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血竭
【草血竭】草血竭介绍
- 【别名】
- 回头草、草血结(《滇南本草》),土血竭,拱腰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金黄鸡(《滇南本草》整理本),迂头鸡、一口血、蛇疙瘩(《四川中药志》),紫花根、地蜂子、地黑蜂、老腰弓(《云南中草药选》) 。
- 【汉语拼音】
- caoxuejie
- 【成份】
- 草血竭根茎含混合性鞣质[1] 。
- 【加工采集】
- 秋季采挖,去净茎、叶、泥砂,晒干 。
- 【药材鉴别】
- 干燥根茎呈扁圆柱状,常踡曲,两端略细,长2.5~7厘米,径1~2厘米,表皮黑棕色,有较粗横纹,有的成节状,残留少量叶基和须根 。质硬,不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红棕色,维管束呈黄白色,点状排成一圈 。味涩 。以无须根、心红棕色者为佳 。
产云南、四川等地 。
- 【炮制】
- 除去杂质及残存须根,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
- 【功能主治】
- 散血止血,下气止痛 。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积,癥瘕积聚,月经不调,浮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
①《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宿食,消痞块年久坚积板硬,胃气疼,面寒疼,妇人癥瘕 。消浮肿,破瘀血,止咳嗽 。"
②《四川中药志》:"散血,止血 。治丹停,黄肿,无名肿毒及妇女火疳病,并涂蛇咬伤 。"
③《云南中草药选》:"止血止痛,收敛止泻 。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
- 【性味】
- ①《滇南本草》:"微温,苦辛微涩 。"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酸,无毒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3钱;入散剂或浸酒 。
- 【备注】
- (1)同属植物圆穗蓼(球花蓼、拳参)Polygonum sphaerostachyum Meisn,云南地区亦作草血竭入药,西藏地区称拳参 。功效类似 。
- 【植物形态】
- 草血竭
多年生草本,高约40厘米 。根茎块状,棕黑色,具多数细根 。茎纤细,绿色,有棱,无毛 。根生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8~22厘米,宽6~45毫米,先端尖或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略反卷;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中肋均凸出;叶柄长5~12厘米 。茎生叶互生,叶柄长1.5~3.5厘米,有时近于无柄,托叶成鞘状,其余均同根生叶 。穗状花序,长约3~8厘米;苞片和小苞片均膜质,披针形,背面有一褐色中脉 。花淡红色,花柄短;花被5裂,覆瓦状排列;雄蕊5;子房卵状而扁,花柱2裂 。小坚果三棱形,黑褐色有光泽 。花期夏季 。
生山石间或草坡 。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
- 【药用部位】
- 为蓼科植物草血竭的根茎 。
- 【来自何书】
- 《植物名实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