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概述】白芷为常用中药材,使用与生产历史悠久,行销国内外,享有盛誉 。具有散风祛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能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根 。前者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后者分布于浙江、四川、湖南等地 。近来因各地引种栽培,南北两种均有栽培,而两者质量均佳,故同等入药 。
【生长环境】白芷对水分要求以湿润为度 。整个生长期怕干旱,播种后缺水将影响出苗,幼苗期干旱易造成缺苗,营养生长期则需水较多,但过于湿润或田间积水,易发生烂根,生长后期缺水易导致主根木质化,或出现根分支 。白芷播种后,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10~15天出苗 。幼苗初期长生缓慢,翌年4~5月植株生长最旺,4月下旬至6月根部生长最快,7月以后,植株渐变黄枯死,根已长成 。留种植株8月下旬天气转凉时又重生新叶,第3年4月开始抽薹,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6月下旬7月种子陆续成熟 。种子发芽率为70%~80%,隔年种子发芽率低,甚至不发芽 。
【种植技术】
1、选土整地:白芷适宜于土层深厚的黄泥壤土和二泥土 。净沙土或过黏的土壤以及地势低洼易于水淹的地方,均不宜栽种 。整地时,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厩肥2500~5000千克,犁耙2~3次,再深挖24~30厘米,使土粒充分细碎,然后耙平,做成方形或宽100~120厘米的畦,并开好排水沟,以备播种 。
2、播种:以寒露至霜降期间播种为宜 。先于整好的畦面开20厘米宽,2~3厘米深的小淘,每667平方米用种子1千克左右,种子的排列要播成1条线,每粒籽距0.5~1厘米,然后轻轻盖土 。种子播下土后,盖一层土灰(用小便拌和),再于土灰上盖老糠壳,防雨水冲击而流失,以利种子安全生长 。此外,还可采用穴播法:先用绳子拉成宽380厘米的行子,按株距9~12厘米,用锄头挖成浅窝,种子与堆肥灰均匀拌和(667平方米用堆肥400~500千克),或拌以泥土堆放2~3天,这样可提早出苗 。然后每窝播1小撮,使种子在浅窝中均匀分布,再用锄轻轻压紧,使种子与泥土密接 。一般在播种后20~30天出苗 。如种子入土太深,覆土过厚或未与泥土密接,均不易发芽出苗 。
【栽培管理】
1、匀苗锄草:无论是条播或穴播,均应适当地匀苗 。苗高3厘米左右,先用小刀松土,扯去柔软细小的苗子,保留健壮的苗子 。立春前后和雨水间进行清苗、定苗,清除徒长的苗子,保持株距6~10厘米 。
2、追肥:第1次追肥是在苗长3.5厘米左右,追施淡粪水250~500千克,第2次追肥在苗高10厘米左右,施用人粪尿750~1000千克,第3次追肥在3月下旬,施用稍浓的粪水1500~2000千克或菜枯、桐枯、麻枯100~150千克 。施肥时开浅沟施下 。如只施粪水,施后即须撒草木灰250千克,以利白芷根茎生长粗壮 。
【收获与加工】采挖时间以栽后第2年大暑后5~7天为宜 。在晴天,先用镰刀把距地面6~10厘米的枯萎根叶割掉,然后用圆形四齿耙深挖,翻出白芷,抖去泥土,去掉茎叶根须,放在篾折上摊开暴晒 。晒时切忌沾水、沾雨和堆积,否则会黑心变质 。同时须连续晒干,不能间歇,如遇雨天可用木炭火烘干 。
选种留种:大暑节挖白芷时,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种,农历9月间移栽于田园土里(有的不移栽,就地留种),施用少量人粪尿,约9个月的时间,到翌年大暑时可收获种子 。种子成熟时即分批陆续摘下,在微弱的太阳下晒干,散开摊放通风处,到下种前,再脱粒播种 。
【药材形状】
1、白芷:根类圆锥形,长7~24厘米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及多数同心形环状纹理 。表面淡黄色或淡棕色,有众多皱纹及横长皮孔突起 。质坚硬而较轻,断面白色,粉性,密布棕色小点,形成层环状,棕色 。气芳香,味苦辛 。
【白芷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2、杭白芷:根圆柱形而具四棱,长10~20厘米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 。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较少的纵皱及横长皮孔突起,多排成四纵行,故呈四棱形 。质坚硬,折断面素白色,粉质,皮部散有多数白色小点,形成层类方形,棕色,木质部淡棕灰色 。气芳香,味苦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