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有哪些史料记载?


武夷岩茶有哪些史料记载?

文章插图
据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清上明制茶法》载: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 , 据史料记载 , 唐代已栽制茶叶 , 中国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 。宋代列为皇家贡品 , 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 , 专门采制贡茶 , 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 , 品种繁多 , 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 , 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 , 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 , 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 , 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 , 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 , 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清康熙年间 , 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 。当时 , 欧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 , 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
天心岩九龙集石壁上现存有茶树6棵 , 从“大红袍”石刻旁上层第一棵算起 , 按顺序编号 , 上层4棵 , 编号1 , 2 , 3 , 4 , 中层1棵为5 , 底层1棵为6 。据调查观察 , 这6棵茶树 , 虽同属一类型 , 但由于从武夷岩茶有性群体品种 , 经长期自然杂交演变而来 , 因而存在个体间的差异 , 大体分为3个不同的株系 。3 , 4号成熟早 , 节间短 , 叶小而长 , 叶面光滑 , 叶齿浅 , 叶边平 , 制成乌龙茶 , 岩韵明显 , 香气较浓 , 味醇不淡 , 叶底黄亮稍暗 。2 , 6号成熟居中 , 节间短 , 小叶型呈椭圆 , 叶质细嫩 , 叶齿细不明显 , 叶边平 , 制成乌龙茶香气较高 , 味醇稍薄 , 叶底黄亮 , 绿叶红镶边适度 。1 , 5号成熟期最迟 , 叶齿粗而深 , 叶边呈波浪式 , 制成干茶香气比3 , 4号强 , 但不及2 , 6号 , 滋味似2 , 6号 , 叶底黄亮 。
【武夷岩茶有哪些史料记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