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里的鸦片战争

如何表述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中英战争 , 至今仍然是一个问题 。
“‘鸦片战争’这个颇富争议的词是1840年4月25日的《泰晤士报》生造出来的”(卜正民等《鸦片政权》) , 因此 , 许多西方学者称之为“贸易战争”(中国学者郑观应《盛世危言》亦然);还有学者视其为“白银战争”(弗兰克《白银资本》、林满红《中国之逆转:世界银荒与嘉道咸秩序》) , 等等 。周重林和太俊林则称其为“茶叶战争” 。
茶叶、鸦片与白银
周重林和太俊林所着的《茶叶战争》检讨了我们习焉不察却又至为关键的一些历史细节 , 重在讨论近代历史中的茶叶和饮茶的文化意味和历史关系 , 它的旨趣是 , “透过一杯茶 ,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衰败的王朝 , 收获的也不只是那些廉价的屈辱 , 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那杯茶 , 是怎么样到了手中 , 又是怎么丢失的 。所谓的全球化 , 在那个时间里 , 又是如何展开的呢?”
茶叶、鸦片与白银这三种东西之间的关系 , 是当时的世界贸易的最大主题 , 由于欧洲(后来还有美国)大量需要中国的茶叶 , 但他们都没有中国需要的大宗商品 , 而且中国喜欢用白银交易 , 白银因此都纷纷流入中国 , 造成欧洲各国的严重入超 。这时候 , 英国东印度公司发现中国有很多人吸食鸦片 , 于是从印度购入鸦片走私到中国 , 这才扭转了由中国说了算的世界贸易格局 。
从上述三角贸易关系可见 , 茶叶在其中的关系至为重要 。这一判断的依据 , 可以从英国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变化中看出来:雍正七年(1729年) , 中国首次颁布鸦片禁令 , 又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禁种鸦片 , 从嘉庆元年(1796年)起一再禁止鸦片入口 , 但屡禁不止 , 中国人吸食鸦片越来越多 , 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往英国 , 造成清朝“银贵钱贱”的局面 , 中国只好用传统的“以茶制夷”的策略对付英国 , 道光十九年(1839年) , 钦差大臣林则徐(1785-1850)到达广州禁烟 , 与英国的贸易需求冲突 , 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要用鸦片来换得中国的大把白银才买得起茶叶 , 所以英国不惜付诸武力 , 目的就是保证继续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来向中国购买茶叶 , 否则它就没有东西可以挣银子来买中国的茶叶了 。
“茶叶创造了英国”
咸丰四年(1854年) , 英国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中英《南京条约》 , 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 , 被中国拒绝 , 两年后 , 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提出全面修改中美《望厦条约》 , 仍被中国拒绝 , 英国再次以武力开道 , 法国后来加入 , 结果是中国再次惨败 , 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了 。
此后 , 中国的国产鸦片逐渐增多 , 到光绪八年(1882年)已经完全满足国内需要 , 甚至还有部分出口(到缅甸等地) , 而英国则在同一时期自己种出了茶叶 , 到了光绪十四年(1888年) , 英属印度出口英国的茶叶数量已经超过中国 , 还开始反过来向西藏倾销茶叶 , 这时候 , 英国禁止鸦片贸易的要求也就越来越强烈了 。所以 , 这是一场茶叶战争 。讽刺的是 , 在英国大肆走私、中国屡禁不止的情况下 , 太常寺少卿许乃济(1777-1839)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奏请弛禁鸦片、种植罂粟 , 却被皇帝和高官痛批 , 而在中国被迫鸦片贸易合法化之时 , 英国却在国内立法禁烟 。
茶叶创造了英国 , 并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麦克法兰《绿色黄金(1678.80,-4.40,-0.26%)》、周宁《鸦片帝国》) , 英国以“自由贸易”之名行殖民侵略之实 , 按照他们的逻辑 , 既然他们可以漂洋过海打过来(西北内陆也有鸦片走私进入中国) , 中国也可以漂洋过海打过去 , 要求英国开放市场全面接纳中国国产的鸦片 。可是 , 中国没有这么做 , 原因很简单:打不过人家 。
以茶读史:理解历史的新视角
打也打不过 , 跑也跑不了 , 想关起门来不玩了 , 人家又不允许 , 没有办法 , 中国只好祭起“以茶制夷”的这杆传统大旗 , 可是这次面对的不再是冷兵器时代的内陆民族 , 传统的良策在此时一点用都没有 , 人家竟然还突破了地理和疆域的防线 , 来自英国的植物猎人福钧(Rorbert Fortune ,  1813-1880)在1850年代从中国盗去茶种、茶苗 , 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茶成功 。于是 , 中国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了 , 但这条路又谈何容易?
直到今天 , 我们还在以道德之名谴责这一场战争 。但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 , 对于弱者来说 , 那些自己觉得义愤填膺的谴责 , 又何尝不是可怜巴巴的申诉?这其实是李鸿章(1823-1901)在光绪七年(1881年)致信英国禁烟协会时就已经注意到了的现象:对于这一场战争 , “中国从道德立场看待整个问题 , 而英国是从财政的角度”(卜正民等《鸦片政权》) 。蓝诗玲发现 , 鸦片战争只是清政府诸多问题中的一个 , 中国人谈论鸦片战争带有更多的自我批评色彩;1920年代开始 , 中国教科书将鸦片战争视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把当时中国社会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帝国主义 。(蓝诗玲《鸦片战争:毒品、梦想和中国之形成》)
《茶叶战争》让人反思我们今天的生活的缘由与意义 , 因为那段以茶叶为主角的故事到现在还远远没有结束:一方面 , 大到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 小到你我的具体生活状况 , 都与此关系不小;另一方面 , 历史并不仅仅是过去的那些渐行渐远的故事 , 历史就活在我们记忆、选择、解读、讲述它们的过程之中 , 因此被很多人用作提供其行为与权利的合法性、合理性的依据的一种工具 , 古今中外 , 往往如此 。当然 , 《茶叶战争》没有直接回答、涉及这些问题 , 但它让人反省 , 对于那段历史 , 我们记忆和传承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记忆和传承的是这些而不是那些内容 , 它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而不是辱骂和恐吓 。
【一杯茶里的鸦片战争】以茶读史 , 是一个具体而可以触摸的策略与路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