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中,五种最具代表性的书体分别是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基本笔法 。如果以笔画形态是否具有动感来加以区分的话,那么楷书、隶书、篆书属于静态书体,而行书、草书属于动态书体 。
文章插图
动静态书体的区别点在于书体笔画层面上的形态,笔画是否具有动感是主要标准 。
文章插图
如果从章法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将这五种书体分为:
文章插图
【行书的基本笔法,行书章法最基本的形态是什么?】章法独立型书体和章法粘连类书体 。、
文章插图
很显然,章法独立型书体就是楷书、隶书、篆书 。同样处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的字,他们之间关联不是很紧密,笔画上没有链接 。所以章法独立型的书体基本上比较规矩、整齐,横成行、竖成列 。
文章插图
而章法粘连型的书体,比如行书、草书,他们通过字与字之间笔画的呼应关系、连带关系,来确定一幅作品中字与字之间的关联度大小 。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行草书的粘连是为了书写的方便快捷,但在同时也让整幅作品的气韵更加连贯生动、显得一气呵成了 。
文章插图
在特点上,行草书的粘连往往是一个字最后一个笔画直接无限延长,然后延长到下一个字起笔的地方,它就像一群在表演歌舞的艺术家,伸出他们极具美感的长袖和身体,接连不断的书写、延伸 。
文章插图
粘连除了在章法上会显得有气韵,一气呵成之外,还会使得书体动态十足,本来僵硬呆板的字体突然灵动起来,像“活” 了一样,这就使得字体变得生动形象了 。
文章插图
粘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书法家水平高低如何 。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水平最低的人,两个字粘连在一起,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因为你要对这两个字有足够的把握,然后才能谈到怎么样将这两个字粘合在一起 。
文章插图
而水平较高的人,可以将这两个字粘连在一起,但是粘连的数目一多,他就自顾不暇了 。你要同时对很多字有把握和了解之后,做到每一个字都烂熟于胸,才能从容不迫,不假思索地进行粘连书写 。否则粘连之间生硬死板,影响整体观感 。
文章插图
而水平绝顶的人,是将一列字全部都粘连在一起,这一整列的字都能一笔下来,一气呵成,水平必须很高才可以 。对于字的把握必须要做到结构清晰、重心不失 。
文章插图
所以,行书章法的形态大致上可以呈现出这样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也代表了不同的水平的书法家对于书法的掌握力 。
文章插图
在这方面,比较著名的代表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王献之最喜欢写一笔书,所谓一笔书,就是某一列字,全部从上到下,一笔下来,连贯地书写,少有中断 。
文章插图
王献之的《中秋帖》就呈现这种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中秋帖第一列,仅仅在“秋”“相”这两处地方做了中断,第二列在“然”字前面中断了一次,前面全都气韵相同的接续在一起 。第三列“何”“大”处作了中断但是即便在中断处,你仍然可以感受到好像他们之间虽然没有链接,但是隐隐然似乎有有无形的丝线将它们接续在一起 。
文章插图
而后世的书法家根据王献之这种“粘连”水平,将这种形态的书体总结为一笔书 。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
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 。
对于此,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说:
伯英(张芝)章草,学崔(瑷)、杜(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 。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
张怀瓘这句话非常具有大格局,他不是从一个小的书法家的角度来进行论证,也不是从某一个书法作品中得到启发,而是从草书诞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因此理论的水平就很高 。
伯英,其实就是在说张芝,张芝那个时候,还没有诞生楷书,当时出现的草书是从隶书中脱胎换骨而来,人们称之为章草 。“章草”这一名称由来也很有意思,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它是章帝创立,也有人认为是写奏章时候用的书体,也有认为是写《急就章》而得名 。
从后世一些章草大家,比如皇象、索靖等人流传下来的章法作品中可以看出,章草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没有笔画的粘连,每一个字都是独立的,字与字之间没有非常明显的游丝音带 。
所以作为草书书法初始阶段的书体,章草的“章”,应该是严格遵循法度的意思 。
“章”这个字,人们往往说是“立早”章,但实际上,章在古代是“音十”章,作为一个计数单位,它是指每十个音节作为一章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
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 。十,数之终也 。
所以,章带有很强烈的法度意味,章草实际上是指那些一开始的时候,严格遵循隶书法度的书体 。
这当然不是说后世的书法家在写草书的时候不遵循法度了,而是说他们不遵循除了笔法之外的其他法度了 。章草带有很浓烈的隶书意味,而根据我们之前说的,隶书是属于章法独立型书体,因此,章草也带有这种特色 。
后世的小草、大草,开始打破这一规则,开始有了粘连、有了呼应,章法上不再样遵循竖成列、横成行的规定 。
从一开始“章草章法的字字独立”,再到最后王献之创立“一笔书”,整个草书发展的阶段正好也印证了我们前面关于行草书书写水平高低的判断 。
而张怀瓘显然更看重粘连水平对于书体发展的意义 。他认为“变之以成今草”的关键在于能否“一笔而成”,而粘连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分辨书体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而按照张怀瓘的观点,草书到了王献之、王羲之这里,就已经成熟了 。
行草书从一开始的“章草”,发展到到后来的小草、大草,狂草,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突破旧有草书章法限制的过程 。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那就是草书为什么显得如此不注重“章法”呢?为什么写草书的时候就可以横不成列,甚至竖不成行?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要往艺术的本质上去寻找 。
艺术归根到底是人类特有的行为之一,人类通过创作一些看似无用的艺术品,来表达内心世界、宣泄情绪或者改变世界,利用艺术本身无穷的魅力,或者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或者凝聚力量,或者带有哲理思辨,引人思考 。
这些形式,既可以是图像,也可以是符号,也可以是声音,每一个艺术门类采用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本质上大致相似 。而现代艺术尤其体现了相当明显的理念性、观念性 。
古典艺术的特点在于他们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所以古代艺术在描摹现实,表现现实方面花费了很大功夫,但是人类有了摄影、照片之后,艺术家们开始转向那些隐秘的、不容易被人们捕捉到的事物 。比如小说中的意识流写作、绘画的抽象派等等 。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所谈到的行草书艺术仍然属于古典艺术的范畴,尤其是魏晋隋唐时期,这一时期行草书发展的阶段,是他们处于古典艺术的时代 。但是在古典艺术的时代,他们就已经显示出强烈的现代艺术倾向 。
行草书是中国书体中特有的一种书写符号,尤其是草书,相比于行书、楷书和隶书,草书极度简省的书写方式让它本身带有更多的符号性质 。这种简省的书写方式就影响到了书写的其他方面,包括在结构上的字形大小调整,甚至是我们现在谈到的章法 。
随意自由的章法虽然会给人以一种繁乱之感,但是书写者的情感宣泄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释放,如果是楷书、篆书那样,整整齐齐的排列,你恐怕很难从感性上体会到这一幅书法作品的情感究竟如何,而一幅行草书就能做到不用细看就可以感知到 。
比如颜真卿最为著名的行书作品《祭侄文稿》,颜真卿虽然写的非常繁乱,但是我们不用看文字内容,就能感受到颜真卿当时心情的悲痛,同样用正楷字、隶书和篆书来书写《祭侄文稿》,恐怕效果就没有那么形象了 。
同理,颜真卿在大历六年(771年)所写的《大唐中兴颂》,这一块碑石是给国家歌功颂德的,如果采用了《祭侄文稿》一类的行草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无法体现出国家的气势和严肃性 。
行草书的章法安排是一切从简,将笔法之外的一切限制都打破,让艺术家们创作时有充分的自由,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艺术家们情绪情感的抒发 。
总之,从行草书发展历程来看,由于艺术家自由发情感的需要,行草书中章法和结构的因素被逐渐打破,但是对于书法家的功力考验、汉字字形的熟悉度考验都在与日俱增 。这是行草书章法上的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
推荐阅读
- 新鲜枇杷怎么晒干枇杷,自己晒的枇杷干怎么保存
- 小学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的手抄报怎么画
- 最多 历史上儿女最多的人是谁?
- 斗酒十千恣欢谑怎么读,“谑”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 鞋子eur38是什么意思 eur38鞋的脚长为多少厘米
- 家里放碾盘有什么说法 摆放碾盘的风水禁忌
- 俯仰由人是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俯仰由人的意思
- 软卧车厢,中国火车软卧是什么样子的?
- 小姑娘简笔画,如何画弹钢琴的小女孩的简笔画?
- 山里房子潮湿有什么处理方法 山里房子潮湿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