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茶来势汹汹,然而“求早”不如“求好”!

春风三月贡茶时 , 尽逐红笙到山里 。焙中清晓朱门开 , 筐箱渐见新芽来”这是唐代诗人描写春天茶农采制新茶的情景 。并且在唐朝就有春分时节采摘制作“明前茶”为贡品的记载 。明前茶的好似乎是自古以来人们就达成的共识 。可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买茶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 , 这些早春茶来势汹汹 , 声势浩大 , 仿佛错过了就会失去品尝好茶的机会 。但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
误区一:越早越好
【2016春茶来势汹汹,然而“求早”不如“求好”!】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 , 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 ,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 茶树经过了冬季3-4月的修养 , 深埋土里的根系吸收到的矿物质养分十分饱满 , 使得春季萌发的茶芽肥硕 , 色泽翠绿 , 叶质柔软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 香气强烈 , 滋味鲜爽 , 变化丰富 。且春季茶树一般无病虫危害、无污染 , 因此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 , 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 。
而“头春” , 并非“早春” 。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 , 第一次采摘的 , 都算是头春茶 , 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 , 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 , 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 , 如果过早地采摘 , 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 , 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 , 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 , 茶味涩、淡 , 并且不耐泡 。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 , 拔苗助长 , 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 。其实不然 , 他说 , 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 。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 , 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则不存在明前茶 。
虽然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的春茶也是清明节前采制 , 但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 。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 , 开春气温回升早 , 每年往往是在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 。以普洱茶为例 , 班章重香、易武重味 , 因此班章区域比易武区域采摘较早 , 3月下旬就可采摘 , 而易武应以清明后为最佳 。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最后 , 老张一边摇头一边说到 , 还有的人呐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 新茶才一买回来 , 就迫不及待的喝 , 结果坏肚子了吧!新茶刚采摘归来 , 存放时间短 , 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 , 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 , 但对胃肠功能差 , 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 , 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 , 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 。因此新茶将其存放半个月以后再喝才是最好 。
很快 , 新鲜的春茶就要上市了 , 大家都想赶紧品尝 。但作为消费者 , 应该认准的还是茶叶的品质 , 是否是真正的春茶、新茶 。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 , 因此 , 对于春茶“求新”不如“求好” , 为了好茶 , 我们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