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概述】蛤蚧为名贵中药材 。始载于宋·《开宝本草》 。马志曰:“蛤蚧生岭南山谷、及城墙或大树间 。形如大守宫,身长四五寸,尾与身等 。”其形态描述与今用蛤蚧完全相符 。
本品为补肺益肾、止咳定喘之佳品 。行销国内外,深受广大医生与患者所青睐 。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gecko Linnaeus.的干燥体,主产广西南部 。广东、云南亦有分布 。多为野生 。
【生活习性】蛤蚧生活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有草木生长的石灰石地带,常数条集居或独居在石山的悬崖洞穴、缝隙内或树洞中,有的栖息于房舍墙缝内 。蛤蚧有昼伏夜出活动的习性;是一种喜温动物,当气温降至18℃时,即进入冬眠状态,不食不动,18℃以上时便恢复活动 。
【养殖技术】
1、选场建场:
(1)饲养箱:在虫源丰富的地方,选择通风、阴凉干净的平房或楼房作饲养室,室内设置饲养箱若干个 。饲养箱一般用旧的包装小木箱改制而成,尺寸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箱面的一半用塑料纱窗或铁窗纱密封,另一半用木板装成活动箱盖,盖上开一个小孔供投放饲料用 。饲养箱务求密实无缝隙,以免投入的昆虫逃跑 。也可以用柜式饲养箱,尺寸50厘米×30厘米×25厘米,其上面都是用木板,前壁上半部用铁纱窗密封,下半部是活动木板门 。为了适应蛤蚧生活习性,前面可用绿色布遮蔽,秋末用厚纸皮封闭,防御寒风侵袭 。
(2)饲养房:选择虫源丰富的林旁、山边、田峒建造 。面积大小视饲养的规模而定,一般长4米、宽和高各3米 。饲养房顶部或后面建有蛤蚧活动场,房顶高1.2~1.5m,四周用铁丝网围好,饲养房和活动场相通,便于蛤蚧出入 。饲养房开有工作门,供饲养人员出入;饲养房后面建的活动场,可与饲养房成套间形成 。活动场顶部用铁丝网围好,使蛤蚧可见到露水又不能逃跑 。为了防止蛤蚧相互残食,大小蛤蚧要分房饲养,小蛤蚧要加建饲养房 。
(3)假山饲养:这种饲养方式是用人工模拟石山的自然条件,建造用铁丝网围成的饲养房 。假山宜选择在村旁田边或山脚虫源多的地方修建 。一般用石灰石垒成,假山中叠垒成若干小室,室壁留有多处便于观察的缝隙、石洞,作为蛤蚧白天隐伏和冬季越冬场所,室内缝隙部分与假山外围的缝隙相通,便于蛤蚧进出 。房内需建有水池和游娱池,安装诱虫黑光灯 。假山上和周围种植花草,如四季春、茉莉花、千里香、七叶一枝花等蛤蚧喜欢的植物 。
(4)放养场:目前有独山放养和孤岛放养两种 。
①独山放养:是在蛤蚧产区,选择村庄附近,草木繁茂,四周平坦的独个石山,作为蛤蚧的放养场所,在石山脚的周围建1.5m高的围墙,墙上放长60厘米、高50厘米、宽40厘米、厚2~2.5厘米的“匚”字水泥制品,其内堆放干燥的细河沙,沙要放得内紧外松,并成50度倾斜面 。这样便构成一个防止蛤蚧逃跑的防线 。当蛤蚧沿墙爬到斜沙面时,由于沙面疏松,足上的吸盘无法吸住,便无法越过沙坡逃出墙外 。但必须经常检查,防止沙面被风吹雨打后板结 。在石山内修建一些自然洞穴,使蛤蚧入内隐伏,以便饲养观察 。另外,在石山不同方向,安装数盏黑光灯诱虫供蛤蚧食用 。放养数量可视山的大小和虫源情况而定 。
②孤岛饲养:选择四周环水的小孤岛,岛上应有草木和可供蛤蚧隐伏的石山洞穴 。在蛤蚧活动的地方安装黑光灯诱虫,以补充蛤蚧饲料 。上述两种放养方法,由于放养的环境和蛤蚧原来的生长环境条件很近似.在饲料充足时,蛤蚧发展较快,但不便于观察、检查和捕捉 。
2、饲养方法:
(1)室内箱养:木箱改装的饲养箱,每箱放蛤蚧种15~20条,柜式饲养箱,每箱放6~10条 。5~10月,饲养箱(柜)宜放在室内阴暗通风处 。室内箱养,由于晚间无法用黑光灯诱虫,每天一般要喂饲料1次,7~9月摄食最盛期则上、下午各投喂1次 。
(2)房养:房养蛤蚧的饲料以引诱野外昆虫为主 。在与饲养房相通的活动场的顶端安装黑光灯,灯下安放漏斗,在昆虫活动繁殖季节,点灯诱虫,昆虫碰到黑光灯便落人漏斗进入活动场供蛤蚧觅食 。如在田间建饲养房,饲养房周围不宜喷农药 。或喷药后的2天内不能开
黑光灯诱虫,以免蛤蚧吃带有农药的昆虫而中毒 。房内四壁可挂若干麻片,便于蛤蚧白天隐伏和产卵 。房内放置淡水供蛤蚧饮用,并设水池供蛤蚧热天游娱 。一般每间房可饲养蛤蚧200~300条 。在虫源丰富的季节采用黑光灯每晚诱虫,基本可以满足蛤蚧对饲料的需要 。虫源少的季节,每天要投放饲料1~2次 。小蛤蚧孵化后即能觅食,每天要投喂一些细小昆虫供其食用 。在昆虫旺季可用开黑光灯诱虫,淡季则每天喂饲料1~2次 。
【饲养管理】
1、投喂饲料:蛤蚧活动期,除雨天外,每天傍晚要打开黑光灯诱虫提供饲料 。在天然昆虫不足时,应投喂人工饲养的昆虫,尤其是冬眠前的成体和幼小蛤蚧,要喂足饲料,使其健壮,保障安全过冬 。另外,蛤蚧的饮用水和泳池水,要常换水,以保持干净 。
2、清扫场地:室内箱养、房养、假山饲养的场地较小,应经常打扫干净,蛤蚧排出的粪便和剩余饲料应及时清除,使蛤蚧在一个较清洁的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减少疾病的发生 。
3、控制温度:入冬后,要及时加厚挂在墙上的麻片,关严门窗 。如温度降至10℃以下,应在室内加温或点燃100瓦的长明电灯,提高室内温度,使蛤蚧安全过冬 。在夏天气温上升至30℃以上时,除打开门窗通风外,应在室内喷水降温,或把水喷洒在蛤蚧体上,每天数次 。同时泳池内要经常加满水,以便蛤蚧入池降温 。
4、保护卵块:雄性蛤蚧有食卵的习性,其他动物也会损伤蛤蚧卵,在产卵期,应经常检查,发现有产出的卵块,应及时用铁纱网罩住加以保护 。
5、加强检查:通过多年试养,已发现蛤蚧一些疾病,而这些疾病尚未有较好的办法治愈 。为防止疾病传染,必须勤检查,发现有病的蛤蚧(常发现口角腐烂,爬行无力,从墙壁跌到地面等),应及时隔离治疗 。
【收获与加工】每年4~9月是蛤蚧活动、繁殖季节,也是捕捉蛤蚧的时期 。在蛤蚧分布地区,观察石山崖壁上的洞隙和树洞的周围、下方,若发现有蛤蚧的粪便,则可用以下方法捕捉:①用长1米左右的细竹竿,顶端扎一小撮乱毛发,伸入洞内并不断摇动,蛤蚧误为飞虫或敌害,便一口咬住毛发,此时将竹竿往外拉,蛤蚧便被拉出洞口,立即捕捉 。②用1m长的铁丝,一端弯成钩,伸人洞内,钩住蛤蚧眼窝或下颌处时,拉出洞外捕捉 。③晚间在蛤蚧经常活动的地方,用手电筒照射,捕捉 。捕捉到的蛤蚧宜放入小铁笼或竹篓内关严保藏 。将捕获的蛤蚧,用刀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将血液抹干(不可水洗),用薄竹片和扁竹条撑开,同定,用砂纸扎好尾巴,以免折断,再用文火烘干 。将大小相同的合成一对即成 。
【蛤蚧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药材形状】多用篾片支撑呈扁圆片状,多为2只相对捆成一对 。头颈部及躯干部长13~18厘米,尾长6~14厘米 。全体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具光泽的细鳞 。头扁长,略呈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 。口内具细齿密生下颌的边缘,无大牙 。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橙红色斑点散在,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 。四足均具5趾,趾底面有褶,俗称“吸盘” 。尾细长,扁圆形,上粗下细,有数条深浅相间的环纹 。气微,味微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