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药炮制的文化渊源
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起源和标志 , 在漫长的历史中孕育出了河洛文化、殷商文化、老子文化、炎黄文化、少林文化、黄河文化等诸多文化 , 其中也包含早期中医药文化 。禹州位于河南中部 , 地处伏牛山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地带 , 历史上禹州药市与河北祁州药市有“南禹州、北祁州”之并称 。清朝 , 逐渐形成南北相互往来的药商群体 , 比如康熙嘉靖年间的十三帮 , 河南民间有“十三帮一大片 , 比不上怀帮一座殿”的说法 。其中 , 以郑州、怀庆为集散地的怀帮 , 主要输出享有盛名的“四大怀药” 。同时还有河南彰德、武安一带的彰武帮 。 远古时期人类生产工具极少 , 生存条件恶劣 , 先民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中医药文化 。河南作为有着深远中医药历史的大省 , 也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文化 , 其中中药炮制更是其明显体现 。河南中药炮制文化产生原因大抵有以下 。 远古医巫一体文化 远古时期 , 人们敬畏自然 , 先民们时常祭祀、占卜 , 产生了祭祀文化 。有学者认为“医出于巫” , 《广雅·释诂》记载:“医 , 巫也” , 《公羊传·隐公四年》:“巫者 , 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 。”远古时期的人们会食用经过神灵感应的植物或者烧灼过的动物肉、甲片等简单炮制过的中药 , 进行祈福占卜等 。商代 , 甲骨占卜体系成熟 , 甲骨上不仅有灼、钻的占卜痕迹 , 而且占卜的文字内容也被保留 。20世纪上中叶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大量甲骨残片 , 表明在远古时期 , 河南先民们在祭祀占卜之后 , 会食用祭祀品 , 甲骨就是其中之一 。 《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其中巫彭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医名 , 说明上古时期医巫一体 , 巫医用简单的医药学知识和治疗方法 , 杂以祈祷、禁咒祭祀等祝由之术治疗疾病 , 其中就有早期的中药炮制 。 但在西周时期 , 由于迷信的巫术形式歪曲了医药的真实内容 , 妨碍中医药的发展 , 最后医巫分离 。 药食同源文化 远古时期 , 黄河流域存在众多神话人物 , 其反映了原始社会对农耕文化的理解 , 也体现了河南早期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 。 神农为传说中农耕的发明者 , 同时也被认为是本草的发现者 。《淮南子·修务》记载:“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 , 相土地宜 , 燥湿肥墝高下 , 尝百草之滋味……当此之时 , 一日而遇七十毒 。”古人在寻找食物过程中 , 发现部分食物具有药用价值 , 从而将其应用于治疗疾病 , 体现出药食同源的文化特性 , 而中药炮制也在其中应运而生 。 上古之时药食同源 , 火在制备食物中的成功应用自然也转化到药物炮制中 。《说文》曰:“炮 , 毛炙肉也 。”“炙 , 炮肉也 。从肉 , 在火上 。”炮制古时亦做“炮炙” , 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即以“炮炙”命名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 , 早期中药炮制伴随着火的使用 。而将火运用于炮制 , 大致始于燧人氏 。《太平御览》记载:“燧人始钻木取火 , 炮生为熟 , 令人无腹疾 , 有异于禽兽 。”这是我们祖先对熟食的早期文字记载 , 表明在河南地区 , 先民会钻木取火后 , 将其运用于烹饪食物 , 在药食同源的影响下 , 中药炮制也与火的运用密不可分 , 炮制中的火制法就源于此 。 伊尹 , 生于莘国 。相传伊尹善于烹调 , 被称为中华厨祖 , 熟知药物和食物的性味 , 在他讲述烹调时曾提到“阳朴之姜 , 招摇之桂 。” 。姜和桂既是烹调的常用调味品 , 又是中医常用的解表药 。除此之外 , 很多在烹饪中使用的调料也成为中药炮制辅料 , 如酒、醋、盐等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以滋味说汤”“凡味之本 , 水最为始 。五味三材 , 九沸九变 , 火为之纪……鼎中之变 , 精妙微纤 , 口弗能言 , 志不能喻 。”古人将烹饪与汤剂的宗师归于伊尹 , 《针灸甲乙经·序》亦谓“伊尹以亚圣之才 , 撰用神农本草 , 以为汤液” 。由此说明汤剂和烹饪关系密切 。在烹饪过程中 , 对食物的净制、切制等方法也用于药物炮制 , 由此产生了“净洗”“切捣”等炮制工序 。 河南地区中药炮制的起源和酒的酿造关系密切 。酒是用于炮制的重要辅料和制药溶媒之一 , 在现代炮制中也被广泛应用 。商代酿酒盛行 , 在我国出土的早期殷商和西周的青铜器中 , 就有众多酒器;殷墟甲骨文中已经出现“酒”的古文字;《神农本草经》中关于葡萄的食用中也涉及发酵酿酒的内容 。因此可以断定酿酒技术在我国出现得很早 , 同时 , 远古时期先民们将酒作为溶剂制成药酒或者直接作为药物食用的做法也被广泛使用 。河南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距今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 , 其中出土的陶片经现代科学家研究后发现 , 陶器盛放过以稻米、水果、蜂蜜为原料混合和发酵的饮料 , 可以判定为早期的粮食发酵酒 。同时 , 位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也出现有陶制的酒器 。考古学家推测 , 将酒用于中药炮制在汉代以前就产生 ,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取商牢 , 渍物”的记载 。后世的醋制法也与酒的酿造有关 。早期储藏技术不佳 , 陶罐中的酒很容易变质 , 从而成为“苦酒” 。 道家服食炼丹 早期中药的使用除了有治疗作用外 , 也应该包含有保健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上品药大多可以“补虚羸”“轻身益气、不老延年” , 而这些“长生久视”的思想最早在道家的文献中也得以体现 。养生服食、炼丹、法术 , 一直以来都是道家的独特体现 。《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 , 据考证为雷斅托名雷公著书 。《炎黄流域考》载:“炎帝榆罔之子名雷 , 佐皇帝伐蚩尤有功 , 封食方山而姓方 , 故又称方雷氏 。”方雷氏是中华民族古老姓氏之一 , 而禹州是方、雷姓氏的发源地 。《证类本草》首次收录了《雷公炮炙论》佚文 。 中药炮制中矿石类药物的炮制起源 , 也跟道家炼丹术密不可分 。葛洪在《抱朴子》中有:“世人不合神丹 , 反信草木之药 。草木之药 , 埋之即腐 , 煮之即烂 , 烧之即焦 , 不能自生 , 何能生人乎?”包括在《雷公炮炙论》中多次出现的矿物类药物炮制方法都与道教炼丹术有相似之处 。古代道教对于药材产地非常重视 , 也对同时期的医经家和经方家产生了影响 , 直到现在还有道地药材的说法 。道地思想在《抱朴子》中也有体现:“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 , 菊花堕其中 , 历世弥久 , 故水味为变 。”当时由于农业生产技术不发达 , 交通运输不便 , 往往药材产地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 。而河南地处中原 , 人口众多 , 土壤肥沃 , 更是众多中药材的原产地 , 薯蓣有“生嵩高山山谷”的记载 , 逐渐演变成现在四大怀药中的怀山药 。因此 , 河南中药炮制的起源和道家炼丹服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外伤涂抹 上古时期 , 由于先民在狩猎过程中容易受外伤 , 同时风雨不节 , 也容易产生疮疡 。人们逐渐发现用一些材料外敷可以止血、减轻疼痛 , 因此产生了中药外敷 。后来不断演变 , 出现了外贴膏药 。《后汉书·方术传》:“既而缝合 , 敷以神膏 , 四五日创愈 , 一月之间皆平复 。”在制作简易的外敷药草时 , 先人对药物进行了简单净制、捶捣 。而后逐渐演变出通过蒸煮动物脂肪敷于创口的做法 , 后演变为现在流行的黑膏药 。无疑 , 膏药的制作也是中药炮制的一大进步 。 笔者认为 , 任何文化的起源都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时代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 河南中药炮制起源反映了早期原始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及其雏形 。远古时期 , 人们在追求更加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进化过程中 , 衍生出早期原始朴素的中医药文化 , 而中药炮制的起源更是明显体现了远古时期人文社会和中医药文化相衔接的时代背景 , 反映出医巫一体、药食同源和摄生的中医早期文化思想 。河南中药炮制产生原因众多 , 历史渊源广泛 , 但无一例外都充分展现了河南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 。
推荐阅读
- 人参,百草之王
- 中药材植物名:球花毛麝香 大头陈(植物科目:玄参科)
- 帝女花 菊花【菊科】
- 苦玄参 玄参【玄参科】
- 鼠粘子 牛蒡子【菊科】
- 马钱子 番木鳖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番木鳖图片
- 蕃荷菜 薄荷【唇形科】
- 孩儿茶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儿茶图片
- 一支蒿 蓍草【菊科】
- 菊花茶解中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