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饮食养生指南

1、二十四节气时令吃什么时令膳食养生法
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形成了气象万千的自然现象 。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随时都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变化,而为人体提供所需营养的饮食与人的五脏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以,人的饮食养生也必须顺应时节,符合四季二十四节气更替变化的客观规律,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本书春生阳、夏养阴、秋滋阴、冬补阳四部分,重点介绍了季节变换、节气交替中的养生方法,收录了最行之有效、最有价值的养生食谱,为读者在不同季节时令里安排日常饮食起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帮助读者轻松掌握延缓衰老、永葆青春及祛病延年的秘诀 。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2、二十四节气对饮食养生要求有什么?
(1)春季六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
春季,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它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 。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意思是说,当春归大地之际,冰雪已经消融,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万物复苏,柳丝吐绿,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饮食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 。这个养生原则应具体贯穿到饮食中去 。
春季在饮食方面,首先要贯彻《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也就是说,在饮食方面,宜适当多吃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 。
随着四季气候的不同,在选择食物的冷、热、苦、酸、辛、甘等性味时也应有异 。春季为人体肝气当令,而肝脾关系最密,也就是说春季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饮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根据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宜选辛、甘、温之品,辛甘之品有助于升阳,温食有助于护阳,且饮膳又要求清淡 。因此,春季养生食物的选择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
(2)夏季六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
夏季,指阴历四月至六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 。其间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
《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这样写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意思是说,在夏天的3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也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 。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 。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这里非常清楚地指明了夏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 。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 。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饮食宜减苦增辛 。
(3)秋天六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 。其间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并以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 。
《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这里的阴气始下,是说在秋天由于阳气渐收,而阴气逐渐生长起来;万物收,是指万物成熟,到了收获之时 。
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 。因此,秋季饮食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秋冬养阴” 。所谓秋冬养阴,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 。
(4)冬天六节气的饮食养生要求
冬季是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 。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 。因此,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 。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 。“火力”旺,反映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就弱 。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就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 。所以,冬季养生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 。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3、二十四节气养身菜谱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养生食谱
立春与养生
养生菜:韭菜炒虾、 菠菜炒猪血、荠冬拌肉丝、 蜜糖蒸萝卜
茄汁黄瓜排
养生汤: 萝卜无花果煲瘦肉汤、 白饭鱼滚韭菜汤、 白胡椒猪肚汤、 青韭红白汤、大葱钙骨汤
养生粥: 地黄粥、红枣冰糖嫩肤粥、神仙粥
养生药膳: 何首乌炒肝片、 屠苏酒
雨水与养生
食俗菜品: 鸡肉汤圆、成糟羹、
养生菜:口蘑鸡块、虾米小白菜炖豆腐、芜爆里脊、一品山药、
扒四宝、 韭黄炒鸡丝、
养生汤:豌豆苗鲫鱼汤、栗子鸡汤、鲤鱼汤、 洋葱番茄百合汤、
荸荠排骨汤
养生粥:黑米党参粥、鸡肝萝卜粥、韭菜鲜味粥
养生药膳: 山药枸杞蒸、苦菜炖猪肉、参果炖猪肉
惊蛰与养生
食俗菜品:猪肉萝卜煎饼、 芋头饺子
养生菜:鱼肚炖鸽子、鹑蛋煮黄鱼、荠菜炒里脊、
脆皮炸鲜奶 、珍珠绿玉丸子
养生汤: 马齿苋绿豆汤、 花生衣红枣汤 、莲子银耳汤、 猪心百合汤 、 葱豉豆腐汤

冬季简单的养生食谱有:1、 清蒸鱼
【材料】活草鱼一条1000克左右,葱、姜、蒜、香菜 。美极牌鲜酱油 。
【制作】
(1)草鱼清洗干净 。锅内放入清水(要没过鱼)加热,倒入葱、姜、蒜、花椒、大料、料酒和草鱼,水开后煮10至15分钟 。注重使用中火,捞出放入鱼盘 。
(2)葱丝姜丝撒到鱼身上,在一个小碗内倒入生抽、盐、糖、美极鲜酱油、醋少许,搅拌好,均匀的洒在鱼身上 。
(3)锅内倒入油,烧至八成热,用勺子浇在鱼身上的葱丝姜丝上 。
(4)最后再码上香菜叶即可 。
【特点】做法极其简单,但是味道很好,可与饭店媲美 。草鱼也可换成鲈鱼、鲤鱼,但是一定要鲜的 。水煮也可变成上锅蒸,主要看有没有那么大的蒸锅 。
2、 莲藕炖排骨
【材料】猪肋排 1000克 、莲藕(取中节肥嫩的)1段 、蘑菇、 笋、豆腐、 精盐、料酒、酱油少许、葱、姜、蒜、花椒、大料(同普通炖肉一样) 。
【制作】
(1)排骨切段冷水冲洗干净 。取一锅烧水,水开后放入排骨,肉变白后捞出备用 。
(2)取电高压锅锅,放入少一半水(以没过排骨适宜),接通电源,水热后放入一块浓汤宝,化开后接着放入排骨、料酒、盐、酱油少许、葱、姜、蒜、花椒、大料(同普通炖肉一样)、洗净蘑菇切片、笋芽、藕切大块 。盖好盖保压50分钟 。
(3)等压力锅泄压后,打开盖,继续放入胡萝卜块、豆腐片,然后继续加热至胡萝卜熟,此时不用盖盖 。香飘四溢,令人迫不及待 。
【功效】莲藕有凉血补血功效,肋排骨含高质量的钙和胶原蛋白,蘑菇和笋有丰富的维生素,再加上豆腐和胡萝卜就是一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热气腾腾、荤素搭配的美餐,而且长时间的炖煮可使饱和脂肪转化为不饱和脂肪,大可放心饕餮 。
3、羊肉粥
【材料】取鲜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盐、葱、姜适量 。
【做法】羊肉洗净切片,葱、姜切成碎块备用 。将粳米淘洗干净,同羊肉及调味品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s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熬成粥 。
【功效】本粥具有益气血、暖脾胃、添精补髓的作用,适于阳气不足、气血亏损、腰膝酸软者服用 。
4、橄榄雪梨炖瘦肉
【材料】 橄榄15克、雪梨50克、瘦肉100克、蜜枣1个 。
【制作】将瘦肉洗净,沸水略煮后切块,雪梨洗净切片再与洗净的橄榄、蜜枣放入炖盅内加清水250毫升,炖两小时即可 。
【功效】此款菜品利咽生津,滋阴润燥 。
5、生煎猪肝
【材料【新鲜猪肝、姜丝、胡椒粉、料酒等
【制作】新鲜猪肝一斤,洗净后,斜刀切成稍大块点的薄片;用盐、料酒、姜丝、胡椒粉、生抽、味精和少许生粉将猪肝腌一下;煎锅烧热放少许油,将猪肝摊在锅内煎黄一面后翻另一面;待两面煎黄,放些蒜蓉、葱丝、少许酱油后拌匀,即可出锅装盘 。
【24节气饮食养生指南】【功效】此菜富含维生素a,可缓解因畏寒而产生的腹痛症状 。
4、二十四节气怎么养生?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 。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 。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 。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 。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最终引来无穷后患 。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作用 。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 。”所以我提醒诸位在进补时不要被 “五味之所伤”,青年人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 。
一般说来,青年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较老年人多,而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 。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之中,故青年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的比例搭配,并摄入适量的脂肪,在选用药膳进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往往有些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学名痤疮,它给年轻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
这里向年轻朋友简单谈几句痤疮的病因和预防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究其病因和内分泌功能障碍有关,而皮脂腺活动是受内分泌和精神因素影响的 。青少年时期由于体内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皮脂分泌增多,导致皮脂淤积,形成毛囊口角化栓塞,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时排除,因而形成了痤疮 。为避免痛苦发生,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温水洗脸常洗澡,少吃油腻辛辣寒凉食品,多吃水果蔬菜,避免便秘发生,禁止用手挤捏,否则痤疮消退疤痕依在 。在治疗上中医将其分为四型: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热结血瘀型 。方药分别用[枇杷清肺饮]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减,[加味逍遥散]加减,[四物汤]加减 。总之,得了痤疮要及时请大夫诊治,切不可自行处理 。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 。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 。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
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

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过程中如何养生就已有记述,如“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这就提示给人们,身体要健康,益寿延年,需要追随大自然的规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
春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冷,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 。
人们应早些睡觉,早一点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适当锻炼,以发布“生”气,注意运动应暖和,以适应春气 。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 。生活中应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恼怒,内存生而勿杀、予以勿夺、赏而勿罚的意念,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 。如果违犯了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夏季易患寒性疾病,从而导致人体难以适应夏季藩秀的“长”气 。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的效果,不仅限于季节,还应为下一季节打下良好基础 。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个季节里不能很好地养生,就会引起下一个季节的不健康状态,有不少疾病就容易产生 。如春季能注意“生发之气”,本季节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 。若不注意调养“生发之气”,不仅近在当时,并且能遗患于后 。《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 。”肝属木而主风,属于自然界的东方,旺于春季 。所以春季养生不好,不注意调养,易伤肝,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都容易发寒性疾病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气候渐暖,这是春的主要象征 。然而春季又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袭,气温急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讲“春捂秋冻”,所谓“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过早地脱下棉衣,应晚脱一点,而且要一件件地减 。这从春天的天气、气候特点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来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多,忽冷忽热,风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于春,恼怒等情志易刺激伤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恶化 。另外,由于由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 。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少年儿童应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疗不当,防护不周,常会导致肝炎 。另外,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都易传染 。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天肝气旺、脾气衰,应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属肝,甘味属脾,故需注意调养 。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几方面的调理外,还要针对春天的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适度,增进营养,以增强体质的抗病能力 。
夏季:祖国医学认为,夏天对人来说属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应晚睡早起 。苦味属心,辛味属肺,所以夏天应吃些辣味食物 。虽然天气炎热,但不要贪凉,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被子,以免受凉腹泻 。雨季应避免湿气的侵袭,及时更换衣服 。平时应经常按摩足底涌泉穴,不要光脚,以免湿气从脚底部侵入 。
秋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秋到立冬为秋三月,天地阳气日衰,阴寒日生,景物萧条,养生亦应随之 。
秋天应早睡早起,这对健康十分有益 。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 。气温降低时应及时添加衣服,以免着凉 。中医认为,当秋季阳气内敛,阴气转盛中,人应与秋气相和平,保持体内阴精,不让意志过分外驰,防止房劳伤肾 。秋季万物凋谢,老人忧思过多,产生垂暮之感,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难以入眠等症状 。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说:“凡怒悲生恐惧,皆损元气 。”《医学类编》说:“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故应保持情绪稳定,心如秋月,少忧勿思使志安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精神系统受到刺激,会导致机体正常平衡紊乱,易患疾病 。心情开朗,使精神处于常乐之境,才能有助于健康 。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迟 。冬天为肾气旺、心气衰的季节 。咸味属肾,应少吃 。应尽量避免吃灸烤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腹部及足部应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着凉 。
实践说明,祖国医学中宝贵的四季养生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必定大有益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