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睿智超然的茶美学思想

       

苏轼睿智超然的茶美学思想

文章插图
       “茶兴于唐,盛于宋” 。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动荡的 政治局面,为人民安居乐业、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 。随着社会的日益安定繁荣,作为饮食文化的饮茶习俗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饮茶之风日益兴 盛,以致于茶成为了 “君子小人靡不用也”之物 。又由于宋代文化的发达,士人的文化涵养普遍深厚,茶诗的数量有增无减,作者揽及社会各阶层:有一 国之君宋徽宗,有朝廷大臣和文学家丁谓、蔡襄、梅尧臣、苏轼、黄庭坚,有著名自然科学家沈括,更有乡儒进士,高人隐士乃至平民布衣 。其内容涉及采 茶制茶、烹茶技艺、饮茶器具、斗茶过程、品饮境界等等 。
        茶诗词中表现出来的茶之美更为丰富,如范仲淹《斗茶歌》描述了流行于宋代文士茗饮活动中 颇具代表性的斗茶活动,其中“斗茶味兮轻醍翮,斗茶香兮薄兰芷”,赞茶之味比奶酪还美,香气清幽可与兰花相比 。“众人之浊我可淸,千日之醉我可 醒”是对茶可以醒酒、淸神之功的赞美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对茶之功效进行了夸张式的描述, 但却真实地表明了作者尚茶贬酒的立场,与皎然“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如出一辙 。茶的地位是如此之髙,竟令酒价大跌,药市失辉,森然万象中,惟 茶独终,饮此佳茗,轻妙地乘风飞去 。这首洋溢着茶香的诗作一问世,便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诗林广记》引《艺苑雌黄》说:“玉川子有《谢孟谏议惠 茶歌》,范希文亦有《斗茶歌》,此两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优劣论 。”事实上,两诗如双星辉映,均为历代茶诗中的扛鼎之作 。与唐代不同的是,宋代 不是一个自由开放、情感四溢的时代,而是一个封闭保守、情感内敛的年代,在思想上,傾、道.佛相融合,并逐渐表现出以理学为主,以神宗为盛的状况 。因而不少诗人将这种思想引到茶诗中来,体现出理趣盎然的风味 。梅尧臣《茶磨二首》、王禹偁《茶园十二韵》等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涵于品 茶悟禅中 。总的来说,宋时在唐人的基础上对茶之美有了更丰富的体察和更 深人的探讨 。【苏轼睿智超然的茶美学思想】在宋代众多的文人豪客中,最杰出的代表当推苏轼 。苏轼字子睹,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富 有人格魅力和极有天才的文学巨星 。
苏轼一生虽仕途坎坷,但生性豁达,志存高远,深研佛理,锊到过南方许 多产茶区,耳濡目染,不仅对茶叶功用和饮茶方法很精通,而且对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也在行,堪称一位茶叶专家 。在宋代文坛上与茶结缘的人不可悉数,但没有一位能如苏轼一样熟谙品茶、评水、烹茶、种茶之法,以茶会友,以茶参禅,以茶作文 。他所著《叶嘉传》是茶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他“奇茶 妙墨俱香”妙对“机峰”的典故成为千古美谈;所作茶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其意深远,耐人寻味 。品茶修身是他生活中最为 重要的一部分,在这…点上可与唐代“别茶人”白居易相提并论 。路上渴了要喝茶:“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髙人渴溲思茶”;晚上办公要喝茶:“簿书鞭 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写诗作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起床也要喝茶:“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 泼乳”……茶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
深通茶理的苏轼追求“茶、水、器”三美的物境,《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 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祝,叹味不已,次韵奉和》:“岩垂匹练千丝落,雷起双龙万物春 。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色鉴中人 。”苏东坡将茶、水、 器之美称为三色,并认为自己是善于鉴别的人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枭 。”为了烹得好茶味,竟携茶来到被称作“人间第二泉”的惠山 。《送南屏谦师并引》:“忽惊午盏兔毛斑 。”“兔毛斑”即宋代有名的兔毫盏 。他还曾经设计过一种提梁式茶壶,用来烹茶辨味,怡然自得 。壶上题有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后人为纪念他称做“东坡壶” 。如此种种,可知苏东坡爱茶甚深 。此外,苏轼对茶的医疗保健作用也十分称道,《游诸佛 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传说魏文帝曾得到仙人贈的仙丹,可 治顽疾,苏轼认为茶的功效比仙丹妙药更胜一筹 。知茶、爱茶、精于茶理奠定了苏轼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
在茶美学史上,苏轼的主要贡献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他在继承传统的茶审 美思想基础上,又为茶的审美开辟了另一视角 。他将书画、诗文的美学思想融人茶的审美中,使得茶之美更具有神韵,犹为突出的是他将“天工与清新” 的诗画审美理论引人茶审美中,形成了以“清”为美的茶审美观 。二是苏轼将进退自如,宠辱不惊,随遇而安的人生观融人茶中,将淡然的隐逸情怀寄寓 于茶,使茶之美更为超然脱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