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中国红茶的最早出现 , 大约是在明代晚期 。其技术的启蒙和来源 , 必然是在绿茶的制作过程中 , 因某事件的突然发生 , 茶青来不及收尾或烘干 , 经自然发酵、氧化红变而成 。红茶既然诞生了 , 那么 , 为什么很少见之于文献记载呢?直到今天为止 , 中国仍然是绿茶大国 。在数百年前的明代 , 上层社会消费的几乎全是绿茶 。古人习惯于绿茶的品饮 , 对发酵或氧化红变的茶 , 缺乏科学的认知 。他们甚至把红变后的茶叶 , 误认为是变质或者霉变 , 故不堪饮用 , 这也在情理之中 。
假如历史可以重现 , 我们再把红茶的制作过程 , 还原到明末 , 也确实存在着因缺乏技术或不经意等 , 造成茶叶过度发酵或发酵后没有及时烘干的可能 , 导致酸馊、霉变的“红茶”出现 。这类茶 , 在当时恐怕还没有红茶之名 , 只能称为变质的绿茶吧!即使到了科学如此昌明的今天 , 我们真正习惯于喝红茶 , 也是在2004年金骏眉出现以后的事情 。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 , 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茶以春采色青 , 炒焙得法 , 收藏不泄气者良 。色红者 , 已经蒸庵 , 失其清涤之性 , 不能解渴 , 易成停饮也 。”在民国以前的成品茶 , 由于缺少规范统一的茶叶生产标准 , 往往是各自为政 , 可能会造成干茶的含水率偏高 , 又缺少我们今天的密封保存技术 , 因此 , 绿茶容易返青、受潮 , 轻则红变 , 重则变质发霉 。
变了质的茶 , 霉菌超标 , 饮后容易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眩晕等不良症状 。王孟英讲的色红的茶叶 , 失其清涤之性 , 是特指杀青不透、焙火不足、霉变泛红的绿茶 。由于早期缺乏完善的红茶制作工艺 , 大部分国人平时又基本接触不到红茶 。
因此 , 古人很容易经验性地把保存不当的红变、霉变的茶叶 , 与工艺红茶混为一谈 。这恐怕也是国人 , 当时不喝红茶的最主要的原因 。
【红茶诞生之初的冷落】
推荐阅读
- 阳羡红茶,也是宜红?
- 喝茶怕伤胃?红茶不仅不伤胃,还能越喝越健康
- 红茶的八香十味你懂吗?
- 常喝红茶的十大好处
- 红茶冲泡技巧探索
- 饮红茶注意事项!
- 如何快速识别红茶的好坏?
- 红茶,你了解几分?
- 初夏·红茶
- 400年浓缩精华版 红茶极简史,你懂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