歌 及对应节气 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所对应的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歌词对应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冬雪雪冬小大寒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注1)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只差一两天 。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正统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起源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 。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 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节气与中气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气(节)与十二中气(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 。月份 节气(节) 中气(气)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惊蛰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谷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满 五月(午) 芒种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 七月(申) 立秋 处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雪 十一月(子) 大雪 冬至 十二月(丑) 小寒 大寒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春...全文
1月:小寒,大寒
2月:立春,雨水
3月:惊蛰,春分
4月:清明,谷雨
5月:立夏,小满
6月:芒种,夏至
7月:小暑,大暑
8月:立秋,处暑
9月:白露,秋分
10月:寒露,霜降
11月:立冬,小雪
12月:大雪,冬至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
1.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
2.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
3.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
4.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5.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
6.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
7.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
8.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
9.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
10.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
11.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
12.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
13.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
14.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
15.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
16.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
17.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
18.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
19.立冬:每年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20.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
21.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
22.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
23.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
24.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每月两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
寒露:
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 。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
大雪:
12月7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
4、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分别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24个节气 。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 。
1、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
2、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 。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 。
3、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护肝胆系统,预防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 。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
二十四节气分别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中国传统节日 。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它在上古时代(或远古)已订立 。古籍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
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 。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 。干支纪元法,正月建寅,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干支历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 。上古时代以北斗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斗柄旋转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
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即,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经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 。故,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北斗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而传统节日大多有一些典故来由,目前,国家法定休假的节日有元旦、春节、清明、劳动、端午、中秋、国庆七个 。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其中
清明
既是节气,又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太阳从春分到下个春分,每走15度一个节气,一年360度24个 。节气公历都属阳历,阳历一年即太阳周年视运动周期回归年,故节气公历日期相对固定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21不是最简分数
- 为什么24节气是按照阳历来算的
- 办信用卡需要芝麻分吗
- 鱼豆腐煮几分钟熟
- 澳洲和牛的等级怎么区分
- 土豆蒸几分钟可以弄土豆泥
- 鳕鱼蒸几分钟
- 黄芪煮水煮几分钟最佳
- 鼎足三分的主人公是谁
- 为什么cad有些图块不能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