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_蚕沙的功效与作用

蚕沙【中药名】蚕沙 chansha
【别名】蚕砂、晚蚕沙、蚕矢、原蚕屎、晚蚕矢、蚕屎、二蚕沙 。
【英文名】Faeces Bombycis 。
【药用部位】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L.幼虫的干燥粪便 。
【动物形态】雌雄成虫全身皆密布白色鳞片 。体长1.6~2.3厘米 。翅展3.9~4.3厘米 。头部较小 。复眼1对 。口器退化,下唇须细小 。触角呈羽毛状 。翅2对,前翅位于中**,呈三角形,较大;后翅生自后胸,较小;翅面有白色鳞片 。雌性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性腹部狭窄,末端稍尖 。幼虫体色灰白色至白色,**第2、3节稍见膨大,有皱纹 。腹部第8节背面有一尾角 。
【产地分布】为人工饲养,一年可繁殖3代 。分布于全国各地,以长江以南为主 。
【采收加工】夏季收集二眠至三眠时排出的粪便,除去杂质,晒干 。
【药材性状】颗粒状六棱形,长2~5毫米,直径1.5~3毫米 。表面灰黑色或黑绿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沟及横向浅沟纹 。质轻脆,手捏易成粉末 。气微,味淡 。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 。归肝经、脾经、胃经 。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和胃化浊 。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
【临床应用】用量10~15克,纱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细末调敷患处 。用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 。
【药理研究】实验表明,蚕沙具有抗癌及光敏作用;经日光照射的蚕沙对小鸡具有钙化骨骼的作用;其水提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显著延长人血纤维蛋白质凝聚时间 。
【化学成分】含叶绿素衍生物、植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麦角甾醇、蚕沙酮、有机物、灰分、游离醇类和烃类等化学成分,以及蛋白质、18种氨基酸和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 。
【使用禁忌】胃肠虚弱者慎服,血不养筋、手足不遂者禁服 。
【配伍药方】①治风湿痛,或麻木不仁:晚蚕沙30克,煎汤,临卧和入热黄酒半杯同服 。(《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风缓麻痹,诸节不遂,腹内宿痛:蚕沙炒黄,布袋盛,酒浸内服 。(《寿世青编》)
③治风瘙瘾疹,遍身皆痒,搔之成疮:蚕沙一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 。温热得所以洗之,宜避风 。(《圣惠方》)
④治干湿癣:蚕沙120克,薄荷15克 。上为末,生油调搽之;湿者干掺之 。(《卫生宝鉴》祛湿散)
⑤治带状疱疹:蚕沙30克,雄黄12克 。共研末,用香油调敷患处 。(《广西药用动物》)
⑥治月经久闭:蚕沙120克(炒微黄),无灰酒一壶 。重汤煮熟,去滓 。温饮一盏 。(《内经拾遗方论》蚕沙酒)
⑦治吐血,衄血,大便下血:蚕沙30克,炒黑成炭,研末 。每日2~3次 。每次3克,开水送服 。(《广西药用动物》)
【蚕沙_蚕沙的功效与作用】⑧治血淋:晚蚕沙,研为末,每于食前酒送下6克 。(《普济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