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到底是好官还是坏官 吕夷简与吕端的关系


吕夷简到底是好官还是坏官 吕夷简与吕端的关系

文章插图
最近一部《清平乐》,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宋朝这个朝代了,尤其是宋仁宗一朝,毕竟这个时期是历史上很多著名文学家出现的时期,光是唐宋八大家里面,在宋仁宗时期的就有六个,不得不令人佩服 。而剧中的吕夷简这个人物,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吕夷简在宋理宗时期,被列入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他是宋朝时期的名相之一,当然也正是因为他是真的很有能力,做事情非常好,这才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否则他不仅无法成为宰相,也不可能一直当宰相,毕竟宋仁宗最在意的就是百姓民生了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吕夷简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说他是忠奸难辨呢?他究竟是好官还是坏官?
在太平年月里,当一名宰相,通常是比较平稳的,或者说,后世给予的评价会比较一致 。但是,宋朝宰相吕夷简,却是一个有相当大争议的人物,史载可查就有如下评论:
宋真宗赵恒: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 。
宋仁宗赵祯: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欧阳修:二十年间坏了天下 。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 。
冯梦龙:惜其有才而无度,如忌富弼,忌李迪,皆中之以小人之智,方之古大臣,邈矣!
有人说他是名臣、贤相,正是有他的努力,才使得宋仁宗顺利亲政,成为综合素质极高的宋朝皇帝;也有人骂他是奸臣、权相,将范仲淹这样的忠直大臣罢免出朝 。
如此截然相反的评价,汇聚于一个人,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出生于著名官宦世家,他理应深谙为官之道,善于左右逢源,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身后名”?在遭到质疑的情况下,他有何高招能三度拜相?今天,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吕夷简 。
【吕夷简到底是好官还是坏官 吕夷简与吕端的关系】
吕夷简到底是好官还是坏官 吕夷简与吕端的关系

文章插图
1.怎样赢得“两任皇帝的超级点赞”?吕夷简家世显赫,他的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而他的伯父吕蒙正位列宰辅 。
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吕夷简考中进士,才识卓优、清慎勤政,当时便有“廉能”之誉 。做滨州知州时,吕夷简发现老百姓使用的农具都要交所谓的“农器税”,他觉得不对劲,“农器有算(税),非所以劝力本也”,上书朝廷,请求取消,得到了宋真宗的首肯 。
在礼部员外郎任上,他请求罢除在冬天运送修建宫观的石木,真宗称赞他“有为国爱民之心”,数次委以大任 。他曾出使契丹议和划界,返朝后升任知制诰之职,成为真宗的近臣 。真宗末年,他升为龙图阁直学士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真宗把他的名字写在屏风上,朝野盛传吕夷简将要获拜为相,可惜,字迹未干,宋真宗便旧病复发卧床不起 。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驾崩 。年幼的宋仁宗登基,刘太后垂帘听政,吕夷简任职于开封府 。一次宫内大火,百官早朝,宫门不开 。皇帝驾临拱辰门,百官在楼下朝拜,只有吕夷简不拜 。皇帝派人问他原因,吕夷简回答说:“昨夜宫中发生变故,现在看不清楚,无法确定皇帝是真是假 。”听罢仁宗命人将遮在前面的帘子掀开,吕夷简看清楚了仁宗的模样,这才跪下叩头 。
吕夷简如此做法并没有得罪仁宗,反而让仁宗对他另眼相看,六年之后,吕夷简被任命为宰相 。
吕夷简到底是好官还是坏官 吕夷简与吕端的关系

文章插图
2.最为难的宰相年幼的仁宗即位后,刘太后临朝称制 。因为太后性格强硬,所以身为宰辅的吕夷简工作难度非常大 。身处两位国主之间,既要平衡,还得有所坚持;既要想到眼前,还要考虑到以后 。
明道元年,仁宗的生母、嫔妃李氏病逝,在葬仪方面太后打算草草料理 。吕夷简朝令时提出此事,太后大惊,连忙问:“宰相连内宫之事也管吗?”刘太后之所以如此慌乱,是因为担心仁宗知道自己并非他的生母,所以等到仁宗皇帝退朝后,刘太后单独召见吕夷简,质问他在朝堂上的表现 。吕夷简针锋相对地说:“太后不为日后保全刘家着想吗?”一句话震住了太后,随后下诏以皇后礼下葬李氏 。
吕夷简这种夹缝中的生活在明道二年(1033年)结束了 。这一年,太后崩逝,仁宗亲政 。吕夷简第一时间向仁宗提出八条规劝,即: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贿、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 。仁宗皆虚心接受 。
仁宗亲政后,和吕夷简商量官员的任免,将亲附太后的大臣都罢免了 。退朝后仁宗将人事任免告诉郭皇后,皇后说:“只有吕夷简不依附太后吗?只不过比起其他人他更机巧、善应变而已 。”于是吕夷简也被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判陈州 。不过这次被贬更像是皇帝做的姿态,因为没多久吕夷简就官复原职 。
吕夷简到底是好官还是坏官 吕夷简与吕端的关系

文章插图
3.“整人专家”的名号是怎么来的?吕夷简职场声誉最大的败笔来自于和范仲淹的朝堂之争 。吕夷简与范仲淹是宋仁宗朝两大知名人物,二人在为官过程中曾有过激烈冲突 。
景祐三年(1036年),代理开封知府的范仲淹给天子上了一道《百官图》,指着上面开列的百官晋升顺序说:“某为超迁,某为左迁,如是为公,如是为私,意在丞相”(《范文正公年谱》),直言宰相用用人不当,以权谋私 。随即范仲淹又上书仁宗皇帝,抨击时政积弊,并以历史上权臣乱政之例告诫天子 。显然,这些言辞是针对吕夷简的 。
吕夷简对此极为愤怒,随即他也上奏弹劾范仲淹,指出他三宗罪:“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从而引发了一场官场动荡 。
结果,范仲淹被贬谪为饶州(今江西省波阳县)知州,为他鸣不平和关系密切的余靖、尹洙、欧阳修等多位官员被打成朋党,也先后遭贬 。
当然,也有历史记录说,吕夷简对真正有才干的官员还是重用的,常常一面薄惩示威,一面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故《宋史》称他:“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 。”
吕夷简到底是好官还是坏官 吕夷简与吕端的关系

文章插图
4.“混搭”的处世风格,是怎样炼成的?今有学者评说吕夷简,用了个时尚的词“混搭”——一方面,吕夷简排斥异己,公报私仇,玩弄权术,有心机,是“小人之举”;但另一方面,吕夷简沟通朝廷上下,行事稳健,深谋远虑,为了天下安定发展,功劳不小,也是合格的宰相 。
庆历二年(1042年),契丹在燕云一带集结重兵,声言要伺机南侵 。消息传至东京,有人主张迁都洛阳 。吕夷简认为,如果迁都洛阳,契丹不加抵抗便可渡过黄河 。那时,城池再坚固,也难阻挡敌人的进攻 。契丹“畏壮侮怯”,这时候匆忙迁都洛阳,只会向敌人示弱 。如果此刻建都大名,表现出仁宗要亲征的决心,才能挫败契丹南侵的图谋 。仁宗最终采纳了吕夷简的主张,于当年五月就改称大名府为“北京” 。
吕夷简在处理宋与辽、夏关系,巩固边防方面卓有贡献 。尽管他和范仲淹不和,但仍能任用范仲淹用兵西夏,并派大臣出使辽邦,达成和议,从而避免战乱 。但在上述关系的处理上,吕夷简对辽夏让步太多,岁输银两、锦帛过巨,进一步加重了仁宗一朝的财政负担 。
庆历二年(1042年),吕夷简因风眩病倒,仁宗改拜他为司空、平章军国重事 。等到吕夷简病情稍有好转时,又让他每隔数日到中书一次,裁决军国大事 。并剪下自己的胡子送给吕夷简,说:“古人说胡须可以治病,朕现在剪下胡须赐给你,希望你早日康复 。”
庆历三年(1043年)春,吕夷简病重 。仁宗召见他时,亲自扶他坐在自己面前,并希望他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多多过问朝政 。吕夷简再三辞让,仁宗才同意他以太尉致仕 。
庆历四年(1044年),吕夷简病故,享年66岁,走完了颇具争议,又极为精彩的一生 。当吕夷简去世的讣闻传入朝中时,虽然依旧有人为他的功过而争论,但仁宗却流着泪说道:“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这是从皇帝的角度,给了吕夷简一个很高的评价 。
然而得到皇帝认可的吕夷简却并没有得到同僚的夸赞,欧阳修等人把他视为一代奸臣,现代亦有一些学者表示认同 。
因此,也有人说,吕夷简的“坏名声”完全是因为他选错了对手,他的对手包括了范仲淹和欧阳修等“君子党”,因此遗留下来的名声,更倾向于“奸臣”;这个名头,相比多年的宰相付出,略显“冤枉” 。这位宋朝“大管家”,到底能打多少分,恐怕只能是:“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