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要有足够的“东西”

喝普洱,不是新茶不能喝,也不是非得只喝老茶,都可以玩味而各有滋味:老茶的许多优点、特性终究是新茶不能比拟;但新茶的许多内含物及香气,老茶也不兼具 。各有千秋 。但问题是:抛开仓储不说,相同的茶,在新茶阶段及老茶阶段,它给你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说,它们(茶及茶汤)的“指标”会有不同 。而要如何把握它们的“异同”呢?我的建议是:从新茶入手,稍稍存一丁点茶,静观其变——变化的过程中会“诞生”许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大伙学习、认知的过程 。?老茶有汤薄的情况很正常,而这个问题往前追溯原因不外乎两点:仓储不良或者就是起初的新茶原料有问题 。“大概率事件”是原料问题 。仓储是老话题了,以前说过很多,这里就不提了 。?新茶,即毛茶阶段的茶汤指标,与仓储三月、六月、十二月或者更长时间后的毛茶原料茶汤指标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个还涉及到散料的仓储问题,而毛茶的茶汤指标与压饼后的成品普洱茶茶汤指标也不尽相同,在仓储三月、六月、十二月或者更长时间后甚至可以说是“迥异” 。判断的指标不同,关键点就在于:对茶区、茶性及其他相关知识的掌控是否到位,对新茶茶汤指标是否熟悉 。错失一步,结果肯定就会“谬以千里” 。?一般来说,新茶茶汤要“显厚”、“显重”,姑且不提何谓“厚重”,简单的理解就是说“茶里要有东西”能够让你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而同时你还不能被茶汤的其它指标所迷惑,大家要留心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茶汤要有“苦底” 。不是越苦越好也不是越淡越好:有苦,协调性好,化且快 。?二是茶汤润度要好 。快乐品茗(一)提过,以后找时间又细说 。?三是茶汤“有涩” 。快乐品茗(二)中说过茶之涩,但没有涩感的茶也极多,有先天无涩的也有“后天无涩”的,这里要把握的重点是——涩感轻微而有苦底 。唠叨几点,关于先天无涩者:A.茶区特性导致无涩,这样的茶的最大问题是涩感没有,苦底也没有,导致茶汤里很多东西都没有;B.后天因素 。可以有很多方法让原本有涩之茶脱涩 。方法不说了,但这样的茶的问题在于:茶汤协调性极差,许多指标“若有如无”,脱涩之法对鲜叶原料及毛茶原料自身“破坏性”极大,“导致”让许多后转化所必须的酶、微生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即“养分”灭迹;C.一般来说,茶树树龄越大,涩感是越轻,但在涩感轻的同时还要看涩和其它指标是否均衡、协调 。也有许多原因,诸如土壤、采光、茶树的健康状况等众因会极大的影响茶汤的协调性,这里的结论是:古树茶是好,但不是所有的古树茶都好,哪怕它是名山 。?四是茶汤要有甜度 。?五是茶汤茶味儿要长,回味要长 。?此外,玩茶,进山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进山前“功课”要到位,既要有“对付”之法,也要熟悉许许多多的“被对付”之法,否则,离茶太远且险 。?希望,这个问题说得还不算太晚,也希望大伙儿手里的茶,茶里都有足够多的“东西”供大家细细玩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