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道--云南普洱茶的茶道文化

普洱茶茶道 , 普洱茶的茶道文化文章为您介绍普洱茶茶的基本概述、认识普洱茶道的精神、以及云南各少数名族对普洱茶茶道、普洱茶品饮以及普洱茶的茶艺等相关知识!
普洱茶茶道基本概述
普洱茶的茶道精神就是充分最合乎自然的率真 , 表现在:一是普洱茶的采种、加工、贮藏、冲泡、品饮等都那么平常自然;二是普洱茶的真性体现在其从生长之始至茶事传承合乎真理 。普洱茶技术止乎于静 , 是以静的精神贯穿各项技术:一方面求品茗时的外在情境得以平常自然 , 使鉴赏的感受最真实 。另一方面也配合泡出好茶的需要 , 直接提升茶汤的真性品质 。普洱茶方法止乎于真 , 诉求于自然而良好方法条件 , 使普洱茶孕育完美的真性 , 发展:乏美体现于茶汤中 , 使品茗者品尝到普洱茶真性——陈、香、滋、气 。同时相济于静的技术透过人体感观功能 , 接纳了普洱茶真性 , 转移由心神感受而虚灵化境 , 终于止乎在道 。只有在理解了茶道精神实质后 , 才能就普洱茶文化的整体方面在于全面营造平常自然情境下 , 完全发挥普洱茶的真性 , 使品茗者透过品尝到最丰富且完美的普洱茶真性 , 由心神导引 , 臻及自然艺境而止乎于道 。
???????
普洱茶真性是由茶汤中表现出来的 , 真香、真味、真性、真气为其本质所表现的独有特色 。当然 , 同为茶类 , 其真性会有共通相同之处 , 也可能达成相似的茶道内涵 。因之以普洱茶品茗 , 并不在于强调环境所营造的诗意或气势 , 或者人和物共合关系的情景 。这些气势及情景并非是普洱茶的真性 , 它们同样也可在饮酒、抽烟之环境中 , 营造出自然的意境效果 。普洱茶道的追求 , 可以在诗情画意中得之 , 可以在街头巷尾里得之 , 也可以在墙角面壁下得之 , 因为透过普洱茶真性.而引发静、真精神使然 。茶人修茶道 , 其实道乃在自我真茶性之中 。 , 从感受到普洱茶真性 , 从真实的陈、香、滋、气中任由心神参透虚灵喜以道化 , 而止乎在道 。品茗者必须对茶技术、方法以及普洱茶全面地认知 , 具备一定的素养 , 才能由精神层面 , 参化至道的境界 。
认识普洱茶道精神的前提
要认识普洱茶道精神 , 首先要对普洱茶有充分认识及了解 , 包括普洱茶历史、生产、种类以及识辨其新旧好坏特色 , 和知道制造、陈化等方法理论:再者能掌握冲泡的技术方法 , 而后才能品尝出普洱茶真性 , 而更进一步能完全接受 , 且喜爱普洱茶的品饮 。由知普洱、而会普洱、而懂普洱、而爱普洱茶而后能超越精神层面参化在道 。
普洱茶品茗的意境本是追求宁静自然、淡雅清新 , 同时也是内敛深邃 , 且仙扬的心灵世界 。那些属于刺激精神亢进的茶品 , 多少会造成品茗者心情炽热 , 情绪浮泛 。一向以道家思想为主流的普洱茶艺 , “道”为其筋骨天柱 , “静”为其肌胃运化 , 心绪尚平和 , 精神则以宁静泰然为贵 。所以普洱茶艺对品茗者的精神处理是懂得品茗普洱茶者的最高境界 。
气、韵中和、静、德、怡、真的普洱茶道精神
自然、质朴、率真 , 对普洱茶生产、加工、品茗均具有极重要地位 , 也是普洱茶最主要特色之一 。普洱茶品茗的意境本是追求自然质朴、淡定、率真 , 同时也是内敛深邃的心灵世界 。
新鲜的普洱茶 , 和陈期短的青生普洱茶所含的刺激性成分比其他茶种都来得多 , 饮后提神功效特别强 , 此点为很多爱茶人追术 。普洱茶生产、加工、品茗并非在追求吾茶所含的刺激性成分比其他茶种强 , 而在天生的自然、淡定 , 在于那种特有内而柔顺敛深遂 。云南大叶种尤其老茶树普洱茶 , 茶叶内所含成分浓酽而丰富 , 经过长期储藏陈化而柔顺 , 茶中各类物质于冲泡时即能溶于水吸收人饮者体内 , 形成茶气运行全身经络之中 。普洱茶生产、加工、品茗必须强调自然、淡泊的心绪 , 否则无法使茶气凝聚 , 浮躁之行为 , 必然心神不稳宁 , 注意力不集中 , 尤其品茗时无法以意行气 。即使茶气在经络中起了作用 , 但意识无法体会 。共有如此也才能感受到并品出普洱茶的“三韵”:陈韵、神韵和喉韵 。
????????
品茗高手 , 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 。越是年久且好的普洱茶 , 越是“汤有色.而无味” 。一些上百年的陈年普洱茶虽可冲泡出很强的野樟茶香、陈韵十足 , 茶气强劲、水化生津却淡而无味 , 这种无味之味先是最上好的普洱茶 , 但这样的茶也非普通人所能品尝和感受 。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 , 此种无比高尚境界 , 在数百种茶中 , 恐怕是只有普洱茶所独有的 。这正是清、淡、定、雅的普洱茶品茗心境 。
清晨一杯清茶 , 醒脑明目 , 荡气回肠 。晚间一杯淡茶 , 安神养心 , 梳理人生 。喝咖啡 , 讲究≡涩、浓;喝酒讲究精、气、神;而唯有品茶 , 讲究清、淡、雅 。喝茶贵在品 , 不讲究热闹 , 而讲究氛≡讲究回味 。独品是品 , 与友聊天也是品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是品 ,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品;“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品 , “欲将心事付瑶池 ,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是品 , “一日不见 , 如三秋兮”是品 ,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品;“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是品 , “莫愁前途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品;“烹七碗茶靠半亩松”也是品 , 所有的品皆是心境 。
就品茶者而言 , 品茶的地方也可以不讲究豪华奢侈 , 但要讲究静、讲究雅 。品茶的姿势美 , 美就美在品茶自身就是一幅画 , 而品茶本身就是在欣赏一幅静默的山水画和默默地吟诵一首无言的抒情诗 , 而不是像喝酒喝咖啡那样是香浓而炽热的 。其实 , 真正的品茶 , 不是用嘴在品 , 用舌头在品 , 而是用心在品 , 用自己的心灵在品 。品人生、品文化、品思想、品情感 。你在品茶的同时 , 茶也在品你 。品出茶的味道 , 其实也就是品出了人生的味道 。
云南少数名族的饮茶、茶道茶艺文化!
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使思茅各族人民从古到今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茶艺道及饮茶习俗 。世居思茅的各少数民族群众 , 都有自己独特的饮茶方式方法 。其饮茶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并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 饮茶在思茅各族人民生活中源远流长而必不可少 , 根据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 各民族中还流行着许多特别的饮茶方法 , 如凉拌茶 , 木瓜茶、糯米香茶、糊米茶、菊花茶、葛根茶、糖茶、盐茶、姜茶等等 , 既能消署解渴 , 又能清热治病 。茶艺茶道种类繁多 , 仅择其特别的介绍 。
汉族饮普洱茶
思茅汉族的待客茶与内地汉族泡茶相似 , 一般有盖碗茶、壶泡茶两种、冲泡茶时由低向高转拉三次 , 称为“凤凰三点头”表示向客人三鞠躬之意 。茶斟入茶杯、茶碗时 , 茶满七分 , 留三分空位 , 称为“七分茶、三分情” 。
汉族饮茶方式 , 大致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分 。“品茶”重在意境 , 以鉴别茶叶的香气 , 滋味和欣赏茶汤、茶姿为目的 , 自娱自乐 。品茶者 , 细品缓啜 , 所谓“三口方知真味 , 三番才能动心” 。“喝茶”是以清凉解渴为目的 , 大碗急饮或不断冲泡 , 连饮带咽 。“吃茶”是连茶带水一起咀嚼咽下 , 但吃茶的为数不多 , 一般都为喝茶 。
汉族饮茶 , 虽然方法有别 , 却大都推崇清饮 , 认为清茶最能保持茶的“纯粹” , 体会茶的“本色” 。基本方法就是直接用开水冲泡或熬煮茶叶 , 茶汤中不附加其它饮料食品、为纯茶原汁本味饮法 。凡有客自远方来 , 总要招待一杯盖碗茶 , 是汉族的一种专统待客方法 。
正规的品饮盖碗茶 , 有净具、摄茶、澈茶、沦茶、品饮五道程序 。首先用清温水将盖碗饮具清洗干净 , 把茶叶三至五克放盖中 , 再将初沸的开水迅速冲入盖碗内 , 使水满不溢为止 , 然后以碗盖轻轻刮去水面浮沫 , 再盖好碗盖 。沦茶是碗中的茶要经过五分钟的浸渍 , 使之出茶香之味 , 最后才品饮 。品茶素有“一看二闻三品”之说 , 首先看其茶叶的色泽和外形 , 然后是闻茶汤清香气 , 之后才是品其茶味 , 心情以静为佳 。
哈尼族饮普洱茶
蒸茶:一般年纪稍大一点的哈尼族人喜欢喝蒸茶 , 在劳动、赶集或狩猎归来途中 , 顺手采摘新鲜的老茶叶带回家 , 用甄子蒸熟 , 晾干后装入特制的篾合中备用 。饮用时 , 取适量放入杯中 , 冲上沸水泡数分钟即可饮 , 这种蒸茶喝后有一股糯米香味 , 性温醇 , 爽口诱人 。
????????
烤茶:这种饮茶方法是哈尼人在野外劳动时在山野间待客或自饮用的方式 , 就地燃起一堆篝火 , 砍来一节新鲜竹筒 , 盛满清洌的山泉水、架在火上烧煮 。同时采摘适量新鲜老茶叶用盛具置于火炭旁慢慢烘烤至有一股焦糊味时 , 待筒中水烧开后用手将烤茶揉碎入竹筒中、煮片刻后即可饮用 , 有鲜竹清香味和茶叶的芬芳味 , 甘甜可口 。
土锅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又称待客茶 , 是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法 。将盛有清泉水的土锅支在铁三脚架上 , 待锅内的水烧开后 , 再放入新鲜的老茶叶 , 要不断地加水 , 至少煮二至三道方可饮用 , 待茶煮好后 , 将茶倒入竹茶盅内敬客 。茶汤味鲜而浓 , 初喝微苦 , 再喝回甜 , 使人有饮一次而终生难忘之感 , 饮后能助消化、解油腻除宿食 。
傣族普洱茶艺茶道
土司土罐茶:孟连宣抚司的土司及上层饮茶方法:首先将存放在竹筒里的茶叶倒在土罐中用温火慢炒 , 待闻到茶叶特有的香味时 , 将沸水倒入土罐中用热火熬至茶汤变浓 , 香味扑鼻时 , 又将茶汁倒入土司专用的茶俱中 , 然后再将茶俱放入蔑制的器皿上 , 由仆人送至土司饮茶议事的地方供其饮用 。当然熬茶的师傅是专门培训过的 , 具有较高的熬茶水平的专职人员 。
竹筒香茶:竹筒香茶是傣族人民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 , 也是比较讲究的一种待客茶 。制法有两种 , 一种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 , 经铁锅杀青 , 揉捻 , 然后装入特制的嫩甜竹筒内 , 在火上烘烤 , 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醇厚茶香 , 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 。又一种制法是将晒干的春茶放入小饭甄里 , 甄子底层堆放一层用水浸透的糯米 , 甄心垫一块纱布 , 放上毛茶 , 蒸约十五分钟 , 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 , 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 。这种方法制出的竹筒香茶 , 即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 。竹筒的口径约为6厘米 , 长25厘米左右 , 边装边用木棍将竹筒内的茶叶舂压紧 , 边装、边烤 , 边舂 , 直到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 , 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竹筒口 , 放在离炭火约40厘米的三脚架上 , 以文火慢慢烘烤 , 约五分钟翻动竹筒一次 , 待竹筒由青绿变为焦黄 , 筒内茶叶全部烧干时剖开竹筒 , 竹香茶即制成 。饮用时 , 取出圆柱形的茶叶 , 掰少许放入碗中 , 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 。竹香茶具有芽叶肥嫩 , 白毫多 , 汤色黄绿、清澈明亮 , 香气馥郁 , 滋味鲜爽回甜的特点 。傣族群众到田间劳动 , 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 , 在休息时 , 砍上一节甜竹 , 上部削尖 , 灌入山泉水在火上烧开 , 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烧数分钟 , 待茶水稍凉后慢慢品饮 。饮用竹筒香茶既解渴 , 又解乏 , 令人浑身舒畅 。
????????
拉祜族饮普洱烧茶
烧茶:拉祜族传统的一种饮茶法 。将新梢采下的一芽五六鲜茶叶直接在明火上烘烧至焦黄再放入茶罐内煮饮 。
烤茶:是拉祜族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 。先将陶罐在火塘上烤热 , 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 , 待茶色焦黄时 , 冲入开水 , 去掉浮沫再加入开水 。待茶煮好后 , 主人先倒少许茶水自尝 , 以试其浓度 , 如茶汁过浓 , 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相适 , 然后再倒给客人饮用 。这种烤茶香气很足 , 味道浓烈 , 饮后精神倍增 , 心情愉快 。
糟茶:也是拉祜族一种非常古朴而又简便的饮茶方法 。将鲜嫩茶叶采下后 , 加水在锅中煮至半熟 , 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 , 饮用时 , 取少许放在开水中再煮片刻 , 即倒入茶盅饮用 。糟茶茶水略有苦涩酸味 , 饭后饮用有解渴开胃的功能 , 风味特别 。
佤族铁板烧普洱茶
铁板烧茶:是佤族独具一格的茶饮 , 与烤茶相似 , 但风格略有不同 。饮茶方法是先用壶将水煮沸 , 另用一块铁板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 , 直到茶色烤至焦黄 , 散发出茶香味 , 再将茶倒入开水壶中煮 , 几分钟后即可将水倒入茶盅饮用 , 饮这种茶后苦中回甜 , 焦中有香 。
擂茶:是佤族中的一种古老饮茶方法 。即将木擂缸擂好的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陶罐内共煮后饮用 , 有清热解毒 , 通经理肺的功效 。至今佤族仍保留这种古老的饮茶方法 。唐樊绰《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景东)界诸山 , 散收无采造法 ,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这些记载实际上就与佤族饮用的擂茶相吻合 。
彝族普洱茶烤罐茶
清茶:彝族的清茶 , 是将泉水盛入铜茶壶 , 置于火塘边煨热 , 水温增至水面冒气时 , 倒适量水入煮茶罐 , 放进茶叶 , 在火塘上烧煮 , 煮沸后用搅茶棍搅动 , 渐成金黄色 , 用火钳将茶罐取下来 , 搁置片刻待沸止后 , 经过滤倒入茶杯中即可饮用 。
????????
盐巴茶:这是彝族最喜爱的一种日常饮料 , 先掰下一块当地生产的紧茶或茶饼 , 砸碎后放入陶罐内移近火塘烘烤 , 当听到罐内发出“劈啪”响声并散发出焦香气味时 , 即向罐内缓缓冲入开水 , 再煨五分钟 , 然后把用线扎紧的盐巴投入茶汤中抖动几下后移去 , 将茶罐移离火塘 , 再将浓茶汁分别倒入碗杯中 , 加开水冲淡即饮 , 可配吃玉米粑粑之类的食品 , 味道十分舒适可口 。
油茶:用茶壶煨煮茶水至沸 , 用漏兜将茶水滤入冲茶筒 , 再用勺或竹片将酥油、麻籽油、蛋清、盐巴等香料放入茶筒内 , 然后左手握筒 , 右手来回抽动筒内拉杆 , 待茶汤和香料均匀后 , 即可倒入茶杯饮用 , 油茶清新爽口 , 醒脑利目 , 滋补强身 。
烤罐茶:彝族人十分喜欢饮用 。先将茶叶放入陶制茶罐内在火上焙烤 , 直至茶叶烤得酥脆 , 略黄时 , 乘热将茶罐端离火源 , 灌入事先烤热的水少许 , 待罐内茶水泡沫稍息 , 再冲入热开水至灌满 , 又在火上煨煮片刻便可起罐 , 让茶叶沉淀一会儿 , 再倒出茶水即可饮用 , 彝族的烤罐茶 , 色、香、味和浓度具佳 。
布朗族酸茶烤茶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袭 , 是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 , 他们把野茶“得责”经人工栽培后的茶叫做“腊”为后来的傣族 , 基诺族、哈尼族的爱尼人、卡多人所借用 , 均称茶为“腊” 。布朗族在今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州均有居住 , 布朗族饮茶的方式有:吃“得责”生茶 , 吃酸茶;吃烤茶、煮青竹茶 。
???????
吃“得责”生茶:布朗族古代把野茶作为野菜 , 当“佐料”食用 , 称为吃“得责” 。至今澜沧景迈、芒景的布朗族上山干活时 , 带上冷饭、腌茶 , 辣椒和盐 , 吃饭时摘一把生茶 , 蘸盐巴辣椒当菜吃 。
口含“腊”(茶):随着布朗族对“得责”野生茶的认识加深 , 经过人工种植、驯化、转化成栽培型茶叶后 , 需求量也增加 , 发展到大面积种植的新阶段 , 布朗族人日常把茶采下来带在身上 , 劳累时就把茶放到嘴里含着 , 用口含茶的方式来消除劳累、保健身体 。
酸茶:是布朗族自食、招待贵客或作礼物的一种腌茶 。制酸茶的时期在每年五、六月份 , 将鲜茶叶蒸熟 , 放在阴凉处晾干水气后 , 装入竹筒中压紧封好 , 埋入土中 , 几个月乃至几年以后 , 遇到喜庆之事或有客人来访时 , 将竹筒挖出 , 取出茶叶拌上辣椒、撒上盐巴来款待客人 , 可以直接嚼食 , 茶叶酸涩、清香 , 喉舌清凉回甜 , 帮助消化和解渴 。
烤茶:布朗族人把茶摘回来 , 用锅炒、手揉、晒干以后 , 把茶放入小茶罐中 , 在柴火上烤香 , 然后放水熬成茶汤来喝 , 喝了眼睛明亮 , 头脑清醒 , 不疼痛 , 布朗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山不带饭可以 , 不带茶不行” 。他们把茶当作常备药而饮烤茶 。
【普洱茶茶道--云南普洱茶的茶道文化】青竹茶:布朗族爱煮青竹茶 。在野外劳动或长途步行之后 , 想喝清茶解乏止渴 , 便随手砍下野山竹 , 截成竹筒 , 下部削尖 , 插在地上 , 成为一个个奇特的高脚茶杯 , 然后把一只大竹筒装满泉水放在火堆旁烧烤 , 水烧开后放进茶叶 , 再煮五、六分钟 , 将茶水倒入插地上的茶杯中 , 即可拔起饮用 , 有泉水清甜 , 清茶醇香之味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