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生活百科 >
- 【别名】
- 益智子、摘艼子
- 【药用部位】
- 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 。
- 【成份】
- 含挥发油1%-2%,油中含桉油精55%以及姜烯(zingiberene)、姜醇(zinginerol) 。果皮的刺激性成分有1-(4'-hydroxy-3'-methoxyphenyl)-7-phenyl-3-heptanone,yakuchinone-B,trans-1-(4'-hydroxy-3'-methoxyphenyl)-7-phenylheqt-1-en-3one 。并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 , 以及微量元素锰、锌、钾、钠、钙、镁、磷、铁、铜等 。
- 【功能主治】
- 温脾 , 暖肾 , 固气 , 涩精 。治冷气腹痛 , 中寒吐泻 , 多唾 , 遗精 , 小便余沥 , 夜多小便 。
①《广志》:"含之摄涎秽 。"
②《本草拾遗》:"止呕哕 。""治遗精虚漏 , 小便余沥 , 益气安神 , 补不足 , 利三焦 , 调诸气 , 夜多小便者 , 取二十四枚碎 , 入盐同煎服 。"
③刘完素:"开发郁结 , 使气宣通 。"
【益智仁】④《医学启源》:"治脾胃中寒邪 , 和中益气 。治人多唾 , 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 。"
⑤王好古:"益脾胃 , 理元气 , 补肾虚 , 滑沥 。"
⑥《纲目》:"治冷气腹痛 , 及心气不足 , 梦泄 , 赤浊 , 热伤心系 , 吐血、血崩 。"
- 【用法与用量】
- 内服:煎汤 , 1~3钱;或入丸、散 。
- 【选方】
- ①治伤寒阴盛 , 心腹痞满 , 呕吐泄利 , 手足厥冷 , 及一切冷气奔冲 , 心胁脐腹胀满绞痛:川乌(炮 , 去皮、脐)四两 , 益智(去皮)二两 , 干姜(炮)半两 , 青皮(去白)三两 。上件为散 。每服三钱 , 水二盏 , 入盐一捻 , 生姜五片 , 枣二个 , 擘破 , 同煎至八分 , 去滓 , 温服 , 食前 。(《局方》益智散)
②治腹胀忽泻 , 日夜不止 , 诸药不效 , 此气脱也:益智子仁二两 。浓煎饮之 。(《世医得效方》)
③治梦泄:益智仁二两(用盐二两炒 , 去盐) , 乌药二两 , 上为末 , 用山药一两为糊 , 和丸如梧桐子大 , 每服五十丸 , 空心临卧盐汤下 , 以朱砂为衣 。(《世医得效方》三仙丸)
④治脬气虚寒 , 小便频数 , 或遗尿不止 , 小儿尤效:乌药、益智仁等分 。上为末 , 酒煮山药末为栅 , 丸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 盐酒或米饮下 。(《妇人良方》缩泉丸 , 即《魏氏家藏方》固真丹)
⑤治小儿遗尿 , 亦治白浊: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 , 上为末 。每服一钱 , 空心米汤调下 。(《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益智仁散)
⑥治妇人崩中:益智子 , 炒研细 , 米饮入盐服一钱 。(《经效产宝》)
⑦治漏胎下血:益智仁半两 , 缩砂仁一两 。为末 。每服三钱 , 空心白汤下 , 日二服 。(胡氏《济阴方》)
⑧治疝痛 , 连小腹挛搐 , 叫呼不已:益智仁、干姜(炮)、甘草(炙)、茴香(炒)各三钱 , 乌头(炮 , 去皮)、生姜各半两 , 青皮(去白)二钱 。上细切 。每服四钱 , 水二盏 , 入盐少许 , 煎至七分 , 去滓 , 空心食前温服 。(《济生方》益智仁汤)
⑨治白浊腹满 , 不拘男妇: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 。姜三片 , 枣一枚 , 水煎服 。(《永类钤方》)
⑩治小便赤浊:益智仁、茯神各二两 , 远志、甘草(水煮)各半斤 。为末 , 酒糊丸 , 梧子大 。空心姜汤下五十丸 。(《纲目》)
- 【宜忌】
- 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
①《本草经疏》:"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 , 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 , 而不由于气虚肠滑 , 法并禁之 。"
②《本草备要》:"因热而崩、浊者禁用 。"
③《本经逢原》:"血燥有火、不可误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