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不该打?父母一定要掌握!】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当成手心的宝,犯了错误也舍不得,舍不打骂,久而久之好孩子变成了“熊孩子” 。
还有一些家长,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家里孩子比较多,只要孩子吵闹或打架,父母就会打孩子,也不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对于,如何管教孩子,还是需要方法的 。该打的就时候就要打,不能惯着,不该的打时候,就不能打,要鼓励和安慰!01这六种情况不能打孩子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 。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
文章插图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 。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 。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对不能进行体罚的 。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 。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
文章插图
在1~3岁的阶段,孩子处在自主性与羞怯和疑虑之间摇摆的阶段 。儿童迅速学会走、爬、推、拉和交谈等许许多多的技能,学会了如何抓握和放开 。他们不仅把这些能力应用于物体,而且还应用于控制和排泄大小便 。换句话说,儿童现在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还是不做某些事情 。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精心保育儿童行为的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如果父母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在孩子3岁前的这一年龄阶段,面对孩子的无理吵闹,面对孩子帮倒忙,父母往往是最头疼的,既要管住孩子,又不能体罚他们 。怎么办?采用以下办法来教育犯了错误的孩子:冷处理 。当孩子无理吵闹时,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给孩子以积极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闹和大人满足要求之间建立条件反射 。自然后果法 。对于喜欢乱碰东西的孩子,在不造成肉体伤害的情况下,可以让他碰一碰煮热的食物,让他直接体会到其中的危害 。用生气的表情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不对 。你可以把自己的愤怒写到脸上去,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学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 。看到大人的愤怒表情,很多孩子会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讲明道理 。给孩子讲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说清楚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直接伤害 。比如,你乱碰开水瓶,会被烫着的,到时候会像打针一样痛的 。
文章插图
6岁以后要尽量少打,12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岁以后就应尽量减少体罚,而到了12岁就应完全停止了 。6岁以后,多数孩子已经进入学校了,独立自主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开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着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奋,不断带来各种成就 。这时体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所必须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养成消极、自卑的人格;而且在这一时期进行体罚,孩子能够清楚地记住父母对自己的体罚,在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进入青春期后,儿童在肢体运动、认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渐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统一的自我 。他们强烈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具有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张扬自我的强烈要求 。如果这时体罚孩子,他会感到这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男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某种报复与逆反心理;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会清楚知道父母的这种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种违反法律的错误行为,因而会对父母产生不良印象,认为他们不遵守法律 。02这四种情况可以打孩子在中国,尽管有少数人不打孩子,但多数还是打的 。如果你认为“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等观点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经常不能通过积极的鼓励,也不能通过讲道理让孩子遵守规则,那么你可能认为在以下情况下,父母或许可以通过“打”的方式,给孩子以威吓,使其改邪归正 。第一种情况: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 。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
文章插图
第二种情况: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 。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打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 。第三种情况: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 。有些从小被宠惯了的孩子,从来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不懂得要关心他人,长此以往,进学校后很难与同学相处,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 。对于流露出这种倾向的孩子,父母要及时帮他们纠正 。第四种情况: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他有规则存在,但他仍然故意犯规时,或者犯规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想再犯时,可以打孩子 。简单地说,屡教不改时,可以打他 。特别提醒:孩子不能乱打 。虽然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打孩子,但也不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残酷、虐待性地责打孩子,或者没头没脑地乱打一气,逮住哪里打哪里,不管是头部还是脸部 。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拖鞋等,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眼睛和耳朵 。特别注意: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 。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
文章插图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 。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 。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 。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 。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 。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 。记住,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
推荐阅读
- 孩子饮食五不宜七不要!麻麻们要知道
- 孩子写作业拖拉怎么办?从磨蹭到自觉只需一招就可以!
- 对孩子发火 破坏孩子灵性不发火自己憋得难受 这时请你这样做
- 孩子做作业磨蹭怎么办 一招搞定 百试不爽
- 简单5招彻底搞定孩子爱磨蹭的坏习惯
- 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度过第一个叛逆期
- 家庭教育:如何跟固执的孩子沟通
- 孩子 你知道我为什么打你吗?
- 什么时候饮用金骏眉
- 孩子怕黑怎么克服